清北为何“卷进”比亚迪?
稳定,最重要
之前,网络上一张2022年比亚迪校招薪资表的图片广为流传,其中显示,C9F硕年薪为27万元,再往下按照985、211、双非硕、双非本等依次递减。
如若消息属实,按照往年的就业形势来说,竞争力是相当有限的。但在目睹一系列“被毕业”、“被优化”的行业事件后,初入社会的天之骄子们开始意识到,目前的互联网行业正在遭遇结构性的挑战和改变,已经不再是挤破头都要进去的“最优选”。
在清华大学2021年的就业报告中,去往体制内的毕业生近7成,就业形势严峻带来的不确定映射在清华学子中尚且如此,不怪有人调侃“宇宙尽头是编制。”而编制的背后写着大大的两个字:稳定。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停选赛道,现阶段,汽车行业的想象空间是最大的。”行业掀起“抢人大战”时,电动化与智能化给予了每个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可当产业遭遇冲击,格局发生偏转,各大企业本身的人才结构趋于成形,那股抢人的热潮也逐渐消散,部分腰部甚至是头部的新势力以及新兴供应商都进入到降本增效的逼仄通道之内。
此时,原本趋之若鹜的新势力就业机会也不再那么具有吸引力,反倒是传统车企,尤其是比亚迪这类强势企业。它在发展势头以及资金链条件等方面要远远优于新势力,在薪资待遇以及人才制度等方面又会比诸多其他传统企业灵活,那么在权衡利弊之下,入职比亚迪更是代表着一种稳妥与稳定。
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也直接反映市场的发展现状,比亚迪的强势只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其实近两年来,从传统车企到新势力,从互联网到计算机半导体领域,人才之争复杂且多向,但总体逃不脱“弱肉强食”四个大字。
当然,“流动”意味着生命力与活力。对于一个行业、一家企业来说,适当的人才流动可以防止思想固化,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打破行业的界限,加速行业融合发展。
但像比亚迪如此大手笔的“全部招致麾下”,其实也有一定的隐患,那便是部门内部往往竞争激烈,一旦无法得到系统系的培养,则容易成为比亚迪高速扩张下的牺牲品。
总而言之,行业转型的浪潮滚滚向前,前方是一场场“立体战争”,此时占据人才高地,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原文标题 : 清北“卷进”比亚迪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