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究竟有没有护城河?
新能源汽车已经提前进入到了竞争周期。
原本可能到2025年之后出现的局面被提前到了2022年,对于行业来说,未来将会是更加惨烈的竞争,在没有大幅领先对手的情况下,谁都有可能突然落后。对于用户来说,可以更快的享受到更长的续航里程以及科技技术。
那么,目前全球新能源形势如何?哪些车企具备相应的竞争力?
从2019年年底开始,特斯拉率先打开新能源的局面,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黑马”,一年十倍的涨幅是资本的“投票”的结果,也是资本对于未来方向的选择。
当时,作为造车新势力的“老大”,蔚来汽车徘徊在退市的边缘,情况也不容乐观。但是熬到了特斯拉崛起,蔚来也以一年多六十倍的涨幅快速的跑赢了全球大部分车企。
这是全球新能源车企的第一阶段——“泡沫阶段”。
当然,以往美股对创新型企业的态度就是先涨,然后再用时间来“消化”企业估值的泡沫,这点在特斯拉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特斯拉今年的交付数据创下了历史新高,但是其股价下跌了55.9%。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企业营收水平水涨船高有利于股价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首先,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原本的增量市场的竞争会转变为增量放缓导致车企客户交叉的竞争,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这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其次,新能源车企业尽管股价出现了大幅的下跌,但是估值仍然要比传统车企要高很多,当下的下跌只是泡沫的出清。
最后,交付数据的问题。目前只有特斯拉以及比亚迪的交付量保持在第一梯队,月均交付量超过了10万辆。而“蔚小理”以及哪吒等造车新势力的月均交付依旧在1万辆左右徘徊,所以未来哪家能在交付数据上有所突破,哪家就能再上一个台阶。
从当下的形势判断,新能源车依旧是一个以量换价的市场,反映在各个车企身上就是毛利率问题。如今,特斯拉与比亚迪已经靠量取胜了,而造车新势力们目前依旧迷茫。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蔚小理”均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毛利率方面,小鹏为13.5%;蔚来为13.3%;理想则为12.7%,对比特斯拉超过20%的毛利率,造车新势力还需要努力。
而造车毛利较低的因素则是因为,原材料的上涨以及电池价格过高。李斌表示,电池价格的提高,公司自身是无法控制的。以后锂矿价格下降,电池价格也会联动。
从长远来看,随着越来越多涌入新能源赛道的企业,行业的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当下小米已经入局,而苹果也在虎视眈眈,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两家企业一定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所建树。因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还没到格局完全稳固的状态,面对一个十万亿美元级别的市场,未来出现苹果这样的企业概率还是比较小的。
综合而言,随着疫情的结束,全球产业协同的效应应该会慢慢的提升,造车新势力自建工厂的步伐也会加快,届时随着产能的进一步提升,其规模也会加速,到时候资本市场应该会对其重新估值。
从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形势来看,“蔚小理”除了手握四五百亿的资金之外,其护城河已经凸显,未来的重心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提高产能,这样才能在未来三四年内,彻底的稳定下来。
原文标题 : “蔚小理”究竟有没有护城河?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10 关税漩涡中的汽车供应商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