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持续加码,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
声明:本文为火石创造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网站、公众号等转载需经授权
前言
当前,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电动化”拉开了汽车产业变革的序幕,“智能化”和“网联化”将进一步重构汽车发展、交通运行以及城市演化。未来,像今天的智能手机一样,智能网联技术将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转变。有目共睹,新能源汽车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的新发展阶段,无独有偶,“政策+市场”双驱动的突破式发展模式,或也将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进化路径。如今,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战略、标准、法规等政策持续加码,对于新生事物,不禁好奇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本研究拟从战略、标准、监管等政策视角,站位国家、城市、车企三大层面,明晰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推进态势,为行业关注者及参与者提供有价值的前沿信息。
【注:根据国家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本研究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对应L4级及以上驾驶自动化】
1
国家层面
战略、标准、法规协同推进,方向日渐清晰,高度自动驾驶渐行渐近
战略驱动上升至国家高度,目标剑指2025年,L3、L4级有望“先期而至”。自2017年至今,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以及国务院,先后发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智能网联汽车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经过5年布局,发展目标已然清晰:2025年实现高度自动驾驶汽车(L4级及以上)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接踵而来,2022年11月2日工信部、公安部更是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为L3、L4级自动驾驶汽车保驾护航。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曙光越来越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销量超288万辆,市场渗透率已达32.4%。
标准体系颗粒度越来越细,产业生态愈加清晰,待建标准仍需“快马加鞭”。自2017年至今,从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到《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至此,标准体系基本涵盖智能网联汽车感知、决策、执行、安全等核心维度,且明确未来将新增230余项(2025年100项,2030年130项)行业标准。由此可见,一方面随着各项标准的陆续制定和出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生态建设将愈加清晰(图1),另一方面,也彰显了现阶段及未来较长时间,标准体系板块的持续完善依然任重途艰。
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2年9月,在先进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网联功能与应用、资源管理与应用、功能安全及网络安全6大领域,完成报批发布国家和行业标准39项。
图1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技术逻辑框架
来源:《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2年版)》
法规保障针对性越来越强,监管支撑审时度势,严密的科学制度有待“纵深推进”。自2018年至今,工信部、交通部、自然资源部等国家各分管部门,根据产业发展节奏,围绕道路交通管理、产品管理、地理测绘、网络与数据安全等领域发布了几十份监管文件(表1),加速了法律法规制修订步伐,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先行先试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智能网联汽车涉及技术面域和行业门类复杂,尚存“技术超前,监管滞后”问题,因此,要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合法上路、合规商用、合理执法,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实施细则亟需加速完善,早日形成立体完备的监管体系。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全国开放各级测试公路超过7000公里,实际道路测试里程超过1500万公里。
火石洞见
理性看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政策推动下,智能网联汽车开始逐渐由虚向实、由概念创新走向商业落地。但是,目前芯片和操作系统等自主可控的技术短板尚未攻克、市场商业模式尚不成熟、法律法规与配套标准尚不健全,未来,精细化和精准化推进政策、标准、法规与技术发展、市场应用相辅相成,应是题中要义。
表1 国家层面智能网联汽车战略、标准、监管重点政策汇总
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