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两会”代表委员为“补电难”支招

随着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一桩难求”的场面时常在节假日上演。为缓解新能源汽车“补电难”,在今年“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对此提出改进建议。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但“补电难”的短板依然突出。值得关注的是,在2023年“两会”上,有多位代表委员提交了关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案议案,针对充电桩(站)、换电站、加氢站,以及充换电标准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如何缓解“充电难”?

在新能源汽车目前的补电模式中,充电桩(站)是主流模式。来自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558.8万台,同比增长95.1%。其中,公共充电桩186.9万台,私人充电桩371.9万台。另外,截止目前全国充电站保有量为11.22万座。

从数量上来看,尽管桩车比已提升至1:2.5,但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布局尚不均衡,用户补能焦虑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尤其是节假日长途出行,经常会出现“一桩难求”的场面。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在今年“两会”上提交的《关于保障新能源汽车健康协同发展的建议》中,针对如何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用户补能焦虑,提出了改善建议。他建议,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加速构建慢充、(超)快充和换电等为一体的多层次补能网络,适度加大对超快充和换电领域等支持力度。他还建议,探索共享私桩的模式,实现多车一桩、分时共享、临近车位共享等,以缓解补能焦虑。

全国人大代表,

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

而作为充电运营商,全国政协委员,星星充电创始人、万帮数字能源董事长邵丹薇则对此有更深的感触。邵丹薇在今年“两会”上的提案是《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详细阐述了当前的充电设施在平台智联、技术标准、建设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全国政协委员,星星充电创始人、

万帮数字能源董事长邵丹薇

邵丹薇认为,现有的充电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设仍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使用需求,“车多桩少”问题突出。

首先,充电服务平台亟待互联互通。充电设施投资主体和充电服务平台众多,各平台独立运行且存在数据壁垒,尚未实现各类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统一结算,造成新能源用户找桩充电效率低、体验差,充电基础设施利用效率不高,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其次,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亟待优化。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为就近满足离散分布的充电需求,主要采用“居民小区慢充为主+公共快充为辅”的充电设施建设模式,但由于老旧小区建桩先天条件不足等原因,实践中存在建设改造成本高、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该问题将会进一步放大,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及早谋划应对。

再次,充换电设施技术标准体系亟待更新完善。随着新能源汽车用户需求日益多元化,部分存量充电桩已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充电技术需要加快迭代升级;换电领域则由于电池标准不统一、初期投入高等原因,推广也面临障碍。

还有,新能源汽车与电网发展亟待协同互进。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型负荷和储能综合体,由于缺乏政策引导和先进控制策略等原因,还未能在电网调峰、需求响应等场景有效发挥作用。居民小区多利用夜间时段充电,与用电负荷高峰时段叠加,形成尖峰负荷,且此时风、光等新能源出力不足,未能真正实现“用清洁电”。

基于上述问题,邵丹薇对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充电设施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全国统一的充电监控平台,挖掘大数据价值,集成接入各类充电设施和新能源企业运营平台数据,发挥数据赋能作用,为充电资源的大范围优化配置提供支撑;同时引导企业联合合作,实现各类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用户充电体验。

二是推广科学高效的充换电模式。优先发展“企事业单位有序充电为主+公共快充为辅”的“工作地充电”模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迅速布局充电设施,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在城市服务半径和高速公路服务区加强快充桩布局,补足充电服务短板。在重卡、物流等专用车领域,进一步加大换电模式推广应用,落地实施换电车辆购置补贴、城市通行路权开放、场站建设运营优惠等支持政策,提升换电模式的经济性。

三是更新完善充换电设施技术标准。由工信部、国家能源局与中电联等部门联合牵头,协同车端与桩端规范充电设施技术标准。明确大功率充电技术路线、起草光储充等系统产品技术标准、完善V2G与小功率直流的技术规范、探索直流母线充电微网的技术示范、更新充电设施兼容性要求与数据共享模式,推动研制高性能、高兼容性换电设备,完善换电车辆、动力电池、换电接口等标准,提升换电的可靠性。

四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协同发展。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参与电力市场运营机制,通过V2G等试点示范,运用实时价格信号引导新能源汽车参与车网互动。充分发挥电网平台枢纽作用,挖掘新能源汽车参与电网负荷调节的潜力,实现充电负荷与新能源供应的精准匹配,更好地助力能源绿色转型。

与此同时,针对充电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也提交了《关于规范电动汽车高压超充标准的建议》。针对充电桩功率低、充电耗时长等当前新能源汽车推广最大的痛点,尹同跃建议,工信部牵头尽快统一并升级下一代电动车充电标准,并与国际标准进行互通,让国内车企、充电设施及第三方运营企业在统一标准的保驾护航下,升级整车技术,为车主提供更好的充电体验,实现新能源整车的规模突破,加速国家电动化和清洁能源的进程。

全国人大代表,

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

换电模式如何推广?

随着国家政策鼓励换电模式,换电站的大规模建设也提上了日程。来自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全国换电站保有量共2022座。其中,换电运营商蔚来运营1328座,奥动新能源运营586座,杭州伯坦运营108座。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换电站不仅规模较小,且其中部分为蔚来等车企自建(占比约70%),部分为奥动等换电设施运营服务商网点(占比30%),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整体规划及储备不足。

在本届“两会”上,换电模式的推广应用也引起了多位代表委员的关注。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冯兴亚认为,换电模式作为新能源汽车主要补能模式之一,具备非常明显的优势。但目前我国的换电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规划布局整体落后,换电车型研发投入较少,换电站建设成本高,电池标准规格不一,资源共享缺乏基础等问题尚待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

广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冯兴亚

为此,冯兴亚在提交的《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推广,加速汽车行业转型的建议》中提出,加快全国换电模式推广的整体布局,研究出台各类对换电模式支持的扶持政策,扶持奖励汽车企业推出换电车型、加大车电分离政策鼓励,在国家取消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政策后,针对换电车型免征电池部分的购置税。同时,由政府牵头组织企业或行业协会加速统一电池标准,并同步开展公共领域车辆换电试点,在电池规格与换电站标准上统一先行先试,推动汽车电池全面标准化快速落地。

尹同跃则建议加快商用车(重卡、大巴)换电模式的推广应用。鉴于当前新能源重卡主要选择换电模式,但却由于目前行业纯电重卡主要采用油改电平台,专用化程度较低,同时行业电池标准尚未达成统一,换电站建设数量仍未能满足行业需求。而新能源客车主要应用于城市公交,在公路客运和其他业务上仍不具备优势,续驶里程短和充电时间长成为限制发展的瓶颈,减弱了新能源客车的竞争优势。

因此,尹同跃认为,加快商用车,尤其是重卡、大巴换电模式的推广应用,全面推动商用车电动化势在必行。基于此,尹同跃建议,一是由工信部等部委牵头,加快商用车专用换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换电模式的应用需求;二是由国家有关部委围绕矿场、港口、城市转运等应用场景,推动重型货车和港口内部集卡、大巴等领域电动化转型,形成明确的切换计划。

在尹同跃看来,换电模式也能够给产业链带来巨大市场空间,迎来产业链上新的增量需求。以换电站建设为例,预计我国到2030年底有望建成8.83万座换电站,将形成1091亿元规模市场空间。

氢能产业链亟需完善

氢能作为未来发展的“终极能源”,近年来已引发业界高度关注。据国际氢能理事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满足全球18%的终端用能需求,减少CO?排放60亿吨。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布局氢能发展。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大力发展氢能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国家先后印发及各地积极出台配套规划和政策,推动氢能研发、制备、储运和应用链条不断完善。预测到203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0万辆左右,发展空间巨大。

目前,我国已建成加氢站超270座。中国石化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将建成1000座加氢站,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兼齐鲁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韩峰认为,虽然目前我国在副产氢纯化、气态储氢、高功率密度双极板等技术上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政策红利释放,产业投资加大,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供氢规模和燃料电池汽车总量仍然很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副总工程师兼齐鲁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韩峰

韩峰建议,国家应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围绕氢能全产业链,从国家层面统筹产、学、研联合攻关,推动氢能从制取、储运到应用全产业链技术提升和突破。多培育用氢的场景,依托氢能产业园和化工园区建设,重点围绕氢能交通、绿氢化工产业,引导绿氢制取、氢车应用、氢碳循环,超前加大高纯氢制备、加氢站、氢燃料电池等基础设施布局,有序推动煤、油、气等化石原料及燃料合理替代,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在此过程中,还应坚持“绿氢”原则,进行风、光、水等非化石能源制氢,降低制氢成本,让氢气的价格降下来,走入市场,走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应让氢能源回归市场,让市场说了算,通过市场让产氢者和用氢者实现双赢,共同来推动氢能源市场的有序发展。

与韩峰的观点类似,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也认为,虽然氢能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尚处于示范应用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在氢能及氢燃料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氢源成本较高、加氢站数量少、氢能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

针对上述行业现状,张国强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氢能制、储、运、加产业链发展。他建议取消须在化工园区内制氢的限制,支持非化工园区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的发展。国家层面出台加氢站审批管理办法,优化相关审批、建设、验收流程,形成从项目立项到经营许可及监督管理全过程的审批办法。合理利用已有加油、加气场地,鼓励综合能源补给站建设。制定加氢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补助办法,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则针对海南省的氢能发展给出了建议。他建议在上游氢能供给端,对环岛加氢站建设投资按照加氢能力标准给予相应补贴,加氢站对外销售氢气给予价格补贴。并由政府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在海南东、西、南、北、中率先建成五个大型“绿色能源中心”,每座“绿色能源中心”集谷电绿电充电换电、谷电绿电制氢加氢、谷电绿电储能储氢削峰填谷等多功能于一体,可满足1万辆新能源汽车“补能”需求,并以环岛旅游公路驿站为依托,在产业链上下游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业态。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

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

事实上,我国对氢能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由于氢能在运输、储藏、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下,一直没有开展大规模的市场应用。此番引发“两会”热议,亦或是氢能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的一个信号。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汽车纵横

排版:汽车纵横

       原文标题 : 纵横看两会 | ?“两会”代表委员为“补电难”支招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