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权力与资本的合谋:谁在杀死欧美造车新势力?

2023-05-30 14:06
电动大咖
关注

02

欧美产业政策,聊胜于无

如果资本不愿意投资,那么政府呢?欧美的产业政策难道不给力吗?答案是,很不给力。

由于欧美失去了完整的制造业能力,所有的补贴政策更偏向补贴消费端,整车厂和供应商拿到真金白银的补贴较少,这让本来就一穷二白的新势力们更感到独木难支。

2019年6月,为了电动化转型,德国政府的补贴标准在2016年的基础上提高了25%-50%,可谓欧洲首屈一指,并把时间推迟到2025年。但是,补贴的金额需由政府与制造商共同承担。

这项政策,对造车新势力而言,简直是雪上加霜。传统车企至少有燃油车的基本盘以及庞大的现金流作支撑,但对于还在起步阶段的新势力而言,这笔补贴就是压在他们身上一座大山。Sono的创始人说:“这项政策在设计时完全没有考虑初创公司,我无法理解这样的政策。”另一家德国初创公司e.GO也表示:“这样的政策可能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存。”

欧洲政府对新势力也处于不闻不问的状态,放任其自生自灭,德国造车新势力e.GO虽然被前总理默克尔称赞为工业4.0的典范,但在2020年疫情期间遭遇生存危机,结果德国政府视若无睹,最后任由一家荷兰私募股权公司收购。

那么美国呢?答案是,由于美国党争愈演愈烈,许多补贴基本都停留在国会老爷们的PPT上。

2021年,新总统拜登接连甩出两个“王炸”:一个1000亿美元的电动车补贴计划,和一个单车补贴12500美元的税收优惠计划。但如今,在共和党的坚决反对下,1000亿美元的电动车补贴计划打了水漂,而电动车型的税收抵免直接缩水到忽略不计。

所谓雷声大,雨点小,不过如此。

相比之下,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更有利于创业公司。

放宽视野来看,过去20年里,中国政府在“光伏、特高压、新能源”这个产业体系中,同时规划了空前规模的产业政策,总计几乎不下万亿。比如,2008年就启动了“十城千辆”的试点项目,市场培育期比较长,2015年之前主要是推动公交领域的电动化。

不仅投资力度大,而且中国新能源车补贴都是由政府统一买单,而且基本上都倾斜给了产业端,在电池端,催生了像宁德时代这样的供应链龙头,2015年之后,补贴开始从转向私家车市场,催生了一大批造车新势力。

更重要的是,对于坐拥全球38%制造能力的中国来说,只要突破一个赛道的核心技术,就能够和自己的大规模制造能力结合起来,就会从成本和规模上彻底碾压竞争对手。

如今,把中国造车新势力与欧美新势力处境对比来看,我们更能深刻地理解一句话:一个人的命运,不仅要靠个人奋斗,更要看历史进程。

       原文标题 : 权力与资本的合谋:谁在杀死欧美造车新势力?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