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战争:互联网资本在汽车产业为何遭到惨败?
自电动车产业兴起以来,汽车产业始终有一条隐秘主线贯穿其中,看懂这条主线,就读懂了汽车市场竞争的核心逻辑。这条主线,就是互联网资本与制造业车企之间的隐秘战争。
如今,我们在观察行业时,习惯于把玩家分为这么几类。
首先是车企。这其中再分类比如合资品牌如上汽大众、传统自主品牌如比亚迪,造车新势力如蔚小理、外资品牌如特斯拉。?
其次是三电系统以及原材料供应商。比如宁德时代、江西赣锋锂业等。
最后是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的供应商,比如地平线、华为等。
但实际上,按照本文的思路,上述大部分玩家,都可以被分成两大阵营——互联网资本和制造业车企。
简单来说,在互联网资本看来,电动汽车产业是继手机之后的一个互联网流量入口,它们以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酷炫的科技为噱头,试图打造一个用户粘性极强的软件生态,最终依靠软件生态获取超额利润,它们将居于产业链的核心地位,而原本处在产业链中核心地位的制造业车企,则变成无关紧要的代工厂。
一言以蔽之,互联网资本依靠软件生态赚钱,而制造业车企靠卖车赚钱。换句话说,这场战争的胜负其实直接关系到,今后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到底是属于制造业,还是互联网产业?
01谁能成为市场的组织者?
拨开纷繁复杂的行业现象,直击这场隐秘战争的本质,就必须先理解一个概念,那就是市场的组织者。
现代经济学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就是“自由市场经济”,也就是“看不见的手”。简单来说,买卖双方,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如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个翘翘板,供在一边,需在一边,供求曲线的平衡点描绘的就是这个翘翘板达到平衡时的状态。
然而,这里有一个重大缺陷,那就是,市场中还有一个关系没有谈到,那就是在这个状态之中还有一个第三方,即这个杠杆的支点,这个支点位置的运动,将对供求关系产生严重影响。
而这个支点就是市场组织者。
在想象中,供与求,也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在一个虚空中完成交易的,但实际上,真实的交易必须在一套组织架构中发生和完成,而只要你依赖这套组织架构,那么组织架构本身就会对供求关系产生影响,进而深刻影响价格。
举例而言,大家日常生活中的网购,每个个体是消费者,品牌方是生产者,而淘宝、京东、拼多多等是市场组织者,市场组织者的平台定位和流量倾斜,决定了哪个品牌能获得流量,哪些商品是稀缺还是过剩,进而影响价格。
可见,市场的组织者权力非常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平台争夺战异常激烈的原因,而剩下的人,无论怎么奋斗,生态位就已经决定了,你的利润是有限的。这就是为什么当年阿里巴巴的店小二如此猖狂的原因。
进一步说,不管马云怎么鼓励你奋斗,你也不可能在淘宝上开店打败阿里。
理解了这个概念,就理解了互联网资本与制造业车企之间的隐秘战争的关键点,他们在争夺汽车产业市场组织者,在争夺汽车产业的定义权,组织权。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4月1日立即下载>> 【村田汽车】汽车E/E架构革新中,新智能座舱挑战的解决方案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7 小鹏汽车更名!
-
10 2025,蔚来生死局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