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销售体系“动刀”+转商标,华为成卖车到造车再进一步?
文 | AUTO芯球
作者 | 李欣
继成立联合销售组之后,华为造车又一大动作来了。
前几天据《晚点Auto》报道,华为将全面接管问界销售体系,问界所有销售人员将加入华为全资子公司——深圳慧通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慧通”),成为华为的编外员工,换签将在明年全部完成。
华为很快辟谣并回应称,未来将加大直营门店的建设。但“华为将全面接管问界销售体系”这一消息不实。
但在《AUTO芯球》看来,虽然华为否认全面接管问界销售体系,但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为:我没有“全面接管”,但“部分接管”问界销售体系是可能的,甚至正在做,毕竟空穴不来风,再说《晚点Auto》之前的很多独家消息最后都成了事实。
如果以上假设成立,那么未来问界部分销售人员由华为统一培训管理和开支后,各地的销售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就会改变。只是这对整个销售体系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销售体系不统一 问界“快”不起来
问界遵循的是“快鱼吃慢鱼”理论。与”蔚小理“不同的是,在赛力斯SF5出师不利的情况下,问界一年连发两台新车。(2022年2月,问界M5上市,同年三季度,问界M7上市交付)。所谓“快”是产品技术更新快,市场营销节奏快,销售交付速度快……一系列动作相组合就会形成自己的竞争。只有在“快”的前提下,新晋品牌方能弯道超车。
现实情况是,问界的“快”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问界销量由2022年年底的1万辆下降至2023年2月的3500多辆。
如果细探一下会发现:导致问界销量下滑表面原因是,其品牌力不如特斯拉,在抢夺用户方面不占优势。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同为增程式+纯电的中型SUV的深蓝S7和零跑C11上市,这三品牌有差不多尺寸、空间以及动力参数,还有差不多的配置。在价格方面,深蓝S7和零跑C11的价格要比M5低5万元。对问界销量起到一定冲击。
但从问界内部来审视,这场销量“崩盘”与销售环节错综复杂有很大关系,销售渠道的相互博弈以及内耗,是直接导致公司销量走低的原因。
华为卖车的渠道可以粗略地分为三种:完全由华为自营的旗舰店、经销商主导的智能生活馆或授权体验店,以及赛力斯主导的AITO授权用户中心。
数据显示,问界拥有1100多家销售网点,其中200多家用户中心是赛力斯主导建设的,900多家体验中心是原来华为的手机渠道商改造的。
自媒体”马拉车市“一篇文章中提到,同一款车型在AITO问界在用户交付中心(赛力斯厂家优惠和重庆地方补贴)和华为智能生活馆得到的售价并不一样。对于价格的差异,可能是销售人员对于优惠、补贴的了解不够造成的。
混乱的经销渠道带来了三个问题:首先,有交付售后能力的用户中心数量少,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其次,体验中心与用户中心归属不同,销售与交付、售后之间利益不同步;还有直营销售团队与加盟商之间存在博弈,内耗严重。
例如,问界大客户由赛力斯负责,赛力斯设置了大客户部,市面上很多赛力斯M5“飞车”都是大客户发出来的,价格比用户中心(经销商)的进货价还要低,经销商也是叫苦连连。
从外部因素来看,此次问界销售体系的变革与外部竞争有关。年底为了完成全年业绩,各家企业便开启降价模式。
例如,比亚迪定下全年300万辆的销售目标,但前三季度仅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69.3%。为了完成销量,9月,比亚迪宣布多款车型降价,降价区间在3000-6000元之间,有的是2000元抵8000元。
比如,比亚迪秦Plus DM-i降价了5000元,卖出4.5万辆,汉卖出2.28万辆,唐卖出1.04万辆,宋则卖出2.27万辆,元卖出3.29万辆。并且比亚迪降价策略还在猛攻,态势未减。
理想汽车门店销售人员也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理想汽车L7和L8可以直接优惠3.1万元,售价跌破30万元大关。还有极氪汽车也推出促销消息,目前至年底,其旗下全系车型开启限时购车、限时增购及置换等权益。蔚来和小鹏等多家品牌都有降价的活动。
同行业竞品不断降价促销,给问界销售带来更多压力。目前问界在售车型M5/M7两款车型中只有M7的销量“遥遥领先”,论品牌丰富度而言,问界与友商比并不占优势。为了提升订单成功率,而提升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可能是目前能用到的最好方法。
从问界的销售体系的变革,不难看出未来智选车部分销售人员由华为统一培训管理和开支,能很好的解决问界各地的销售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接受统一标准化流程管理后,销售与售后会更加的高效,这同时也为新一轮的价格战战以及M9的到来,提前做好准备。
问界销售体系该加速了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早已经进入拉锯战,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了27.6%,在今年6月,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更是达到了38%。
目前市场的竞争已到快鱼吃慢鱼的阶段。几乎每一家车企都在提高新品发布速度,传统车企平均三年研发一款新车,而新能源车企只有两年,甚至更短。譬如,威马、爱驰这样产品力薄弱的玩家,早已徘徊在生死边缘。
进入5月,问界销售数据开始攀升。今年5月,问界更是创下了“15个月内完成10万辆新车下线”的新纪录。而特斯拉完成这一目标用时12年半,蔚小理分别用时1046天、695天、708天。
“每天至少接待10组客户,试驾要提前预约排队,吃饭都是匆匆扒两口,国庆期间我们店里的销冠单日就开了15单。十一之后,来店里的人依旧很多,试驾预约也要排到第二天了。”一名问界销售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从此前“门客罗雀”到现在的“车水马龙”,问界销售局面的改变原因不仅只是问界新M7的上市。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问界的销售体系已然开始发生变化。
还是界面新闻的报道,华为现有的经销商门店正在部分转化为直营门店,现有经销商销售员工也逐步将劳动合同转签为华为旗下公司。
《AUTO芯球》发现,有问界销售人员对界面新闻确认,部分人的确已经将劳动关系转签到慧通,但并非全部。转签有一定学历要求。对销售而言,转签至华为意味着更高的待遇,员工态度普遍很积极。
问界部分门店销售转为华为销售体系的统一管理和培训。预示着,问界在为年底和明年上半年问界的冲量做准备。
从卖车到造车,华为准备好了?
过去在问界品牌的合作中,赛力斯主要负责生产和售后服务,也负责部分销售工作。而华为则主要负责研发、设计、销售、渠道、营销等工作。
从合作关系中不难看出,华为负责了更多是售前和“台前”的工作。此次,华为部分接管问界销售体系,对赛力斯而言,短期属于利好,因为问界销量暴涨,营收和利润齐增。
但从长远来看,对赛力斯并不乐观,因为研发和销售都掌握在华为手里,留给赛力斯的只有制造端。那么华为与赛力斯的关系,与“蔚来+江淮汽车”合作模式的基本逻辑类似。届时,赛力斯不得不沦为一个二流的代工厂,在华为众多代工厂里,泯然众人。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江淮与蔚来也要“分道扬镳”了,江准汽车旗下的两家工厂即蔚来F1工厂和蔚来F2工厂要被转让也引起外界关注。
此次销售体系的变革,会对经销商影响比较大。在过去,经销商主要是通过为车主提供售后服务来赚钱。据《中国汽车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售后能占50%以上,而销售新车只占整体利润的12%左右,因为燃油车的发动机需要定期保养,零部件出了毛病需要维修,仅这两项目的费用是经销商盈利的大头。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而今新能源汽车的保养项目减少,保养周期拉长,甚至不出现故障基本不用进4S店,尤其此次华为将问界经销商销售纳入自己的体系,后期经销商所仰仗的售后收入大幅下滑。
此外,增程式技术处于向纯电方面的过渡阶段,对经销商而言,到时只能去做类似软件服务端的服务了。
对销售体系的变革,难怪有网友评论道:“这样就消除了顾客在问界以后服务上的担心,一条龙的服务也拒绝了4s店的中间商”。
渠道不稳,品牌很难走远,在各大玩家积极“抢位”的关键期,如何处理好直营、代理与传统经销之间的关系,找到各自的利益平衡点是华为的当务之急。相比渠道模式和网络数量,如何提升单店、单人的产出及转化率才是问界“跑快”的关键。
除销售体系变革外,近日,华为把赛力斯名下除了12类的商标外,将其它所有商标都转在自己名下。这意味着,长久来讲华为要自己来造车的。值得一提的是,华为本身也是具备智能座舱、部分“三电”等技术的能力。
很长一段时间里,华为说自己不造车,现实是,它不但接手了问界商标,甚至还单独开华为汽车发布会,种种迹象表明华为在为造车在一步步铺路。
长远来讲,造车只是华为战略中一步,其真正目的是华为不能错过智能汽车的大潮,因为智慧化时代的红利远比简单造车利润大的多,智能汽车是智能化时代的一个入口。只有在牌桌上,华为智能化研发才能有”用武之地“,而且此次经销体系的变革,也是华为步入未来智能化战略的一步。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聚焦智能汽车,助力关键决策。
原文标题 : 向销售体系“动刀”+转商标,华为成卖车到造车再进一步?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直播中立即观看>>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10 吉利早就该合并极氪领克了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