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华为汽车“升级”朋友圈,车企们走向含“华”量之争

2023-11-30 14:23
派财经
关注

出品|派财经(ID:paicj314)

文|罗莉

近日,亏钱的华为车BU业务,正式走向了独立运营。

11月26日,长安汽车和华为均发布公告称,双方已于11月25日在深圳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拟成立了一家新的合资公司。

公告称,华为拟设立一家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新公司,业务范围包括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与智能车灯等。业务范围内的部件和解决方案原则上都由新公司面向整车客户提供。华为原则上不从事与新公司业务范围相竞争的业务。长安汽车计划入股这家新公司,入股比例不超过40%。

华为车BU业务在成立之初便励志要做“智能汽车的超级供应商”,在内部被摆在与华为云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上。然而摸索近5年,研发投入上百亿元后,华为车BU仍未找到最合适的商业路径。如今,华为车BU选择走向独立,重构汽车业务。随着越来越多车企的入股,能否助力华为车BU的商业化提速?

华为车BU“独”闯窗口期

最初涉足汽车行业,华为的想法是成为下一个“博世”一样的标准化零部件供应商。一方面卖零部件,另一方面为车企提供全栈集成解决方案,华为的先后合作对象有北汽极狐、广汽埃安、长安阿维塔。

华为车BU业务诞生于2019年,彼时,华为手机业务遭受美国制裁影响后,华为亟需新的业务出口来缓冲手机业务下滑带来的颓势,作为最具潜力的智能终端,华为进军汽车行业势在必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一纸文件宣告华为正式进军汽车行业,成立车BU业务部门。

成立之初,时任华为日本运营商业务部部长的王军临危受命,被召回总部担任华为车BU业务总裁。随着2020年汽车BU和消费者BG业务的整合,2021年华为新增了智能车BU CEO 一职,该业务由余承东接管,彼时起,余承东便同时担任消费者BG CEO 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两职。原车BU总裁王军的职位被撤销后被调任至COO岗,当时华为在文件中给出的解释是,“因管理需要,撤销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岗位。”

再到今年年初,王军被停职处分,余承东一手掌握华为车BU业务的主导权。7月份左右,王军的职务发生了变动,对外宣称CSO,负责集团战略规划。

2023年9月末,华为汽车业务迎来了第三轮组织变革,华为在内部正式发文称,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靳玉志担任车BU CEO,余承东则不再担任CEO,升任车BU董事长。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靳玉志现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华为光产品线总裁、华为候补董事,如今将加上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一职。靳玉志负责的光产品线主要负责光纤业务,而光纤网络通信一直是华为的优势产业。近年来固网正从F5G(F5G全光网,代表千兆光纤网络)向F5.5G演进,同时也深入到汽车领域,光产品线与车BU合作推出了多款车载光产品,主要有抬头显示产品AR-HUD、智能车灯解决方案、光场屏等。

这些产品在飞凡R7、智界S7、问界M9等车型上都已经实现了应用落地。在他领导下的光产品线接近于Tier1模式,主要为车企赋能,

当前,华为车BU管理架构以华为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华为光产品线总裁、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SO王军以及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智能驾驶领域总经理李文广。

对于华为车BU四年三次换帅的频繁人事变动,业界普遍认为,一方面,作为华为新业务,正处在战略调整和模式探索过程中,而另一方面,华为内部对于车BU业务的商业化交付能力也在进行重点调整,在汽车业务上投资巨大的华为,面临较大商业化压力。

华为向来是一家注重商业回报的公司,但华为车BU业务是华为当前唯一亏损的业务,而在车BU业务上,华为投入不菲。

据华为2022年年报,自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至2022年底,累计投入已达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6亿元),研发团队达到7000人的规模。余承东此前也曾透露,华为车BU平均每年保持100亿元的投入,而且70%~80%的投入都在智能驾驶领域。

去年8月,任正非对内表示要把“活下去”作为华为最主要纲领,减少所有边际业务,只关注收入和利润。他在《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文件中点名华为车BU,称其“不能铺开一个完整战线,要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闭环,研发要走模块化的道路,??聚焦在几个关键部件作出竞争力,剩余部分可以与别人连接。”

今年年初,余承东提出2025年实现车BU业务盈利的目标。但今年上半年华为车BU业务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仅10亿元,相较去年全年的20亿元,几乎在原地踏步。

在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下,华为下半年也开始调整车BU的战略,在非核心、优势不明显的业务进行战略收缩、人员精简,继续保持对在市场上具有领先优势的核心业务投入,比如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

余承东曾在今年上半年的一场演讲中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只有两三年的机会窗,如果没抓住,将来这个市场就跟华为没关系。在窗口期之前,华为车BU终于找到了一条最接近盈利的路,独立运营。

华为智选车“升级”朋友圈

11月28日,在智界S7发布会现场,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首先重申了华为与车企合作的三种模式,并明确了华为HI模式与鸿蒙智行的合作伙伴。其中采用华为HI模式的只有长安一家,鸿蒙智行的合作伙伴包括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HI模式的长安阿维塔销量表现一般,今年5月-10月销量不及1.5万台。北汽极狐此前也采用HI模式,去年零售量仅1.2万辆。

余承东接管华为车BU之后,在零部件和华为HI模式之外,探索出了第三种商业模式,智选车,即鸿蒙智行,这一模式被认为是华为最接近造车的举动。华为通过与车企利益深度捆绑,深度参与到产品定义、造型设计、营销、用户体验等各个环节,甚至参与到汽车的定价之中,在与车企的合作中几乎占据主导权。目前,华为智选车模式升级为“鸿蒙智行”业务,从业务模式上,车BU的角色是“鸿蒙智行”业务的供应商。

在智选车合作伙伴中,华为、宁德时代和赛力斯联合打造的“问界”品牌,是当前最为成功的智选车品牌。在先后推出了M5、M7等多款车型后,还将在今年12月推出问界M9。

余承东曾多次表示,华为在问界上开创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就是做生态品牌。不过,问界M5和M7在今年9月之前一直不温不火,直到华为Mate60系列的推出,将新款问界M7销量直接带飞,单月交付开始破万辆,余承东在朋友圈感慨,“起死回生,真不容易”。截止目前,问界M5累计交付超12万辆,问界M7大定破10万辆,问界M9预订量超3万辆。

问界系列的爆火,也带动华为与奇瑞智选车型智界S7未上市先火,预定量超过万辆。据余承东在广州车展上透露,在赛力斯的问界、奇瑞的智界之后,接下来是北汽和江淮,品牌命名也会继续带“界”字。

问界新M7和智界S7的爆火,给华为车BU业务的单飞提供了更多筹码。

按照华为与长安汽车达成的备忘录,华为将汽车业务最核心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全部注入了新公司,今后车的业务华为不会再自己做,重点继续放在通信、芯片等高精尖业务上。新公司中,目前长安系最多持股40%,接下来还会继续引入新股东,包括赛力斯、江淮、奇瑞、北汽这些已经与华为车BU有合作的车企都有机会成为新股东。

余承东在评价新公司时提到,“我们一直认为,中国需要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

通过引入更多股东入伙,华为通过弱化自身在新公司中的地位,试图降低有意跟华为进行合作又怕被抢夺过多话语权的车企防备心。

对于华为发出的这一英雄帖,与华为合作紧密的赛力斯率先做出了回应。

11月26日晚间,赛力斯已经紧急发布声明,确认了已收到关于共同投资目标公司,共同参与打造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的邀请,并积极论证参与投资与合作的相关事宜。

但其他几家车企的态度则尚未能明确。此前余承东曾在近期举行的广州车展期间表示,继问界、智界之后,还会有两个“界”,来自北汽和江淮。

江淮汽车先是在官网发布声明称,将积极与华为共同探讨参与投资及合作的相关事宜,华为本次在车领域平台战略的调整,不影响双方之间的后续合作。

紧接着在11月27日晚,江淮汽车又在上交所发布公告表示,2019年,公司与华为开展战略合作,但目前未存在实质性进展,故前期未进行相关信息披露。此外,江淮汽车还称未收到华为共同投资邀请,且未参与投资及资本合作相关事项。

除了赛力斯和江淮,北汽和奇瑞汽车目前对华为成立新合资公司暂无公告回应。

让车企没有安全感的“华为”

很多车企犹豫跟华为的合作,一大重要顾虑是,担心在造车过程中失去“灵魂”。

余承东曾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坦言华为车BU的困境。“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有自己的追求,我相信基于市值等原因,他们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传统的车企当中,如果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我们。”

2021年6月30日,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上汽董事长陈虹在谈到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时,表示不能接受华为、百度等第三方公司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称“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车企们在与华为的合作中,不断面临着是否要丢掉灵魂的思考。

在与长安签署合作协议中,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再次强调:“华为坚持不造车,而是发挥自身ICT技术优势和营销能力,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华为不从事与新公司业务范围相竞争的业务,重点是放在芯片、软件开发、通信等更高精尖制造。

据第一财经消息,在长安入股之后,余承东公开点名,希望一汽、智选车合作伙伴加入。“华为车BU业务走向独立运营,长安率先宣布了合作,智选车的其它几个合作伙伴也都收到了(投资)邀请。我们欢迎车BU的合作伙伴,以及国内更有实力的车企,比如一汽等整车厂来一起参与。”

但从华为现有合作的车企来看,对于“灵魂”的取舍确实是个难题。以长安阿维塔为例,这款车型是由华为、宁德时代和长安汽车三方共同打造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搭载着HI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从智能驾驶芯片到智能驾驶系统,再到智能座舱芯片到鸿蒙座舱,在阿维塔的卖点中,试图将“买阿维塔就是买华为”的认知植入到消费者的心智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含华量”,最新上市的阿维塔12上不仅搭配了华为的电机、电控,并使用了华为最新的ADS2.0和鸿蒙4.0,在技术构造上与问界车型类似。

然而,阿维塔11的销量始终未能如愿,难显成效。

阿维塔之外,其他两家车企在尝试与华为HI联合开发汽车后,纷纷选择“退坑”,广汽在今年3月份宣布广汽埃安AH8项目终止引入华为HI的联合开发模式,转为自主开发;在赋能北汽、合作推出极狐阿尔法SHI版一款车型后,再无下文。

不过对于另一家深度合作的车企赛力斯而言,没有出现在华为首批投资新公司的企业名单中,多少略带失落。

11月27日,长安汽车开盘即涨停;赛力斯盘中跌幅一度超6%,截至当日收盘微涨0.11%。

从赛力斯连夜发布的声明来看,华为和长安这次合作之前,并不知情。但长期以来,华为和赛力斯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

在问界的购车者中,不少车主会选择在买来问界M5之后,把尾标从“赛力斯”换成“HUAWEI”,并在车尾后面贴上“HarmonyOS(鸿蒙系统)”的标志。

3月初,AITO汽车在微博、微信等多个平台的宣发中,开始使用带有“HUAWEI问界”字样的宣传标语。3月9日,赛力斯在互动平台回应称,公司与华为长期深度跨界合作关系及合作模式均没有发生变化。

在华为2022年年度报告发布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不造车的战略没有改变。他还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了严格要求,强调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

随后,有消息称,问界门店将于同日开始拆除所有相关华为字样的宣传物料。

针对此事,华为一直未做官方的回应。在6月30日,赛力斯与华为宣布共同成立“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从7月1日开始,问界的营销、销售、交付、服务、渠道等业务将由两家公司共同管理。

根据今年4月媒体统计,赛力斯汽车在全国拥有236个门店,覆盖188个城市;赛力斯汽车进驻华为体验中心的超过了818个,用户中心+体验中心,共计覆盖232个城市。

在和华为合作之后,问界的品牌声量得到了较大提升,而相比之下赛力斯品牌则鲜有人问津。

有媒体通过百度指数,搜索“问界M7”、“华为”和“赛力斯”,在数次指数高峰时,赛力斯的百度指数远低于问界和华为。

眼下,包含问界、智界、阿维塔在内的华为合作车企,已经形成了围绕“含华量”的博弈。余承东曾解释称,计划让智选车车型形成差异来避免冲突与直接竞争,问界主打SUV车型,智界首款车型则选择了轿跑。但外界依旧关心的是,在不同智选车型上,华为是否会存在资源的不同程度倾斜。

据悉,智界S7的配置包含最新的鸿蒙4.0系统、智驾ADS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华为途灵智能底盘和智能泊车代驾功能。“含华量”赶超问界车型,更是有业界猜测该款车型的配置与即将发布的问界M9十分接近。

值得一提的是,智界S7的配置与问界SUV新M7存在一定程度重叠,比如,共同搭载了华为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不同的是,智界S7搭载的鸿蒙智能座舱要更新一步,为鸿蒙智能座舱4.0系列,而新问界M7则是3.0系统。从价位上看,问界新M7售价24.98万-32.98万元,智界S7售价24.98万-34.98万元,重叠区间颇大。

另外,10月初,阿维塔公告显示,和智界S7类似同样搭载着鸿蒙4.0系统和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ADS 2.0的阿维塔12,将在重庆量产下线。在长安汽车和华为合作达成之际,长安阿维塔发布一张海报,称长安与华为的关系从合作伙伴成为股东方,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的升级将第一时间享受到,华为研发的高端科技会优先落地阿维塔车型。

但随后,接近华为人士澄清,不存在最新技术率先给阿维塔的说法,鸿蒙智行(即智选车)下的问界和智界仍是华为百分百深度参与的车型。赛力斯也迅速发布情况说明,强调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关系,称“赛力斯目前是华为车BU合作最深、范围最广、装车量最大的整车合作伙伴。

可见,这三家与华为存在不同程度绑定的车企正在暗自较劲,互相竞争。

新平台的组建,将对华为智选车业务发展方向带来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随着合作车企的增加,华为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协调好合作车型,平衡各家车企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重新统筹建设渠道、门面规划等问题。

       原文标题 : 华为汽车“升级”朋友圈,车企们走向含“华”量之争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