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这把刀,架在李想和雷军的脖子上
导语
Introduction
好好利用,就是助燃剂;一旦玩脱,就会被反噬。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杨晶
编辑丨段永琪
最近,或许是李想选择下场造车以来,最焦头烂额的一段日子。究其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本身寄予厚望的理想MEGA“翻车了”。
一方面,这款自诞生开始就充满争议的产品,曾经叫嚷着要拿下“50万元以上不分能源形式销冠”,如今却迟迟未能等来一张大定海报,便已略显低调的开启交付。
由此不禁反问,傲气满满的它为何会落到这般境地?
首先,肯定还是与定价过高有关,一定程度上超出潜客的预期;其次,李想俨然对于纯电市场,尤其是50万元以上纯电市场的存量与需求太过乐观。
再者,身为一款旗舰MPV,理想MEGA本身特立独行的外观设计,将很多商用属性用户拒之门外;最后,消费大环境的持续遇冷,以及2024款理想L9的“背刺”,包括自建超充网络的匮乏,同样无法回避。
另一方面,相比终端反馈的不及预期,理想MEGA正在遭遇的“全网网曝”,才是更为恐怖的事情。而上一次出现类似的群起而攻之,甚至要追溯到“帕萨特碰撞门”与“特斯拉刹车门”。
愈发雪上加霜的是,身为纯电技术路线的“开山之作”,理想MEGA的口碑急转直下,对于后续M系列几款纯电SUV同样极为不利。
显然,这家新势力造车,正在遭遇两难的局面。
情理之中的“反噬”
许多时候,总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评判理想这家新势力造车?
首先,不得不承认的是,历经多年的发展与沉淀,其确实位于中国车市创造了一个不可复制的样本,足够敏锐的战略眼光,足够准确的产品定义,足够高效的终端执行,足够狼性的公司调性,足够合理的组织架构,都是它的优点。
但望向更深处,在多维度太过的顺风顺水与锋芒毕露,无疑让不断成长的理想信心爆棚与树敌无数。
与此同时,公司掌舵者抛出那些并不讨喜的言论,很大程度上也在慢慢消耗着该品牌本就有限的路人缘。
所以理想MEGA目前遭遇的困境,更像是情理之中的“反噬”。
而十分微妙的是,本周随着舆论的不断发酵,李想选择在朋友圈接连发声,而不是他偏爱的主阵地微博。
“无论多么困难,都不能变成‘达斯·维达’。”
“对于事件中存在的那些有组织的违法犯罪行为,已经在用法律的手段进行处理中。”
“虽然深处黑暗,但是我仍然选择光明。如果我选择向黑暗妥协,甚至加入黑暗,那么我和身边的人就会变成我们讨厌的样子,我们深处的社会也会越来越黑暗。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开始反击,用光明反击黑暗。”
逐字逐句间,都站在了受害者的角度。
可翻看大家的讨论,在更多围观群众的眼中,参考这家新势力造车过往的种种作为,究竟谁是光明谁是黑暗,还真有商量的余地。站在客观的角度,慢慢觉得其最大的麻烦,是丢了民心。
而对于李想的表态,包括何小鹏、余承东、李斌在内的大佬,纷纷进行了礼貌回复。其中,李斌更是要求全体员工不得参与讨论或转发理想MEGA的造型相关信息,因为其之前也不止一次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所以不能支持该行为。
实际上,无论小鹏也好,华为也罢,还是蔚来,虽然与理想之间俨然存在最为直接的竞争关系,或多或少都有着矛盾与过节,但值得欣慰的是,它们并没有选择在后者脆弱的时候,朝着伤口上继续撒盐。
至于理想MEGA的“翻车”,究竟是不是李想造车生涯中的“滑铁卢之战”,相信很快时间就会最真实的答案。
由此转换视角,事件本身反应出的道理无疑还有:当下,中国车市的舆论环境只能用糟糕形容,跟风与反智的人群非常庞大。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流量更像是一把“双刃剑”。
好好利用,的确可以助推一款产品产生裂变甚至出圈,让更多潜在消费者熟知。相反,一旦玩脱,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将会天崩地裂,即便再强都难以好好应对与承受。
毫不夸张的说,如今流量这把刀,俨然架在了“流量大师”李想的脖子上。
怎样化险为夷、逆转口碑,全凭多年积攒下的功力。当然,也给他惯用的营销方式敲响了警钟,“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另外,有了上述插曲的出现,今年冲击年销80万辆正在变得愈发艰难。
万众期待的“压力”
平心而论,此刻正在承受“流量”所带来重压的不仅仅只有李想。作为行业“新兵”一枚,赌上全部声誉all in造车的雷军,相信也很感同身受。
而就在本周,其正式官宣了小米SU7的上市节点。
“从2021年3月30日官宣造车开始,‘2024年上半年上市’的三年之约,我牢牢记在心里。3月28日,小米汽车到了正式赴约的时候了。”
没有太多遮遮掩掩,位于微博洋洋洒洒几百字,一开始便直奔主题。
顺势,雷军回答了大家共同的担忧:“最近不少朋友都问,现在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小米汽车有信心打开市场吗?当然有信心,因为,我们是小米汽车,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之后,则继续补充道:“小米汽车从0到1,跟14年前小米手机从0到1,小米的成长阶段和面临的用户期待非常不同。小米汽车,需要做出点不一样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是,智能科技。我也相信,这是大家对小米、对新能源车真正的期待。汽车百年赛道,中国汽车的旅程才开了个头,前面还会有更多精彩的故事。”
通篇读过,最深切的感受依旧集中在:雷军超强的共情与叙事能力。这一点,无疑也为小米汽车提前赚足了噱头,轻轻松松让它登上微博热搜。
很负责任的说,整个中国车市,如果试图评选出能够和本段主角,在关注度层面旗鼓相当的一个品牌,或许只剩对外坚持“不造车”的——华为。
换言之,任何时候都能爆棚的“流量”,俨然就是小米汽车的制胜法宝。当其它新创车企还在苦苦教育用户自己是谁,其早已跳过了这一环节。
但过往经验告诉我们,凡事有利必有弊。这泼天的富贵,也给小米汽车带来了巨大的烦恼。
譬如,自2023年年末正式亮相以来,小米SU7在产品力几乎已经明牌的背景下,外界对于它价格的疯狂预测甚至恶意谣传,从来没有一刻的平息。
9.99万元、14.99万元、19.99万元……各种版本、各种高低可谓层出不穷、揣测不断。随着乱象愈演愈烈,雷军不得不亲自下场辟谣:“价格还没有最终决定,不过不会便宜。”
实际上,自小米官宣造车以来,摆在其面前最大的难题,一直都是高流量所带来越来越困难的——预期管理。
碍于诸多光环的加持,消费者在每一个维度,都有着自己的固定“阈值”。一旦小米汽车没有达到,就会引发负面效应。
因此,3月28日发布会上小米SU7的售价绝对不容有失,“千万别高估自己,千万别低估别人。”
可以肯定的是,摆在雷军面前愈发重要的一课,无疑也是怎样将流量的威力发挥出来,转化为效能,自己不被反噬。
至此,文章渐渐临近尾声,或许会有读者觉得,把李想与雷军强行放在一起有些牵强。
作为反驳,我想说的是:“两位流量之王的所作所为,其实在为整个车圈提供着典型范本,让参与者认识到这把双刃剑的好与坏。而今年的中国车市,必然会炸裂且魔幻,大家将见证越来越多的暗潮涌动。”
总之,还是那句话,“请敬畏造车。”
原文标题 : 流量这把刀,架在李想和雷军的脖子上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