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斯巴鲁与丰田抱团摸索电动车破局之路

2024-05-31 15:41
禾颜阅车
关注

导语 | Lead

在中国车企已为新能源汽车打得不可开交之时,一些国际传统车企仍然在电动化转型路上徘徊不前,日系品牌斯巴鲁就在其中。近日,斯巴鲁宣布将与丰田汽车合作,到2026年研发三款全新的纯电SUV。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渐上升,众多小众品牌生存空间堪忧之际,尽力追赶新能源市场末班车的传统品牌是否还有机会?

本文出品|禾颜阅车工作室

撰文|蔡家伦

编辑|禾   子

全文1705字

阅读需3分钟

在北美颇有市场的斯巴鲁凭借水平对置发动机以及全时四驱系统有着众多拥趸,但在新能源转型的成果一言难尽,斯巴鲁的电气化进程起步较晚,2021年推出的首款纯电动车SOLTERRA在北美地区反响平平,而这款车型至今未引入国内市场,或许斯巴鲁也明白在诸神混战的中国新能源车市,以自身的实力恐怕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此次斯巴鲁与丰田合作颇有抱团取暖的意味在内,不过,对于斯巴鲁而言,电动化转型的路途仍有千难万险。

△斯巴鲁仅有一款在售纯电车型

电动化转型势在必行

随着全球汽车新能源化的浪潮愈演愈烈,斯巴鲁等传统车企逐渐意识到电动化转型的紧迫感,斯巴鲁首席执行官Atsushi Osaki上任之初便立下2030年实现电动汽车销量占总份额50%的目标,从去年斯巴鲁在全球的交付数据来看,电动汽车的交付量占比总量的1.6%,想要在短短几年之间完成这样的目标难度极大。

不仅是斯巴鲁,作为“日系三剑客”的丰田、本田和日产在电动化转型上也难以一帆风顺,正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并在华不断扩大朋友圈。丰田计划2024财年在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车等领域投资1.7万亿日元,同时通过与国内车企合作进一步加快电动汽车市场的推进。今年4月,一汽丰田bZ3C和广汽丰田铂智3X两款合资车型亮相北京车展,两款本土化车型是丰田在华加注新能源市场的开始;本田计划在2027年前于中国市场推出10款纯电动车,而在今年正式发布的全新电动品牌“烨”则是专为中国市场而生,也说明了本田加速电动化变革的决心。不过,日系车电动化目标看起来宏大,但要真正撬动国内新能源市场绝非易事。

△北京车展上亮相的一汽丰田bZ3C

自主新能源车让合资焦虑

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快速崛起,让众多在电动化转型进程上较为缓慢的传统车企感到压力倍增。国产车在消费者眼中不再是技术落后于合资车的廉价车型,而是在性价比和科技配置都有着出色表现的新标杆,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新能源车企展现出超强的韧劲和闯劲,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更加信赖国产新能源车型,传统合资燃油车的空间逐渐被挤压,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合资新能源汽车的生存环境则更艰难。

由中汽研给出的数据来看,今年4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63.5%,创下历史新高,这与国内新能源车企的快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合资品牌汽车份额已经不足四成,仅剩德系与日系汽车的市场份额维持在10%以上,而其他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已在近几年大幅缩水。不得不说,国产新能源品牌让众多传统车企压力陡增。当前,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今年的价格战让众多车企普遍很受伤。此前,合资车企凭借先进技术和高质量产业链在国内市场称霸多年,但当前普遍跟不上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节奏而正经历阵痛。

△国产新能源车型深受消费者信赖

传统车企如何破局?

迫于压力,众多传统车企巨头纷纷调整战略,寻找破局的密码。抱团合作正成为重要的选择项,通过相互借力可以加速追赶新能源发展潮流。去年,大众斥资50亿购入小鹏汽车4.99%的股份,在此之后与小鹏汽车频繁合作,欲借助小鹏在智能化和电动化方面的前沿技术推出大众本土化车型;雷诺也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意在向吉利寻求混合动力技术;近日奥迪与上汽集团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发中国市场的智能数字平台,并基于该平台打造全新高端智能网联汽车。

跨国车企积极与拥有前沿技术的中国企业合作,在国内市场迎来新“合资时代”,承认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实力并谦虚学习。而尚未在华推出国产车的斯巴鲁,则选择与丰田联手加快其全球电动化转型。

△大众积极需求与小鹏汽车合作

点评

斯巴鲁与丰田合作电动汽车此举,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研发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以及风险。不过,无论是斯巴鲁还是丰田,想要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道路上加速前进,都还要在华不断扩大朋友圈。因为,中国部分自主车企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技术已实现在全球领先。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文标题 : 斯巴鲁与丰田抱团摸索电动车破局之路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