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中国汽车出口向上,进口向下

2024-05-29 13:50
禾颜阅车
关注

导语 | Lead

中国出口汽车处于上行通道,而进口汽车处于下行通道,连一向被外界视为豪车风向标的保时捷,日前也难以扭转进口车走下坡路的趋势。这与中国汽车产业加快电动化、智能化而改变了市场需求结构密不可分,汽车行业嬗变效应正从国内车市传导到全球市场。

本文出品|禾颜阅车工作室

撰文|李溯婉

编辑|禾   子

全文2693字

阅读需4分钟

国产车在全球市场越来越吃香,进口车在国内车市却持续降温。

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日公布的数据,2024年4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55.6万辆,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13%;1-4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187.8万辆,出口增速26%。虽然今年第一季度增速相对前三年的超高增速有所放缓,但4月增速回升。而中国进口车的情况却不容乐观,2024年1-4月汽车进口21万辆,同比下降8%,下滑趋势延续。

新能源车成为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新引擎

中国汽车出口与进口背道而驰,这与国内汽车产业加快变革紧密相关。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突飞猛进,正成为汽车出口增长的新引擎。今年4月出口新能源汽车20.7万辆,同比增长58%;1-4月出口新能源车66万辆,同比增长27%。而中国汽车进口量跌跌不休,也跟国内汽车产业加快朝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有关,这一转型改变了市场需求结构。

国产车一鼓作气

由于中国汽车产业在疫情期间所表现出韧性以及特斯拉国产,中国汽车出口从2021年起连续三年实现销量和单价的重大突破,2023年出口创新高达到522万辆,增速高达57%,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国,上汽乘用车、奇瑞和特斯拉等车企对此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24年1-4月,虽然名爵和特斯拉的出口减速,但奇瑞、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的出口依然在加速,拉动中国汽车出口保持高速增长。

△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公布的数据,中国汽车出口处于上行通道

中国产品竞争力提升,欧美市场的小幅增长及俄乌危机下的俄罗斯市场的国际品牌全面被中国车替代,这些因素都带动中国汽车出口增长。今年以来,奇瑞集团在海外出口方面继续保持明显的优势,2024年1-4月奇瑞集团累计出口汽车达到了34.3万辆,同比增长34.2%,奇瑞品牌旗下的瑞虎7、瑞虎5X、欧萌达以及瑞虎8均进入出口车型榜前十,是上榜车型最多的品牌,其中瑞虎7的出口量仅次于特斯拉Model 3。除了奇瑞品牌外,奇瑞集团旗下捷途品牌也位列出口量前十。在保持燃油车在海外市场的原有优势之外,奇瑞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也明显提速。4月,奇瑞集团单月销量达到了18.2万辆,同比增长43.7%;其中,出口8.9万辆,同比增长18.3%;新能源销量为3.3万辆,同比增长165.2%。密集推出新能源新车的奇瑞集团,接下来将借助电动车加快出口的步伐。

△奇瑞汽车继续保持出口优势

今年以来,自主品牌再接再厉,不仅在国内市场乘胜追击,凭借新能源猛烈的火力逼得外资品牌节节后退,还加速跑到海外市场抢全球传统车企巨头的地盘。比亚迪为了巩固其国内车企老大以及全球新能源车销冠的地位,今年在出口方面乘风逐浪,出海再加速。今年4月,比亚迪乘用车出口4.1万辆,再创历史新高。今年前4月,比亚迪出口增长尤为显著,以13.9万辆的出口量直接把特斯拉(11.9万辆)挤出前三,在中国汽车出口量排名前十的汽车品牌中仅次于奇瑞和名爵两大品牌而位居第三。

崔东树分析称,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动力主要有四大方面:首先是中国汽车产业链韧性强;其次是新能源的出口贡献增大;第三是自主品牌企业很努力;第四是中国出口的全面发展。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向发达国家市场呈现高质量发展的局面,主要是出口西欧和东南亚市场,近两年比利时、西班牙、斯洛文尼亚和英国等发达国家持续成为出口亮点,而今年对巴西等美洲国出口走强。自主品牌的上汽乘用车、比亚迪等新能源车型强势表现。虽然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暂时放缓,但随着对欧洲反补贴影响的逐步适应,中国对欧洲出口还能回升向上。

进口车魅力减弱

此消彼长。自主品牌不断创新提升竞争力,凭借电动化、智能化的部分技术逐渐全球领先,在国内市场加快蚕食合资品牌的地盘,继冲破50%的关键分界线之后,今年前4个月在国内乘用车市场占比继续冲高达到60.7%。而外资品牌不仅国产车在中国车市空间受到挤压,连原汁原味的进口车在中国车市也不再吃香。

△保时捷今年第一季交付下滑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向被外界视为豪车风向标的保时捷也遇到糟心事,这缘于新丰泰、百得利和美东集团三家保时捷中国经销商对今年的销售任务产生异议,但未能得到妥善解决,日前公开向德国总部要求换高管以及给补贴。上述矛盾直接原因在于保时捷在华销量下跌。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保时捷全球交付新车77640辆,同比下滑4%;同期,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交付16340辆,同比下滑24%。针对此事,保时捷中国在5月27日发布了《掠去浮云,洞察正见,坚守向前——保时捷中国与全体授权经销商的联合声明》,称当前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保时捷中国与经销商共同面临着若干复杂的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

△5月27日,保时捷中国与全体授权经销商发布联合声明

昔非今比,外资品牌在中国车市躺着数钱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中国进口车在2014年达到143万辆的峰值之后就进入下行通道,从2017年的124万辆持续以年均8%左右下行,到2023年进口车规模锐减至80万辆,同比下降10%。随着国产车崛起和外资品牌本土化加速,近几年中国汽车进口持续低迷,2024年以来,进口量继续缩水。

2024年4月中国进口汽车5.1万辆,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3%;1-4月中国汽车进口21万辆,同比下降8%。其中,1-4月进口轿车8.6万辆,占比41%;进口四驱SUV为7万辆,占比33%。

△进口车商将如何面对若干复杂的问题

不过,中国进口新能源乘用车则持续增长,今年1-4月进口纯电动乘用车为9041辆,同比增37%;插混为5464辆,同比增24%。但由于乘用车的传统燃料进口车市场下滑较大,拖累了进口车的整体大盘。

崔东树认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强大,电动化转型改变了市场需求结构,燃油车的需求持续萎缩,进口燃油车的需求也出现明显下降。他建议,由于国际关系的不断复杂,汽车进口商还是要未雨绸缪建立更多的进口模式,维持进口车合理规模。

点评

经过多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卧薪尝胆,自主车企迎来爆发期,不仅在国内车市的占比节节攀升,在国际大舞台上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中国汽车出口依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国际化之路并非坦途,欧美两大主要车市已开始在高筑贸易壁垒,其他市场或许也会跟风。与此同时,自主品牌在国内车市也并非高枕无忧,将可能遭遇外资品牌的反击。国内外两大市场一齐开战,这对中国车企而言,有望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外资品牌则承受更大的压力,需要多方调整应对全球汽车行业百年一遇的变革。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文标题 : 中国汽车出口向上,进口向下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