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最高征税48.1%,欧盟“中国造”电动车关税将落地

2024-06-13 16:40
车市睿见
关注

经过半年多的拉扯,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政策靴子将要落地。

欧盟委员会6月12日宣布,作为正在进行的反补贴调查的一部分,其已得出临时性结论,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受益于不公平的补贴,对欧盟电动汽车生产商造成了损害,其因此预先披露了将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性惩罚关税。

欧委会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反补贴税,对配合欧盟的企业平均加征税率为21%,不配合的企业加征税率最高达38.1%,该税率将在此前10%的税率上加征,最高将达到48.1%。

▍加征关税或引发反制

欧盟委员会称,按照程序,如果与中国政府未能就此达成有效解决办法,此项关税政策将由7月4日起实施。

其中,三家被抽样的中国汽车生产商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将被分别征收17.4%、20%和38.1%的关税,其他配合调查但未被抽样的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关税,其他未配合调查的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38.1%的关税。上述关税政策将在现有关税税率10%的基础上加征。

图片来源:欧盟

在7月4日正式生效前,中欧还可以通过谈判达成解决方案。临时关税政策落地后,4个月内,如果中欧仍然未能妥善解决关税争议,临时性关税政策将转为为期5年的长期关税政策。

对于中国电动汽车厂商来说,欧盟这次加征的关税税率超出了外界预期的20%,即便是欧盟给出加税额度最低的比亚迪,其最终数字也达到27.4%,在欧洲销量最高的上汽集团,则要承担总计48.1%的总税额。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对车市睿见表示,欧盟称根据配合程度的不同,采用了企业提供的数据或是替代数据,叠加其他因素,最终给出了超出行业均值,但不同的税率。其实从实际上看,中国出口欧盟纯电动车,并没有对当地市场或企业造成实质性损害,这样的税率可能也不仅仅是出于商业考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发文称,希望欧盟委员会不要将当前产业发展必经的阶段性整车贸易现象视为长远的威胁,更不要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滥用贸易救济措施,要避免损害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维护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不同于去年刚刚宣布调查时,欧洲媒体普遍对自中国进口的汽车表示担忧,本次宣布加税结果前后,多数外媒则将关注重点,放在欧盟此举或将引发中国的反制措施,以及对欧洲汽车工业自身产生的影响上。

欧盟这次加征关税有两个主要目的。一个是促使汽车制造业向欧洲回流,增加就业岗位。另一个是阻止中国车企过快地“占领”欧洲市场。

虽然欧委会执意加征关税,但并不代表欧盟内部在这一议题上达成了一致。12日当天,挪威财长就明确表示,不支持欧委会的决定。另外,德国、匈牙利、瑞典等国,此前也都表态反对。

图片来源:比亚迪

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在12日晚间的新闻记者会上,对全球媒体表达了坚决反对、强烈不满和高度关注。

《华尔街日报》则在日前报道中称,如果欧盟选择像美国一样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00%的关税,中国就可以轻易对欧盟每年进口的30多万辆豪华汽车进行反向制裁。《华尔街日报》表示,该关税政策或将引发中方反制措施,进而进一步引发传统豪华进口品牌在国内的销量下滑,影响到多家跨国车企。

目前,上汽、吉利、蔚来等车企的相关业务工作人员均向车市睿见表示,将积极应对欧盟反补贴关税措施,必要时采取一切法律和商业措施,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及全球客户的利益。 

▍由“中国造”转向“外国造”

美国白宫今年5月发布声明称,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将从25%提升至100%,此项措施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

叠加欧盟此次加征关税的措施,将明显影响整车企业在欧盟的布局。孙晓红表示,欧美市场高昂的税率及其他限制措施,将对中国车企出海建厂产生综合性影响,关键取决于企业对海外市场的战略规划。

图片来源:上汽集团

土耳其当地行业专家称,由于当前贸易逆差的压力,土耳其希望中国车企来土耳其投资建厂。土耳其工业和技术部部长卡希尔在今年5月透露,和部分中企就在土耳其投资“已经进行很长时间的谈判”。

与此同时,中国车企也没有停止在欧洲投资的步伐,德国新闻电视台12日称,尽管面临欧盟的关税,但很多中国汽车制造商仍坚持其欧洲业务计划。英国广播公司11日称,目前比亚迪、蔚来正在匈牙利建厂;上汽、长城也宣布欧洲工厂进入“选址阶段”。零跑汽车将利用法意合作伙伴Stellantis的现有产能,选择波兰蒂黑工厂作为制造基地。

同时,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在内的中国电池企业也已在欧洲有产能布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出海正在提速。并且,在中国车企在东南亚等地布局的产能,也能够出口至欧美市场,在此情况下,同样涉及到动力电池等上游供应链在当地的本土化。

另外,根据欧盟中国商会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对欧洲出口的电动汽车,仅占总产量的5%左右,而且向欧洲出口的大多都是欧美品牌,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实际上不高。近些年来,诸如宝马、大众等欧洲车企,看中了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供应链优势,不断加大在华投资。

图片来源:华晨宝马

尽管多数媒体没有提及在华生产的合资车企返销欧洲时的税率问题,但欧盟初步裁定对配合调查的公司征收21%税率的表格中明确表明,宝马和特斯拉等欧洲豪华品牌整车制造商在中国生产、出口的行为也被归于此列。从目前的加税结果来看,欧盟显然没有对联盟内国家的诉求给予更多关注。

孙晓红提到,汽车企业出海近年来发展比较正常,面临的外部环境具备多种挑战,但是坚持长期主义,坚持不外卷。“正确把握销量与服务的关系,加强市场掌控能力的建设,适应国际竞争环境,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相信出口仍有上升的空间”。

编辑丨杨 果

排版丨杨 朔

       原文标题 : 最高征税48.1%,欧盟“中国造”电动车关税将落地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