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产业转折兼并重组在即,谁是下一个颠覆者

2025-04-01 16:52
帮宁工作室
关注

作者 | 杨 璐

编辑 | 甄 瑶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3月29日,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迎来战略级研讨环节——高层论坛。

作为本届大会的学术制高点与决策风向标,高层论坛首次升级为全天议程,上半场以“夯实电动化 推进智能化”为主题,下半场以“实现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构建起政策、技术、产业三方深度对话思想风暴。 

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以86岁高龄作主旨报告,引发全场关注。他表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已突破千万辆,行业已经进入市场驱动的稳定发展阶段。为继续巩固和发展这一成就,他提出了5点建议。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指出,中国汽车下一步重点,将是推进产品智能化到产业智能化,尤其是在智能网联化建设方面,要继续以深层化的人工智能发展来构建云端计算平台,使云端计算平台与车端实现协同,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具身智能。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苟坪在发言中直击产业痛点,提出“三不三拼”发展准则:反对价格战、参数战、噱头战,倡导以品质、体验、服务构建健康产业生态。针对当前产业重组窗口期,他提出三大战略方向:加速央企战略性重组以打造世界级汽车集团,推进企业内部专业化整合,支持自主品牌构建全球化运营体系。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披露三大标志性成果: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破千万辆大关,L2级智能驾驶新车渗透率达57.3%,全年出口量跃升至128.4万辆。这组数据勾勒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研”全链条的爆发式增长轨迹,印证其作为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核心驱动力的战略地位。

 

在技术前瞻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将2025年定义为“整车智能化爆发元年”,但认为暂不宜提“全民自动驾驶”。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揭示了无人驾驶技术两大底层逻辑:安全效能指数级提升与出行成本结构性下降。

 在高层论坛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长安汽车副总裁、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高锐,蔚来董事长兼CEO李斌,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奥迪中国总裁罗英瀚等,纷纷为如何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建言献策。

从企业层面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有新势力车企的分化,有传统车企的革新,也有汽车产业链的焕新。 

在这些过程中,死里逃生者、转危为安者还有努力破局者,构成了今天的产业版图——今年的百人会论坛可见其缩影。

 

雷军硬控全场 

今年是雷军第一次参加百人会论坛。自从在去年北京车展上成为流量霸主之后,他每一次出场都自带引力,哪里有人潮旋风,雷军就在哪里。这一次也不例外,甚至他在上个洗手间时,门口都被人群层层包围,纷纷举着手机等候。 

小米第一辆车SU7上市仅一年,但雷军和小米却为汽车产业带来了火星撞地球般的效应,引发其它车企追随效仿,甚至是全行业的探讨和思考。在本次论坛上,这一现象有增无减。

原本议程表上,雷军发言是在29日上午,但临时换到了下午。不过,在上午的论坛中,雷军的名字无处不在。 

邓承浩笑称:“我们上个热搜像过年一样,结果小米、雷总天天在过年,有时还过好几个年,对我们挑战蛮大的。”

“原来我们认为有好的产品就可以了,但是现在,一个好的产品跟好的流量结合非常重要。”邓承浩接着说,汽车销售原是先面向B端的经销商,再走向C端的消费者,而今主机厂和用户直通、直联,传统的分销范式已转向智慧营销模式,长安汽车也正在探索。 

张亚勤甚至专门为雷军准备了一张PPT,谈及AIR与小米在机器人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

下午,尹同跃演讲时,他更是幽默开场,说和雷军坐在一起,享受到了最大年龄的雷军粉丝的好处。 

雷军不仅被台上嘉宾频频提及,在台下也被参会者“围追堵截”。以一己之力搅动汽车圈风云,是雷军的魅力,也是小米的实力。 

小米SU7 ultra于2月27日上市,3天订单即达1万辆,而这是原定的全年目标。雷军在会上解释:“都说我们的目标定低了,事实上,2024年50万元以上的豪华轿车全年才卖12.1万辆。” 

成功的小米汽车成了车圈的“团宠”,小米在营销模式、智能技术等方面为产业带来一些启示。“小米作为一家科技企业,把智能化做好是我们的本分。”雷军说。

 

“蔚小理”同台不同命 

这一次,“蔚小理”的3位掌门人亮相高层论坛,并再度合影,复刻过往。不过,此时3家公司已经出现了分化。幸运的是都还活着,不同的是命运轨迹发生偏移。

近来,业界对蔚来汽车的热议最多,李斌正在挥刀向内,进行降本增效的改革,争取今年四季度实现盈利。这次在百人会论坛上,他也成了最忙碌者之一。 

相比之下,何小鹏有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过去两年他对公司做了一系列改革,在摸爬滚打之后,迎来销量上的突破。而李想显然淡定一些,在百人会论坛上,谈起了活过来甚至活得好的经验。 

3月29日上午10点,对李斌的采访时间还不到,采访间的人已经挤到了门口。按照接下来的行程,李斌还要去展车区介绍自家产品、跟王传福同乘ET9、与大佬们社交,下午5点上台演讲,密集的行程中可见李斌的拼。

  

李斌是唯一被论坛安排媒体采访的新势力车企CEO。在演讲中,他就近期的动态做了一些回应,承认蔚来在管理、经营方面交了很多学费,不可避免地浪费了很多钱,但表示在研发方面,不会降低要求。 

过去3年,蔚来的研发投入持续高企,2022-2024年分别是108亿元、134亿元、130亿元。特别是在底层研发的投入巨大,其操作系统研发就花费了2.4万元每人每月,而自研的芯片费用更高,一颗芯片和1000座换电站的投资金额旗鼓相当。

“蔚来今年确实压力比较大,我们会全面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运营质量,争取早日盈利。”李斌说。 

理想汽车作为为数不多的盈利新势力车企,李想交出了“武功秘籍”。他说:“当初理想为什么觉得自己能够脱颖而出?我的回答是,我们会比所有传统汽车厂商更懂得如何去做大型软件,我们又比所有互联网公司更懂得怎么造一辆车。这是过去十年,我们能够存活下来并表现不一样的原因。” 

就在3月27日,理想汽车宣布星环操作系统开源,这是理想投入4年时间、200人团队和超过10亿元研发费用打造的。本次论坛上,李想的演讲聚焦于此。

星环操作系统开源包含三部分——车控OS、智能驾驶OS以及通信中间件,开源以后可以全面替代AUTOSAR操作系统相应的功能。此外,无论是芯片生态、应用生态、工具生态,还是用户账号生态,都属于使用者,理想不会介入。

“今天我跟李想讲的一样,都不是纯粹的智能化和电动化,我今天讲讲飞行汽车。”何小鹏也没有按常理出牌。尽管大会的论坛主题是“夯实电动化,推动智能化”,但他专门讲了飞行汽车这颗未来之星。 

他认为,未来10-20年,飞行汽车的销量规模将是汽车的20%左右,而今天这一数据是3%-5%。所以,当全球汽车一年有10万亿美元市场时,飞行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美元。 

不过,飞行汽车到底是汽车的升级版还是降级版,目前还有争议。何小鹏呼吁,为了让飞行汽车更安全、更具规模,期望国家层面能统筹飞行汽车,在未来对飞行汽车或无人机的升级版本,进行弹性监督和建设,让低空经济重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雄风,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正向循环。

 

邓承浩也提出,长安汽车在推进飞行汽车、具身智能等产业,但飞行汽车面临着汽车和航空法规衔接不足的瓶颈。“我们做测试时还要做很多申请。例如L3的冗余边界在哪,相关等法规都没有明确。”

在底层技术的研发上,3家都无愧于新势力的称号。本次百人会论坛上,李想、何小鹏已经不单单说车了,不过,李斌在演讲中,介绍ET9的内容占据了大量篇幅,毕竟这是一辆集蔚来技术之成的作品,也是李斌努力的结果。李斌说“想让2025年的自己成为最努力的人”。

 

传统车企力推AI 

传统车企正在极力抛弃“传统”,不余遗力地向AI转型。2025年以来,智驾、AI等要素充斥于车企的传播声中。 

作为一个85后的车企CEO,邓承浩敢说敢为。当前汽车产业在智能网联变革推动下,跨界合作、跨界传播成为产业新常态。他坦言,对长安汽车来说,智能化还需要补课。 

过去几年,长安在迭代战略时,先是把效率作为核心竞争力,后来又加入软件,最近的更新则是效率、软件和AI,把AI列入核心竞争力,致力于在AI赛道加速赶超。

 

“没有智驾能力就没有参与未来竞争的入场券。”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高锐则认为,当下,立体出行正逐步打破传统产业生态边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备受关注,它们与智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互通、供应链共享、生产工艺复用,融合趋势下正形成海陆空一体化新生态,有望释放超过10万亿元的市场空间。 

尹同跃在演讲中也多次提及智能化布局:“智能化方面,余凯(地平线创始人兼CEO)给我们赋能很大,我在北京专门看了地平线的智驾水平,车子很聪明、能抢道。”

  

3月18日,奇瑞汽车在芜湖举办“智能之夜”活动,一口气发布了猎鹰智驾、人形机器人、智舱大模型等一系列智能化成果,并向着智驾平权进发。 

而比亚迪无疑把智驾平权的声音喊到最大。王传福在演讲中指出,比亚迪以技术开年,2月全系搭载天神之眼、开启全民智驾,3月又推出车载无人机、发布超级E平台,明年还将构建全新的出行生态。

  

淦家阅在受访中回应什么是智驾平权。他强调,在推出智驾功能时,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需要基础技术底座来支撑,包括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

“想一夜之间把智驾做到很安全是不可能的,因为这违背了事物发展规律,我们一定要按照事物发展规律来推动智能驾驶的发展。安全不平权的智驾,是一个基座不稳的空中楼阁。”

  

新汽车上半场焦点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而吉利是上下半场一起打,在三电转型之际就已经布局智能化。 

在雷军之后发言的余凯不禁感慨:“我被雷总的发言深深感染:他的企业家精神、他怎么去创造完美的产品……” 

“这是一个新能源汽车的时代,也是国产品牌全面崛起的时代。”雷军这句话表达了中国汽车品牌的自信,自主品牌的勃勃生气也带动了国产供应链爆发与崛起。

上半场格局已定。 

“新造车势力大量涌入的阶段即将过去,在智能化变革阶段,竞争会更加白热化,大家要做好准备进入产业模式变革的转折阶段和兼并重组的预备阶段。”欧阳明高的观点,指引车企及时应对行业之变。

       原文标题 : 产业转折兼并重组在即,谁是下一个颠覆者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