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狂飙背后,传统汽车重镇转型阵痛
导语
Introduction
产业起伏,直接反映在经济增速上。
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革命浪潮,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领跑。这场新四化的变革,不仅让中国和其它国家拉开差距,同时也重塑了国内的经济地理版图。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那些长期依赖合资的的传统制造基地,逐渐有了掉队的危机,孕育了本土汽车巨头的城市则高歌猛进。这种分化在南方城市尤为突出,珠三角地区的王座易主,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
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广州曾连续五年蝉联中国汽车产量冠军。过去十年,广汽集团与日系制造商丰田和本田合资,加上东风日产的工厂,构成了广州市的经济支柱。广州的汽车产业,也一直稳坐广州经济的第一把交椅。
业界曾有过这么一句话:国内每10辆车,就有1辆在广州制造。可是,故事却从2024年开始改写。
广州汽车产量在2024年累计为253.98万辆,同比下滑20%,城市排名从第一名下降到第三,还把冠军宝座让给了隔壁的深圳。去年,广州汽车制造业产值5054亿元,同比下降18%,深圳则凭借比亚迪65%的产量增长,所向披靡,实现290万辆的新车规模。
深圳超车,产业起伏,直接反映在经济增速上。深圳与广州两座城市,截然不同的命运,也在各自的经济中产生连锁反应——
受汽车制造业拖累(-18.2%),广州2024年GDP仅增长2.1%,在主要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不到深圳增速(5.8%)的一半。这一年,广州和深圳的城市GDP差距扩大到将近6000亿元,广汽丰田产量下滑23%。
长春等老牌汽车城,也上演类似的剧本。这座一汽集团总部所在城市,产量排名从2020年的全国第二,滑落至2023年的第五。
任何产业的转型,旧玩家离场,新事物萌芽。更多中国消费者青睐本土品牌,昔日的合资车神话渐成琥珀。汽车拥有庞大且复杂的产业链,牵一发则动全身,但转型也往往比其它行业更为彻底,给城市与经济带来更为剧烈的冲击。
彭博社近日撰文称,这是一个特殊的时间点,新上台的特朗普总统挥舞着关税大棒,欧美则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加上合资车企在智能化领域落伍半拍,如今,高度依赖合资车企的城市,危机感只会越来越重。
一方面,是旧有基盘亟待稳固,另一方面,则是新的增量需要跟上。多年前,广州支持了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小鹏和恒大,但后者实属命运多舛,位于广州南山区80公顷的恒大工厂现已荒废。
广州也有可圈可点的成绩。
这座城市成功打造了明星企业小鹏汽车,并吸引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企业落户。广州政府基金曾投资40亿元人民币,支持小鹏汽车其在广州设立第二家生产基地,形成“广州+肇庆”的两地制造的布局。
过去一年,重庆也经历了久违的高光时刻。2024上半年,重庆汽车产量累计超过121万辆,位列全国城市第一,蛰伏多年后,重返“中国汽车第一城”宝座。这是重庆与广州的较量,长安和赛力斯功不可没。
重庆的汽车产业,长安汽车凭借第三次创新创业的快速落地,赋予了当地稳健的产销存量,而赛力斯则凭借华为智能化的体系赋能,异军突起,赋予重庆颇具潜力的新增量。
赛力斯在与华为合作初期,资金缺乏,无力支撑昂贵的先进工厂费用。转型的关键时刻,是重庆政府协调了数十亿产业资金,为赛力斯建设超级工厂,以低价租给该公司用于生产。这一决定,非常考验重庆的长远眼光和战略智慧。
而得益于华为赋能的成功,赛力斯重新崛起,也折射了重庆产业这些年的起伏变迁。2024年,赛力斯全年累计销量49.7万辆,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
2025年,安徽开始享受转型的果实。
今年前两个月,安徽汽车总产量达到44.5万辆,新能源汽车总产量23.4万辆,均居全国第一位,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比亚迪的强势姿态,让合肥跻身为安徽乃至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高地,踏准出海节拍的奇瑞,则让芜湖再次崛起,成为全球汽车版图浓墨重彩的一个亮点。值得一提的是,安徽还拥有江淮、蔚来以及大众安徽等多家整车企业,未来几年潜力较大。
瑞银中国汽车行业主管表示,预计到2030年,合资车企将再减少1000万辆产能,这将危及合资企业曾拥有的高达2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70亿元)的利润池。
责编:崔力文 编辑:何增荣
原文标题 : 产业狂飙背后,传统汽车重镇转型阵痛

最新活动更多
-
5月22日立即预约>>> 宾采尔激光焊接领域一站式应用方案在线研讨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4月1日立即下载>> 【村田汽车】汽车E/E架构革新中,新智能座舱挑战的解决方案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