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车道加广告,百度地图激进变现的AB面
作者:贾乐乐,编辑:赵元
近期,百度拿出一个离谱的创新——在导航界面的虚拟车道贴广告,多位车主投诉称,使用导航时3D虚拟车道上频繁弹出“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的广告,部分路段甚至伴随语音播报,且无法手动关闭。
据界面新闻报道,此次广告合作属于“千万元级”定制项目。
事件的另一个主角,东鹏饮料,在5月12日股价下跌了3.9%,而食品饮料指数有0.38%的上涨。
舆论迅速发酵,有网友在相关新闻下留言称,软件是免费的,通过广告变现无可指摘,另一派观点则是“导航软件可以卖广告,但不能贩卖用户的安全感”,认为此类广告涉嫌违反《广告法》中“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服务”条款,并可能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驾驶干扰的限制。
此次离谱的创新,是百度在商业变现与用户权益中天秤又一次倾向前者的结果,只不过这次权益涉及到用户的安全。
一、 百度地图广告狂飙
百度地图的广告,可以出现在各种场景、各个界面、多个位置。
根据《2025年百度地图营销通案》,百度地图的“场景引力”策略,覆盖了用户出行的全周期场景,从曝光、出行、消费到内容。
曝光场景下,百度地图可以提供通过开屏广告、首页曝光、底图换肤等资源;
出行场景下,百度地图在导航前、导航中和导航后,通过3D车标、导航语音、导航展示广告等创新体验吸引用户兴趣。例如,品牌可以通过定制定点播,在意向用户通过某个地点时播报;
消费场景下,百度地图打通打车、酒店、周边等新消费场景,例如,新春出行期间,百度地图与王老吉合作,以语音导航和频道曝光。
内容场景下:百度地图通过新鲜事、Deepseek智能推理、新品专等内容生态,激发用户的内容检索和消费决策。
对有投放需求的企业来说,百度地图提供了丰富的营销资源和精准的点位,对用户来说,无处不在的广告,尤其是涉及到人身安全的广告,极大地影响了用户体验,给人的感受是商业化激进。
一般而言,地图导航平台普遍对C端个人用户不收取费用,B端投放的广告是最常见的变现方式。
广告也是谷歌地图的重要收入来源,根据用户的实时位置和搜索内容展示营销内容,比如在搜索“餐厅”时优先展示付费用户,谷歌对于广告展示被评价是更加低调的、非侵入性的。此外,谷歌地图的商业化路径还包括API服务、数据许可、与网约车等合作伙伴的交易等。
高德地图也曾被质疑过度广告化,但和百度地图相比,高德还有其他优势。
一方面,高德通过为网约车平台提供聚合流量入口的方式,在网约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并从中获取收入。另一方面,高德地图与阿里其他生态,打通出行、本地生活、旅游场景,比如与飞猪构建起从导航酒店入住的链路,在高德地图里完成景区门票购买、美食养车服务的团购等等。
高德地图的到店商家在体量和丰富度上可能没有办法和美团相比,但对商家来说,在高德地图上的营销能够实现从曝光到交易全链路。
在百度地图上也可以完成团购,比如美食,但可能要跳转至美团系app,链路更长,每多一个链路,消费者的决策有增加一点不确定性。对于在百度地图上完成消费、交易,目前还缺乏支付和支付入口与用户习惯支撑。
此外,地图行业的技术竞赛进一步加剧了百度地图的困境。
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智能驾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显示,2024年,高德地图领跑高精地图市场,占据超过半数市场份额,而百度地图不在前五。
所以,相较于其他地图变现方式的多元化,百度地图更加依赖广告变现。
二、激进变现的困局与图谋
百度地图激进变现,或许和李彦宏设定的2025年OKR相关。据媒体报道,年初,李彦宏将 2025 年地图业务的 OKR明确设定为 “地图 CM做正” ,这个CM在不同的报道中指代比较模糊,有的说客户管理,有的说是边际,不管怎么样,总归是给地图业务上强度了。
那么,为什么是地图业务?
我们在《留给李彦宏的时间,比财报数字更残酷》中提到,百度的传统广告业务因其搜索护城河在坍塌而变得乏力。
2024年第四季度,百度的在线营销收入同比下降7%至179亿元,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全年百度广告收入占比虽仍高达55%,但用户时长被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分流的趋势不减,导致百度移动生态的活跃用户数以及用户黏性都不容乐观。
受此影响,自2024年11月起,百度股价已跌破净资产,目前市净率在0.86左右,意味着市值仅为净资产价值的八六折,百度需要在广告之外,讲出一个有吸引力的资本叙事。
近两年的财报中,百度的不少笔墨给了人工智能和智能驾驶两大业务,AI与自动驾驶的未来将是百度长期讲述的“故事”。
智能驾驶,曾经捞了百度一把。2021年,智能驾驶让百度的股价一路回升,创出新高,智能驾驶也是其AI能力的体现。
当时李彦宏为智能驾驶设置了三条商业化路径。一是为主机厂商提供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二是百度造车,端到端地整合百度自动驾驶方面的创新,把最先进的技术第一时间推向市场;三是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随着去年年末极越的暴雷,第二条路百度已经走不动了。
2022年,百度地图被划到IDG事业部(智能驾驶事业群组),现在百度的IDG事业部主要包括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萝卜快跑)、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百度地图。
萝卜快跑是一个增长点,但可能还不够。
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包括智驾、智舱、智图。在卖智能化解决方案上,百度并不是主机厂唯一可选的供应商。
虽然百度做智驾很早,百度Apollo可以说是国内智能驾驶的发起者,但从结果来看,因为与华为智驾绑定而出名的车有不少,而很少有车企将百度智驾作为自己的名片对外宣传,智驾系统提供商也聚集在“地大华魔”(地平线、大疆车载、华为、Momenta)。
百度地图也就成了必须发力的业务。
而高精地图本身成本较高,想做地图,要有甲级测绘资质、有带激光雷达的采集车,还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采集和生产数据、AI 技术解析数据,投入大、门槛高。
据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2020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地图白皮书》,采用专业测绘车方式,厘米级高精地图的测绘效率约为每天每车 100 公里道路,成本可能达每公里千元。
再加上智驾过程中的“重感知、轻地图”成为趋势,百度最熟悉、最拿手的广告变现成为简单粗暴又立竿见影的方式。
从这个角度来看,百度地图的创新,更像是一种偷懒。
原文标题 : 导航车道加广告,百度地图激进变现的AB面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5月21日预约直播>> 【线上直播】全链智联,全域质控:电力与能源行业的质量升级之路
-
5月22日立即预约>>> 宾采尔激光焊接领域一站式应用方案在线研讨会
-
6月13日立即参评>> 【评选启动】维科杯·OFweek(第四届)2025汽车行业年度评选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