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削减投资、转向混动,本田放缓电动化脚步?

2025-05-22 09:36
汽车公社
关注

主图.jpg

导语

Introduction

2025年新规划的宣布,可以看作是本田基于当前市场现状给出的一次自我疏导。

“Honda永不言弃。”

5月21日,「本田中国」官方公众号用这样的一个标题,表达了品牌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决心。很明显,随着本田2025年全球事业规划的发布,身在中国,本田还是愈发察觉到了,面对行业转型的阵痛,面对来势汹汹的中国企业,并非忍忍就能趟过去的。

在这场席卷全行业的生死之战下,当消费者渐渐褪去了对外资品牌的滤镜,在多年的市场再教育中,又有了更为自主的需求判断,今天的本田,要是再执着于自己对于市场的理解,以及品牌层面的自信,好像并不符合当前中国车市化的大背景。

对于电动化转型,过去几年,本田数次给出了自己的方案。哪怕是海外市场,本田都利用通用奥特能平台造出了Prologue,又选择和索尼合作,拿出了娱乐指数爆棚的AFEELA 1。

但是,市场对于电动化的理解并不趋同,不仅令本田这一系列的落子无处发力,在一些关键性的技术选择上,倒也产生了犹豫。

1.jpg

这个时候,本田再发新一阶段的全球事业规划,有着对产业往后发展的重新判断,有了对技术方向的再次定夺,但针对中国市场,我们更在乎的是,本田能否在中国用户最关心的地方给出一个优秀的答案。

去年,背靠新的电动化时刻表,本田以「烨」为新起点,决心在中国再塑新形象。如今来说,这份坚决显然还不够。无论新的计划会怎样体现本田的技术实力和资金优势,此时在面对中国市场眼的混乱情形,一切与之相关的决定都不该是一纸决议。

在草木皆兵的竞争氛围里,中国车市有多么玄幻,本田当下在中国的处境就有多么严峻。若要彻底消解困扰,再新的规划都只是规划。想尽快跟上市场进化的步伐,还得看本田接下来究竟会如何去做。

01趋势不同,中外分治

在新的规划中,本田再次重申了,发展纯电动车就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最优解决方案。在这样的认知下,本田仍会积极向电动化转型推进相关举措。

可另一边,基于全球市场的变化,譬如,各地区的环境法案不断变化,导致纯电市场的增势放缓,经济贸易政策的波动,也在增加相关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这就使得本田在接下来的发展中,不得不多方衡量电动化投入力度,是否能如其所愿取得较好的效果。

2.png

因此,在新的规划中,鉴于当前市场增速放缓,预计2030年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将会低于此前设定的30%的预期目标。本田宣称:一来, 以智能化为核心,强化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竞争力;其次,会调整动力总成产品矩阵,夯实事业基盘。

说人话就是,看到纯电动车的市场增势不如以往后,本田还是想继续挖掘如何靠发动机卖车的潜力,在这个基础上,再继续在与智能化相关的技术上加大投入,以便让本田在和同行竞争中不落下风。

而根据计划,2027年到2030年间,本田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出13款新一代混合动力车型,以构建丰富的产品阵容,切实满足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更是在说明,本田对于电动车的前景有了自己的判断。

至于在中国市场上,本田将如何更改自己的产品序列,尽管新的规划中没有具体体现,但通过过去一年本田中国所做的一切,还是能看到些端倪。

特别是在4月的上海车展上,既然本田自己都说了要加强和中国企业间的合作,用以穿越新周期,那在外界看来,本田的固执还是可待修正的。

3.jpeg

而此刻,本田选择坚定不移地继续立足于现地生产、现地销售的理念,不断加强供应链,确保有效应对政策变化等不可预见的情况,仍是未雨绸缪的体现。

但随着本田将“与中国智能驾驶公司Momenta共同开发打造适合中国道路环境的新一代ADAS,未来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所有全新车型都将搭载该项技术”的计划放进整个事业规划中,这也算代表着本田终于回过神了。

所以,当本田一边对外放话称,本田正在自主开发全新一代ADAS,随后会广泛搭载于2027年在北美和日本投放的纯电动和混合动力等主力产品。

另一边,本田反倒愿意在中国放开智能化研发的自主权,也没啥好说的。要真的能按计划落实,说不定,中国消费者很快就能看到类似丰田铂智3X、日产N7这样的本田电动车。

说到底,进入2025年,本田中国市场上的销量不断下滑、现有电动车产品难以获得用户认可等残酷的现实,还是不得不让本田自己做出退让。

4.jpg

现在的中国车市,早就不是当年那个靠着引入成熟产品就能拿捏的区域市场。大众、丰田很早就明白了,也就直接促成了大量本土化电动车的出现。换句话说,别管这股风气下,会不会丧失品牌与生俱来的格调,当它刮刮到本田这里,再刺挠也得含泪接住。

02聚集中国,本田醒了?

讲真,因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放缓,本田决定将原定至2031财年的电动化投资额从10万亿日元削减至7万亿日元,调整后的战略将更侧重混合动力车型研发与生产,计划通过优化现有燃油车平台的技术升级,实现更高效的能源利用,也无可厚非。

但中国车市的特殊性,还是很显著的。

众所周知,在本田的业务范畴里,相比汽车业务,本田摩托车板块一直都其利润的主要来源。而这就意味着,在扩大市场规模和赚取利润中,本田汽车业务会天然地选择后者。而这或许也是本田在各区域市场不愿意为发展而牺牲利润的主要原因。

那放到中国市场,早两年,我们都能发现,无论是以飞度、思域、雅阁换代为契机,选择脱离运动标签投身家用,还是在造电车上一贯采用了本田熟悉的手法进行研发,其本质都是在追求更好的利润回报。

5.png

而新规划中,本田希望通过切实推进此次战略调整,力争2030年四轮销量达到现有规模的360万辆以上,其中作为主力产品的混合动力车型销量达到220万辆。想必也是在尽可能地迎合市场趋势,避免因激进改革而对企业带去不可逆的伤害。

只不过,回望外资车企过去几年在中国市场上所经历的,说实话,要是还想着单纯向着钱看齐,那中国车市可就下死手了。

不比大众、丰田这样血槽深厚的巨头,单单是同为日企的马自达,就说它在最近这段时间里借着中国车企的优势打造EZ-6、EZ-60的目的,几乎就是摆在明面上的。不想和三菱等一样,因看不清现实而被迫退出中国,携手中国企业就是最好的解药。

中国电动车的产业链之完整,供应成本优势之明显,那外资车企能不懂吗?

之所以在这样的非常时刻,还选择用最自我的方式坚持造车,估计也就是过去20多年打下的基业太过耀眼。躺赢多时的结果就是,强势惯了的企业总以为中国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感情可以挡住市场变迁的巨浪。

6.png

现如今,积极投身在和Momenta、宁德时代等中国科技的合作,下一步会将造适合中国用户的本土电动车提上日程,均让本田看清了形势。那在此之前,本田又是否会做出新的调整呢?

也许吧。在本田中国拟定的新规划中,有这么两句话:

“在电动化之外,Honda认为强化在智能化领域的创新,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广泛推广将成为关键所在。”

“本田将活用自身优势……,并充分发挥事业规模优势,打造兼具强大竞争力和低成本的产品,并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为用户提供具有高附加价值的移动喜悦。”

虽然不知道本田的这番宣言是基于全球哪个市场给出的,但碍于中国市场的现实处境,听到“更具竞争力的价格”,着实让人上头。

7.jpeg

在全行业竞争达到一个白热化的状态,价格战都打了一年多了。既然在局者都无力改变,当本田放话说出要拿价格说事,是不是意味着,本田对于打价格战也有了兴趣?

总之,对于电动化转型,本田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自拟的时间表。从全球到中国,市场不同会造成不同的发展现状,那也希望本田可以真真正正地拿出符合所有人预期的解决方案,竭力度过这个吃人的非常时期。

责编:李思佳   编辑:何增荣

       原文标题 : 削减投资、转向混动,本田放缓电动化脚步?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