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年终盘点】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新闻事件4: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牌照发放 为新创公司开绿灯

2016年7月10日,《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主要是为有实力、有技术的进入者创造条件,允许他们进入到纯电动汽车生产领域,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在《规定》施行至今,已有六家企业获得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他们分别是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长城华冠、奇瑞新能源、江苏敏安、万向集团。

对于该政策的实施,中国电动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我主张放开电动汽车准入,同时加强监管。政府对进入者既不要鼓动,也不要过分限制,应搭建好市场平台,扮演好监管者和守门人的角色,使市场形成富有活力的有序竞争机制。”陈清泰认为,美国特斯拉的诞生证明新进入者会带来新的思路,会加快试错的过程,降低其他企业试错的风险。

在于整车企业层面,“我们投入很大,目前很多互联网造车都是虚晃一枪,概念为主,主要是为自己造概念。”一位国内大型整车厂销售负责人表示。此外,还有观察人士曾直言,有些企业申请资质的目的就是为了“倒卖资质”。

不过,根据以往国家汽车相关政策制定经验,对行业发展要求是“严进宽出”,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设定也不例外。在今年8月12日,国家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大幅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准入条件一共包含17项条款,从设计开发、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能力、售后以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进行细化,其中有8项为“否决条款”,只要超过2项“否决条款”未达标,则该企业不符合“准入条件”。“否决条款”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开发和制造技术、整车控制系统等。

【编辑点评】

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牌照是国家对企业的一种认可,获得资质也意味着企业得到了一个“金饭碗”,但这“取证”之路实属不易。要想扎营于该行业领域,则得手握“一纸证书”才能稳妥发展,可如今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争夺战已显得越发激烈。尤其是当下,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已是板上钉钉。

那么,在面对巨大市场蓝海的同时,还需面对准入门槛的逐渐提高,这对于现有车企或新进者来说,能否在这股“造车热潮”中扬帆起航,并立足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将是一场大考。而此时,资本只是成了辅助作用,成熟的技术平将决定企业的发展之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