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过快背后存隐忧

三是“大干快上”的博弈心理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地方财政高负债风险。

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强力扶持,受惠于政策市的推动和消费需求扩张的刺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市场保有量已占到全球总量的50%。基于未来更大的想象空间,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同时受到一些企业、业外资本以及地方政府的追捧,呈现“大干快上”的节奏。但同时,也出现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乱象。主要表现为,一些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产能扩张上和对资本积累,忽略了技术积累和突破;一些企业围绕“补贴”转,哪款车补贴高,就生产哪款车;还有一些企业忙于跑马圈地,造概念,讲故事,产品始终不见“踪影”。一些地方盲目吸引新能源汽车企业落户,却并不考虑当地是否具备基本的生产条件;一些地方力推新能源汽车,只是为了盘活当地原有的汽车产能和资源。有的地方根本不具备适宜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但其地方政府大额举债都要支持创新型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上马,一旦这些企业的故事讲不下去、资金链断裂或者因市场因素淘汰所引发的产业破产风险,会对地区后期其他产业的再发展形成深刻影响。

形成此类乱象丛生的原因很多,但关键在于企业和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内涵认识不到位。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越是在新能源汽车项目“一哄而上”之时,越要理性应对,谨防热潮过后一地鸡毛。

四是过度依赖政策市使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297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其中有3025款新能源汽车因不符合《公告》管理规定,自《公告》发布之日起暂停生产、销售,共涉及国内243家新能源车企。本次叫停涉及的车型大多是车企自主申请的,原因是他们所使用的技术已经严重落后与市场需求。高度依赖政策市的新能源汽车,在诸多优惠政策中也面临新的挑战,免征购置税曾经是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目前,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优惠政策还有不到6个月,短期内很可能会刺激消费者下半年下手购买新能源汽车;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购买现象是提前预支未来的购买需求,对整个新能源汽车后续市场是个巨大的考验。导致市场形势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很多种,但那个过于乐观的预期,已经变相的成了悬在各地政府和企业头上的利剑。

对策建议

一是保持谨慎的发展策略。新能源汽车在产业链构成、核心技术内涵与传统汽车大不相同,车体结构和生产工艺也更加多样化。目前,世界各国研发生产纯电动乘用车的企业仍处于探索和积累阶段,全球一些主流造车企业在新能源领域还是采取审慎、稳妥的发展策略,尚未形成像传统汽车一样可以借鉴的、成熟的设计规范和固定的生产研发模式。这就需要企业充分认识行业的高门槛,潜心技术研发,注重创新驱动,而不能停留在低水平的同质化制造中。

二是因地制宜形成产业链竞争优势。由于地方政府普遍尝到汽车产业对地方经济和就业贡献的甜头,在国家不再批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企业政策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企业更是成了地方政府争抢的“香饽饽”。然而,地方是否具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基础,否则即使建成投产,也难以形成竞争力。防止“光伏产业”的悲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再度重演,成为拖累地方经济的累赘,应引导企业理性投资。

三是逐步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监测预警机制。目前,还没有一个机构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情况进行有权威的统计,应尽快对各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和建设情况展开调查,并及时发布调查结果,定期对产业投资情况进行预判和监测,有针对性的适时提高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和准入条件,引导地方根据自身定位合理规划,形成产业链竞争优势,做好产能预警。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