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新能源车基础设施建设及电池发展状况
2018-04-28 09:48
来源:
亿欧网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但需求不匹配
同动力电池市场的发展一样,新能源汽车的广泛使用需要完善的能源供给配套体系的建设。目前国内外对于能源供给体系已经搭建起来,包括两种模式:一种是自充电模式,一种是换电模式。其中,自充模式是很多国家研究的重点。
从下图可以看出,我国充电桩建设已经驶入快车道,从2012年的1.79万个增长至2017年的21.3万个,已形成一定规模,保有量居全球首位。
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即充电桩的利用效率较低,充电设施布局不够合理,可持续商业的发展模式尚未形成。另外,部分地区还存在停车费比充电费还贵、充电桩位被油车占的情况,导致用户体验较差。除此之外,充电桩之间的互通互联也一直是行业发展的痛点,因为这涉及到用户对充电桩的应用情况,也能够让企业更好地运营好充电桩。所以,针对此项痛点,很多企业也已开始投身于次,但并未见成效。
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势下,新能源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多,人们对充电设施的需求将更加旺盛,未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还将不断完善;同时,政府也将不断发挥引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充电桩建设和运营朝健康方向发展;而未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手段的完善,未来充电桩基础设施将会不断加深信息开放程度,最终实现互联互通。
作者:杨雅茹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