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分时租赁和网约车的大蛋糕,哪家车企能吃到?

分时租赁逻辑:基于造车,大于造车

何谓“产品到商品的惊险一跃”?为什么“惊险”。归根结底在于,目前,最缺乏的不是适合分时租赁的产品,也不是能生产这种产品的车厂,而是能保持分时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盈利模式。

蛋糕看似很大,但是不好做、盈利难,是分时租赁企业普遍的困境。这也是比亚迪尚未涉足这一领域的主要原因。

张为明说,目前,分时租赁的现金流、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都比较差,一些新进入者也处于占地盘或占据流量入口的阶段,用传统的商业模式很难挣到钱。再加上分时租赁业态需要对消费者进行教育,大城市的牌照和停车位等资源比较有限,因此,比亚迪还没有做分时租赁。

在王炜看来,新能源汽车天然地和共享业态结合在一起,其核心不是做出来的哪一款车,而是能够消纳这款车的to B的方式。在过去几年,中国每年卖掉的几万辆新能源汽车里面,大多数是to B的。但这些消纳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分时租赁平台的日子并不好过。

王炜认为,共享经济的基本逻辑是自我加强:车越多,获取的客户越多。但汽车是重资产,目前不可能通过分时租赁公司的股本金去买车,必须有金融机构跟上。如果按照传统的汽车金融模式,金融机构必须先对平台的财务稳健度进行评估,认为值得投资,才会通过融资直接给平台买几千辆车运营。

但从眼下来看,分时租赁企业还处于流血阶段,靠经营性现金流量无法覆盖,由于近期的规模经济体现不出来,上的车规模越大,可能失血更快,只能看有没有人持续投入,这就陷入了一个循环——资本要看分时租赁企业有没有前途,而平台也在等待资本先给一笔救命钱。

这些在分时租赁领域蓬勃发展的大量平台,被王炜称为新能源汽车和共享经济领域的小微企业。按照他的观察,虽然这些新兴的小分时租赁公司还没有走出清晰的商业模式,但他们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作用不可小觑。“如果能把这群小伙伴(分时租赁平台)服务好,他们可能真的能消纳很多新能源汽车,并创造很多就业。”

“如何服务这种小的分时租赁平台,给他们一些金融杠杆,让他们发挥力量,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按照目前的状况,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这些企业有更大的股本来支撑,让他走得更远,慢慢走出运营模式,就像当初的网约车一样,烧钱烧到现在,盈利模式才逐渐清晰了。”王炜说。

自动驾驶之后

目前来看,电动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是城市交通出行的三大趋势,“三化”密不可分,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那么,电动汽车和共享汽车都来了,智能车(自动驾驶汽车)还会远吗?

王海滨认为,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一旦落地,既能提升效率,又能降低成本,一定会让共享汽车的市场需求大增。到那个时候,共享汽车不再需要司机,就没有分时租赁和网约车之分了。

回到现实条件,王海滨说,目前,自动驾驶只适用于适配的场景,在小范围应用。“L4级别的车出来不是立马就能满大街跑,产品的开发、投产和大规模应用,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分时租赁一样,从建厂、造车,到考虑运营模式,都是要慢慢积累的。”

谈到自动驾驶对分时租赁的影响,谭奕也认同,完全自动驾驶上路还需要很长时间,但如果要实现商业化应用,最具有落地场景的一定是共享汽车产业。

按照计划,GoFun明年将选取某个城市,规模化落地能帮助用户自主订、取和还车的功能,同时实行夜间车队自动编队、调度和充电。“这对提高运营效率、提升客户便利性、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落地都是多赢的局面,我认为,这是可以改变行业未来的。”谭奕说。

不过,另一家传统车企负责人对自动驾驶的应用更为保守。他认为,目前,除了码头和矿山等特定作业场景,谈自动驾驶对行业的影响都是伪命题。“不论技术可实现,法规可实现,还是民众接受度,自动驾驶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十年,是实现不了的。”

相对于许多人关注的技术和法规层面,王炜则更关心自动驾驶的深层次安全隐患。他引用联想创始人倪光南对自动驾驶的看法说,safety问题,例如碰撞测试等,完全可以通过工程实践解决,但security问题,例如车辆被恶意操控、乘客无法自主下车等,可能是自动驾驶方面更重要的考量。这也是自动驾驶未来应用到共享汽车领域绕不开的话题。

展望一下未来,如果共享汽车的运营车队是自动驾驶车队,那么,谁更可能是车辆的制造商?传统车企?新造车企业?还是共享汽车平台?

新特的答案是,“拥有共享汽车运营平台的新造车企业”;谭奕的观点是,自动驾驶车队落地后,客户关注的核心是运营车队,因此,“最大的可能性应该是汽车运营商和车队管理商”;张为明则认为,即便到了自动驾驶实现的那一天,车辆的制造环节还得依托主机厂来做。

不过,在王炜看来,就完全无人驾驶而言,无论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还是运营平台,都处于小白级别。站在全行业角度看,需要更大的科技巨头在基础研发领域取得突破,再拿到行业做集成和创新应用。过早区分谁来造车,意义不大。

或许,正如同济大学副教授吴小员所说,分时租赁还处在市场培育阶段,还没有到蛋糕做得足够大,大家去抢蛋糕的时候。更应该关注的是,大家如何一起把蛋糕做大、实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完)


<上一页  1  2  3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