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爱驰的“新用户创新思维”给中国汽车提了个醒

2019-06-04 10:40
吴声汽车
关注

上周,特斯拉发布了国产Model 3的预售价,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相比过去一窝蜂的夸赞,我注意到这次对特斯拉的评价各方舆论有了不同。有人在社交媒体上提出质疑,如果遮上特斯拉的logo,谁会为这样一辆汽车买单?甚至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公开表示,特斯拉的国产价格(不带自动驾驶)至少应当再下探1万美元,同时对于它的技术也提出落后的质疑。

汽车行业和汽车消费者对特斯拉的广泛讨论说明了一个问题,标榜造车“新”思路的特斯拉在大家看来已经不新了。如果让我说,特斯拉国产Model 3这次至少没有“新”到消费者的心坎上。

汽车消费者追求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大问题,毫不夸张的说,这个问题很多传统车企研究了十几二十年也没有搞明白。有人说是产品力,有人说是品牌力,还有人说是性价比……这些都对,但一家车企有没有未来最重要还应该看是否满足了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福特看到了消费者需要一辆便宜的汽车,所以发明了流水线生产,让汽车工业中心转移到了美国;丰田看到了汽车生产环节的资源浪费,创造了精益化生产,一举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结合这次大家对特斯拉的讨论,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说明,中国汽车谈创新一定不能脱离消费者。

这让我想起了爱驰汽车总裁付强说的一句话:“汽车创新不能给用户添麻烦”,他的这句话把汽车发展彻底解释清楚了。我和付强认识了很多年,从传统车企到创业做自己的新汽车,这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从来不走老路子,但付强告诉我,他不会随随便便的把创新放在嘴边。

记得爱驰U5试制样车下线的时候,我在现场问付强,爱驰汽车的最大不同点在哪?为什么没有做全铝车身这些“创新的技术”?他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而是告诉我,汽车行业目前讲的最多、最流行的一些所谓创新模式,在消费者的思维里是走不通的;汽车的进步是为消费者解决问题,不要给消费者添麻烦,这给了我很多思考。

新汽车一定要新,但新不代表彻底脱离实际,脱离消费者。这些年中国汽车的生意大家都说越来越难做了,问题就是出现在“流行的创新”热潮让汽车行业把眼光放在了各个方面,就是没有踏实下来从消费者的角度去看问题。消费者新的需求没有人理会,自己所谓的创新没有人买单。必须看到,这种脱离消费者的创新是对整个中国汽车资源的浪费。

还好,爱驰和付强给汽车创新提了个醒。在和付强的交谈中,他向我阐释了爱驰的理念:以用户为核心,将汽车原来的“串联”作业流程,利用人工智能的运用逐步形成“并联”,整个生产体系同步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重构。用付强的话解释,爱驰要把现在这些创新技术和消费者的需求结合起来。车企应该把实验放在车间,而不是把消费者当作实验品。

以“铝车身”这个吃得香的技术举例,付强介绍,如果单纯追求舆论关注度,爱驰完全可以做出全碳纤维材质的车身,但价格和产品稳定性都会给消费者带来使用隐患,做这些没有意义。

爱驰计划生产的车型使用“上钢下铝”的车身结构,下面的平台化结构部分采用铝合金材质,而上面的车身则采用大量高强度钢,在轻量化的同时保证未来产品质量的统一性。

制造上不给用户添麻烦,销售上更要给用户添价值。去年加入爱驰负责营销的蔡建军,谈到新汽车的销售时他的关注点也不一样了:别的营销老总围着销量转,他围着用户转;别人为渠道、4S店发愁,他为使用权交易、新营销、新零售想办法。最直观的变化是蔡建军把分管的部门合并为“客户端事业群”,从销售管理上先转换自己和团队的身份角色,进而转变所有销售人员的思维方式,最终实现为用户实现更多的价值。

爱驰的这些用户创新思维给中国汽车提了个醒。必须承认,在面对未来天马行空的思考中,新企业没有过去的负担,有自己的创新优势;但也要看到,汽车行业经历百年发展始终没有脱离消费者,甚至正是不断地解决消费者的需求问题,才能成为一个百年密集型行业。

过去,一家企业标榜自己的“创新”时,总希望将自己与传统汽车置于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这种二元对立太过绝对,甚至已经过时了。传统汽车的稳定是因为接受了消费者意见,而造车新企业如果想在未来出成绩甚至超过传统车企,就应该更加接近消费者。不要小看爱驰汽车提的这个醒,或许谁做到了,谁就有可能成为中国汽车下一个“吉利、长城、比亚迪”。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