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中国市场,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2020-09-23 10:46
BusinessCars
关注

这个时代从不辜负努力。

“中国是一只沉睡中的东方雄狮,一旦觉醒将会震惊世界。”

虽然我们已无法去验证到底是不是拿破仑在两百多年前说出的这句金句。但是,当今天这只东风雄狮真正苏醒过来的时候,它每一次的转身和迈出的每一个步伐,都无法抵挡,更会引发全世界意味深长的猜想。

在过去十年里,全世界都紧盯着中国的崛起。

的确,势不可挡的中国让人难以预测。例如十年前,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比重达19.8%,第一次超过美国的19.4%,把美国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头衔揽入自己的怀中。十年后,这一数据增加到了约占全球制造业的30%。

但在这个明面上光亮的数据背后,机遇与危机并存。

从外部环境看,国际环境复杂严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增长缺乏动力。从内部环境看,随着经济的发展,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和制度优势在慢慢减弱,进入改革下半场亟需刷新自我认识的中国,将面对更多新的困难和挑战。

不过从不认输的中国人怎会甘于现状,特别是当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之时,其还会以怎样的姿态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展现出更为强势的力量,这个答案,仍等着本文的“主人公”去解答。

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

2020年的9月15日,从这一天起,华为的芯片供应正式被断供,#华为芯片断供首日#成为微博热搜。

在去年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的基础上,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又在5月15日限制华为使用美国的技术和软件来设计、制造半导体,进一步切断全球芯片产业链同华为的联系。

如此禁令下,台积电、三星等华为供应商只有获得美国许可才能为华为供货。就在断供前,受到舆论影响,部分华为芯片已经被炒至翻倍甚至缺货。但除了手机,华为的各项业务也需要芯片的支持。面对美国禁令,未来华为如何生存将会是一个重要议题。

华为断供,是中美关系的一次博弈,但更是中国经济在大变局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对中美之间的合作有过这样一段论述:“在过去40年时间里,美国卖给中国的是深度产品,软件、电脑、微芯片,这些产品进入了你们的生活和产业;而中国卖给美国的是浅度产品,服装、玩具、农产品。现在,情况要反过来了,你们想卖给我们深度产品了。浅度产品没关系,但是深度产品,双方之间的价值观问题就出来了。我们之间彼此的价值观是没有互相信任的基础的,而深度产品的相互交换,是需要以价值观作为基础的。”

目前,华为代表的是中国在前沿领域的科技硬实力,而近日同样被美国“封杀”的TikTok(抖音海外版)、微信,作为一种社交软件,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输出能力。这些都刺激了美国人敏感的神经。

毫无疑问,中美关系除了制度和价值观之别之外,经济、金融安全之争成为双方未来走势的关键。

显而易见,疫情对美国经济带来重大冲击,经济下行导致美国财政状况迅速恶化,预计到本财年结束,美国本年财政赤字和联邦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将分别达到18%、140%,这对美国政府来说是极为沉重的负担。

为应对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美国政府推出约3万亿美元的救助计划,美联储也计划一直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的区间内不变,直至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目标。

在此情况下,美方加快产业链、供应链结构调整,并通过重修规则、重定标准、重立区域贸易集团、改造国际机制、关键技术和产业“脱钩”等做法,借“去全球化”实现“去中国化”。

不仅如此,为降低供应链风险,美国、日本等国均启动投资回撤鼓励政策,日本政府宣布,将拿出2200亿日元支持海外日资企业撤回国内。

虽然说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产业变革创新和开放合作的潮流滚滚向前、不可阻挡。但是眼下疫情蔓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也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带来巨大风险和挑战。

出口转内销只是听上去不难

在这些冲击之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产业链中的一些短板。比如,一些产业对国际供应链非常依赖;一些产业上下游虽然都在国内,但链条过于分散等问题。

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认为,“新基建下创新基础设施的中心是人工智能,但是目前人工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也就是说深度学习的操作框架,基本上还是使用的美国技术,中国绝大多数的人工智能应用也还是构建在美国的深度学习框架之上的。”也就是说,目前,中国还是处于受制于人、被“卡脖子”的状态。

所以从备受关注的芯片、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再到重型装备制造,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深层次和长期的薄弱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凸显。

就如同余承东也坦言,“因为没有中国芯片制造业能支持,面临着没有芯片可用的问题。现在唯一的问题是生产,华为没有办法生产。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只做了设计,这也是教训。”

不过正如大多数人所认为的,经济全球化不会逆转,更不会终结,反而会让人们重新审视全球化、产业链及其治理框架,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结构的进一步重组。在此基础上,除了可以正确认识到中国制造转型优势和产业升级的潜力之外,也必须加快推动产业升级转换,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经济已经进入恢复期,但来自外部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多。外需不足和产业链条不通畅的问题仍冲击国内经济的恢复,所以中国独善其身的可能性较小。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1~8月,中国进出口总额20.0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6%。其中,出口11.05万亿元,增长0.8%;进口9万亿元,下降2.3%。以汽车业为例,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8月汽车企业出口51.9万辆,同比下降21.0%。

其实早在6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这也不难看出,出口转内销成为当前我国外贸企业渡过难关的重要调整方向。

不过当下庞大的人口基数并不意味着消费能力强劲。前段时间,“中国人均月收入只有1000元的群体有6亿人”,这个话题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讨论。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实现了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为什么还有6亿人月均收入不到1000元?

面对这个问题,去年世界最大玻璃制造商之一的董事长曹德旺也强调了类似的观点。他在《美国工厂》纪录片中表示,“9亿到10亿中国人没有任何消费能力”。

业内表示,中国大众消费市场并没有看上去那么诱人,问题之一是需求不足。中国私人消费占GDP的比率是主要经济体中最低的,仅为35%左右。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平均水平约为55%。例如,近年来中国日化行业是全球发展最快的,但人均消费仅为世界水平的1/3,是日本的1/20。

艾媒咨询创始人CEO、艾媒研究院院长兼首席分析师张毅称,“出口转内销听上去似乎不难,外贸企业历经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产品质量通常比较过硬。但国内市场早已不是缺少优质产品的时代,要实现转换并不简单。”

从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到转眼间只剩下三个月的2020年,时间,始终扮演着颠覆者和重建者的角色,它对中国的产业经济和消费业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它更见证了中国产业探索不断迈向新的方向。

永不停止的狂风

在《财富》杂志发布的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显示,中国共入围129家企业,超过美国的121家,首次排名全球第一。但在这份数据的背后,另一串数字更值得我们深思。

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平均利润仅为2.59%,低于500强的4.37%,更远低于世界500强企业的6.57%。

这也说明,中国大企业尤其是大企业中的制造企业的盈利水平还有待提高,全球竞争力还有待增强,产业结构存在优化,还需要由做大向做强的转型升级。另外,从龙头企业数量上虽然全球领先,但是从行业分布上来看,我国与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产业结构依然偏重,技术含量也稍显不足,仍有待进一步升级。

其中,对于科技含量较高的汽车行业,我国的发展略显薄弱。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行业中,我国企业数量占比为5.4%,虽然略高于美国,但仍远低于德国和日本。并且我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也比较低,上榜企业不足3%,而美国入围企业约为3.8%,日本和德国同类企业更是超过4.5%。

疫情的到来再一次加速汽车行业洗牌,销量和营收的同步下滑也早已是汽车行业的普遍现象,中国品牌领头羊吉利汽车也不例外。

8月17日,吉利汽车发布2020中期业绩公告。数据显示,上半年吉利汽车营收为368.20亿元,同比下降23%;净利润为22.97亿元,同比降幅43%;累计销售53.04万辆,同比下跌19%。除了低于管理层预期,销量复苏速度慢于预期之外,全球宏观环境中存在短期不确定性也让吉利将2020年的全年销量目标从141万辆下调至132万辆,降幅约6%。

面对未来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安聪慧也感慨每天都在思考吉利汽车要怎样“活下去,活下去真好,可是活下去真难”。

除开吉利、长安以及长城们还正用剑及履及的步伐带着复兴中国汽车业的梦想不断前行时,已经有超过半数的中国汽车品牌从2018开始失去了向上的动力。2018年1~6月,中国自主品牌乗用车市场占比43.5%,2019年1~6月,该数据下滑至39.5%,到2020年的前6个月,占比率为36.3%,创下了从2009年至今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新低。

这份数据尖锐且刺眼,却也提醒着李斌、李想和何小鹏这样的“后继者”们,这个时代从不辜负努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正如文章开篇所说,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但好的是,克服了危即是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货物出口累计增速等均由负转正。业内人士预测,随着消费、投资、出口“三大动力”动能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增长势头明显和稳定,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可能性较大。

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平均增速接近双位数。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6.1%,而美国增长2.3%,欧元区和日本各增长1.2%。与欧美日对比来看,中国经济由于底盘变大,总体增速尽管有所放缓,但在全球仍处于领先水平。

例如作为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企业,上半年,徐工集团努力克服疫情影响,通过营销模式创新,持续深耕海外市场,海外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

外资对中国市场同样十分看好,并持续加码。所以当许多人还在问“为什么要离开东北时”,9月14日,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二期在中国东北城市沈阳建成投产,“中国市场不仅潜力巨大,而且非常稳定,这也是宝马扩大投资的重要原因。”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说。

很多年后,如果我们还有机会回望2020年,这大概是当代世界经济史上一个最难用笔墨书写的时刻,但是越是有幸经历人类用绳子把即将坠入深渊的世界拽出,越能想起已故经济学巨匠科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过,“中国的奋斗,便是人类的奋斗,我将长眠,祝福中国。”

-END-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