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燃料电池取得产业化突破,燃料电池系统成本有望下降80%

(3)热安全解决途径走在世界前列

在欧阳明高看来,动力电池的热安全问题虽然还没有彻底解决,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总体看,中国动力电池安全问题研究早,相关科学和技术是走在世界前列。

动力电池安全主要分为三个层面:本征安全、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

所谓本征安全就从单体电池的热失控机理着手,从材料层设计和制造的角度加以解决。

所谓被动安全在某一个单体电池热失控之后,用系统热管理的办法,也就是隔热和散热的办法,让电池包不燃烧。

“现在法规要求是5分钟不起火,将来会提升到半小时,现在中国已经领先企业发布了不燃烧的电池包,这也是我们重要技术进展。”

欧阳明高提到,主动安全中智能管理与充电控制也很重要,例如利用云平台、大数据进行提前预警,这是整车企业必须要练就的核心技术,“目前领先的厂家,已经完全可以做到,现在正在推广普及中。”

欧阳明高特别指出,不要指望换一种新电池后所有的安全就彻底解决,安全都是相对的,都是由安全技术保障的。

2 燃料电池获得产业化突破

(1)功率密度、冷启动温度、寿命等都大幅改善 

近年来,燃料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例如,现在的性能跟5年前相比,寿命提升了300%。国产燃料电池零部件的产业链已经建立,系统集成能力大幅增强,头部企业正在形成。

(2)十年内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下降80%以上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要在10年内,将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下降80%以上。路径类似于锂离子电池,整体滞后10年。

欧阳明高指出,目标是将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从2020年的5000元/千瓦,下降到2030年600元/千瓦。

另外,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车载储氢的成本。欧阳明高预测,储氢成本预计会比燃料电池下降得慢一些。现在国内已经投产塑料内胆碳纤维缠绕的700大气压车载高压储氢瓶,目前成本很高,预计到2025年储氢瓶成本3000元/公斤。

根据氢能燃料电池的技术路线图。2025年目标是推广5-10万氢燃料电池车;2030-2035年实现80-100万辆应用规模,这都是以商用车为主体。

欧阳明高表示,在这个情况下,氢需求量到2030年大概300万吨左右,这个可能比之前预期的低一些。如果主要是轿车,几十万吨就够了。

不过,加氢站的数量可能比之前的预测的要多一些。“因为加氢效率比加天然气要低,氢是最轻的一种气体,只是天然气密度的1/8。”

欧阳明高认为,当前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说氢燃料产业链自主化程度与技术水平和燃料电池还有差距,电解绿氢技术、氢储运技术、氢安全技术还需要改进提升,氢燃料的成本总体偏高,这是今后5-10年必须努力解决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