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vian的成功和滑板式底盘的应用范围
第二部分
中国能有Rivian么?
中国能否有Rivian?我其实持否定态度。这个逻辑很清楚,中国有林林总总那么多的车企,都是自己在做纯电动汽车平台,而围绕非承载式车身来做的车型,在中国市场的整体需求是非常少的。
但我们还是可以看看中国的滑板底盘初创公司吧。
1)PIX Moving
这家公司其实讲的还是概念,把这个故事讲成了以超级式底盘开发为核心,把控制系统、转向系统等全部集成在底盘上,互用零部件,机械化部件减少,让底盘结构更平滑。它和美国同行不一样的地方,是拿线控和软件的故事来说,采用“软件定义”和“通用模块化扁平底盘”。
我个人感觉这个故事虽然受到投资者的偏好,但是难度系数大了很多,创业公司底盘结构还需要这么多资源,然后一下子切入到底盘控制的软硬件集成,这事情难度陡增。
图4 PIX Ultra-skateboard
2)Upower悠跑科技
Upower悠跑科技是一家成立不久的高速车滑板底盘的创业公司,创始人是之前负责沙龙项目的李鹏,拿到了博世的博源资本、经纬中国等投资机构的加持,开发电动汽车底盘。未来,悠跑或将推出集成电池于一体的底盘,类同宁德时代计划推出的CTC(Cell to chassis)技术。
这个方向可能是直接从乘用车的切入,有点像做承载式车身的CTC方案对接。
图5 Upower的底盘设计
这种概念,想要做好对接不同的车企,让他们在你的设计好的底盘和电池系统的基础上,根据车企的需求打造出不同的上车体,在中国存在非常大的逻辑问题。
1)第一它很贵,也就是说你把整车接近40-50%的成本的部件来做,集成了电机、电池、智能驾驶芯片、转向制动和行走机构的底盘。那车企的工程师和采购做什么呢?车企原有DRE工程师(设计发布工程师、产品工程师)干嘛呢?
2)在有限的资源下,你如何能把滑板底盘(哪怕是和车企对接的承载式车身的CTC设计)做出来、并且通过测试验证?这套系统在动态操控特性、碰撞安全性上需要大量投入,如何把这些开发成本进行有效消化是个大问题,不是你画个CAE就能做出来的,需要一大堆实验验证和道路试验来证明的。
小结:所以说,我个人觉得在目前所有中国车企都在巨大投入的时候,没有车企会分出时间和精力和这类第三方的企业合作。倒是类似宁德时代做一个底盘方案反向控股一些车企然后输出可能性更大一些。
——END——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直播中立即观看>>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10 吉利早就该合并极氪领克了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