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大众和华为“半官宣”,十亿欧元收购一个相关部门,够吗?

2022-02-22 11:23
路咖汽车
关注

变数,关于华为能不能造车、真的不造车

随着余承东近期“1年超过特斯拉销量”的视频刷屏,再随着多款华为赋能车型产品的推出与销售,眼前所呈现的局面似乎已经定型为,华为成功进军汽车产业。

但,如果换用对特斯拉、大众、丰田、本田、吉利等已成型企业的相关局面,实际上结论只是华为完成了初步的试水,相应成绩有限。

从销量数据上,最新上市的问界M5可考数据为上市7天大定订单超8000个,但因为没有大量交付难以判断其真实市场反馈,而从2021年12月的乘联会相关数据看,352台的数字显然并不能意味着什么。

另外,目前已经落地华为HI模式的几款市场流通车型,也并没有刷出高光表现,主要原因在于HI版车型的交付并未按既定时间节点履约。同时,和华为绑定的相关车企,更多只在声量上得到提升,而非销量上有所表现,如:极狐品牌的2021年总交付量为4993辆,赛力斯SF5的2021年销量为8169辆。

HI版车型,现如今只在极狐品牌内部完成了小范围交付。关于为何延期的话题,业界也发起了很多的相关剖析,最终的初步结论是,传统车企的相应底层能力存在诸多需要打通的节点,华为赋能的效率有限。也正因如此,在2021年时华为在内部建立小规模试制流水线去完成智能上车。

事物拥有两面性,从效率上来看,华为车BU自身对于智能上车完成交付的速度,也反应了一些问题,如对智能汽车的预期较为乐观,自身的相应设计指标完成落地的难度等。

下一步的交付速度如何,直接影响到销量表现、市场占有率、投资预期等,需要等待未来的市场验证,才能真正看出华为选择不造车是真的不造车,还是现阶段能力无法造车。这,显然是有大影响的核心变量。

另外,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华为该不该以极高重要度去推进汽车或造车的相关业务。因为,在华为内部一直以来存在着关于造车的其他声音,如:以to B业务为核心进行发展才是华为根本,以发力加码储能业务的万亿级蓝海市场才是华为未来机会。

显而易见的是,在华为喊出不造车时,其反映出的另一条信息是,造车业务现如今更多处于试水阶段。如果短期内快速取得成功,下一步还会有更多关于利好的新可能性,而拖延的时间越长,对于华为车BU业务实际上越不利。

写在最后

尽管进入了消息密集期,也尽管有了(数)十亿欧元等相对具体的数字,也尽管逻辑自洽。但,关于华为和大众的牵手,接下来也显而易见的继续存在“无结果”可能性。因为,核心矛盾的解决与调和,才是关键点所在。

华为或大众,眼见得谁都无法放弃对未来的发展核心控制权(电子电气架构、算法、软件能力)等,十亿欧元这种数字,当下的意义并不大。而随着2022年HI版车型的最终大规模交付,那时再看市场的相关反应与热度,如果立刻成为大爆款,余承东的Flag(1年超过特斯拉、年销量破30万台、2年超过特斯拉)均一一实现,那时候再聊收购的价格,应当是百亿欧元都打不住了。

作者丨黄强

       原文标题 : 大众和华为“半官宣”,十亿欧元不够,多少够?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