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的更大营收与更大亏损,何甩“低端”尴尬?
3
全域自研是与非 含金量考量
研发投入远不及三强
当然,特斯拉旗下车型最高也上涨3万元。
“我们不玩概念,不讲故事。”朱江明曾这样形容零跑,更在成立之初,便对标“特斯拉”。
“我要再次从零开始,进入智能汽车产业,所以叫零跑汽车。”朱江明从不避讳谈及“门外汉造车”的故事。
应该说,相比其他新势力,零跑汽车的跨界造车是一个鲜明标签。
“外行”对标优势,在哪里呢?
2015年,作为安防巨头大华股份的联合创始人,朱江明敏锐察觉到汽车电动化及智能化趋势,当年12月24日成立零跑汽车。
招股书显示,IPO前,朱江明直接及间接持股11.89%;通过大华股份董事长傅利泉及其配偶,“大华系”作为一致行动人,持股31.01%。
跨界造车,零跑也曾交了不少学费。朱江明回忆道,“2015 年我刚想做汽车的时候,真不知道汽车有哪些专业,我去招人,要招哪些人,都是一抹黑”。
但跨界也让零跑深刻认识到技术重要性。招股书称,其是中国唯一一家全域自主研发的新兴电动汽车公司。除电芯、底盘、汽车电子电器、内外饰外,其他零部件都是自产自研。电池管理系统尚在完善阶段。
在技术为王的新能源赛道,“唯一”一词令人振奋。含金量有多高呢?
具体看,零跑汽车现阶段的“全栈自研”核心部分是内置芯片“凌芯01”,其为零跑汽车提供人车交互的智能延伸和数据支撑。
重金自研算力中心、数据载体,保持技术独立的战略意义无需累言。
但也有舆论指出,虽号称国内首款车规级AI智能驾驶芯片,“凌芯01”算力仅为4.2TOPS,性能远落后于特斯拉HW3.0的144TOPS芯片,更比不上即将投产的HW4.0。同价位的小鹏的P5,已配上高通骁龙SA8155P车规级芯片,算力达到30Tops。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全栈自研”的经营模式要在车企拥有明显的销量优势后,才能发挥最大竞争优势。“巨头如特斯拉、比亚迪都是在取得盈利后,才正式布局自研自产,早期投入过大易让企业背上过多亏损负担、掣肘发展。”
虽是一家之言,也值零跑、朱江明深思。
更深一度,说千道万不如白银一片。对比第一梯队,零跑研发投入仍低于同行。
2019年~2021年,研发支出分别为3.58亿元、2.89亿元和7.40亿元,合计近14亿元。
同期,理想汽车研发费分别是11.69亿元、11.00亿元、32.86亿元,蔚来为44.29亿元、24.88亿元和45.92亿元,小鹏汽车为20.70亿元、17.26亿元、41.14亿元。
换句话说,零跑三年累计研发费用,不及三强2021年的二分之一。
悬殊差距,零跑汽车又拿什么赢呢?
4
质量与交付 口碑信任很重要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零跑特色是技术基因,而安防领域是偏B端市场,跨界造车相当于进入直面消费者的C端市场,零跑能取得销量快增值得肯定,但对产品、市场洞察力仍有提升空间。
汽车是强口碑、重体验、重信任的产业,产品质量服务是基础。
往期看,自推出首款车型S01以来,零跑汽车旗下产品表现不乏诟病声。
2020年5月,200多名零跑S01首批车主集体维权,公开信列举四大类质量问题,涉及制动系统故障,真空助力泵失灵;动力系统故障,电池过热保护;车机系统故障,主控屏幕黑屏;控制系统故障,车辆无故停摆等。
至今浏览车质网,相关质量投诉仍有不少。
如2022年3月27日,一条关于零跑T03 2020款 400 豪华版的投诉称:在松开刹车的状态下刹车片仍紧贴刹车盘,且长时间行驶后刹车盘会出现明显烫手情况……2020年1月3日我的车追尾前车,当时车速60左右,前方急刹,我在有预判的情况下全力踩下刹车,结果我有点懵,车还是重重撞了上去......
此外,交付能力也是一个焦点。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底,零跑汽车共有22536万辆C11订单,当年完成其中3965辆的交付。
浏览黑猫投诉,截至4月14日12时,零跑汽车共有82条投诉,仅有1条回复,除了产品质量、交付延期纠纷亦是一个焦点。
还有内控烦恼。3月28日,湖北经视某栏目报道:零跑汽车销售人员卷款跑路,令武汉6名车主被骗40余万元。
大市场也强竞争,种种槽点显然不是粘性用户的加分项。零跑想要红海突围,不但要有规模速度、上述查漏补缺、基本功夯实、信任力坚守更重要。
5
破与立 80万辆野望
当然,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
从0到1,零跑一路黑马奔腾,也的确充满了持续探索、深耕打磨精神。
“只有技术自研,才有技术创新;唯有颠覆式的技术创新,才能实现从跟随者到领跑者的越级。”CEO朱江明在零跑C11新车上市会上如是说。
没错,智能化下半场,技术是打开未来的钥匙。
智慧芽数据显示,零跑科技共有1200余件专利申请,其中260余件发明专利已获授权,2019年是其专利申请年度高峰。主要围绕电池包、控制器、安装结构等技术领域。
对于零跑销量,朱江明依然自信:即“零跑2.0时代战略”,在2025年实现年销售80万辆。
是否画饼、“放卫星”仁者见仁。但目标清晰、敢于给出时间表,毕竟是件好事。
2025年底前推出8款车型,在此期间每年都将推1-3款新车。覆盖35万元以内的价格区间,并在2022年进军海外市场。
据悉,零跑汽车首款基于C平台打造的纯电动中大型轿车零跑C01计划第三季度上市。根据零跑2.0战略,C01将处于15-20万元价格区间,性价比仍是主要卖点。
大力推新,是有逻辑的。
竞对同样箭在弦上:蔚来汽车预计5月下旬发布最新智能座舱硬件的2022款ES8、ES6和EC6;小鹏汽车第四款车型中大型SUV G9计划三季度上市;理想汽车预计将于4月发布第二款车型理想L9;哪吒汽车首款高端车型哪吒S计划年内上市交付……
激烈竞争挤压下,被寄厚望的C11能否脱颖而出?
不破不立、一切实力说话。
对于募资用途,零跑汽预计净额中的40%将用于新车型、自动驾驶技术、三电系统技术等方面的研发;25%将用于提升生产能力,例如将于今年开工的杭州工厂建设、提升工厂自动化水平等;25%将用于扩张业务和提升品牌知名度,其中包括于2023年前往欧洲市场开设海外旗舰店等海外业务。
虽未公布募资规模,但可见零跑汽车领跑抢跑之心、做大做强之意,值得肯定。
的确,放眼行业,小米、华为、苹果、阿里等跨界者众,一干传统车企更是咄咄逼人。市场不缺替代者,消费者不缺选择者。新能源车企下半场,百花齐放,亦白刃竞争,唯有更大更强。
无论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作为一件精密出行工具,其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产销运管流程。造一辆好车容易,持续稳定的造出好车难。制造工艺、技术攻关、基础安全、产业链、供应链打磨都是重要。
换言之,想要笑到最后、实力撑起野心,还有回到产品这个根本上。仰望资本星空之余,更要耐得住浮躁,坐得住“冷板凳”,死磕产品力。
零跑汽车、朱江明还差多少?
本文为首财原创
原文标题 : 零跑汽车的更大营收与更大亏损 何甩“低端”尴尬?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5月16日立即参评 >> 【评选启动】维科杯·OFweek(第四届)2025汽车行业年度评选
-
5月22日立即预约>>> 宾采尔激光焊接领域一站式应用方案在线研讨会
-
5月31日立即下载>> 【村田汽车】汽车E/E架构革新中,新智能座舱挑战的解决方案
-
6 深蓝,被斩断退路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