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比亚迪等自主品牌集体爆发,成功开启新一轮混动“燎原”之势

2022-04-26 14:36
汽车公社
关注

“成本大法”让日系失色

对于自主车企“品牌全系混动”,我和康琴此前的文章《“品牌全系混动”将成为常态》也早就提出了这个判断。当然,之前混动车型铺开的拦路虎主要是成本问题。

毕竟,HEV和PHEV车型复杂的两套动力系统成本要高出不少。但是,这次国内车企这套混联模式的“双电机DHT系统”在成本方面,像比亚迪DM-i车型率先实现与燃油车平价(成本仅高一万元),基于DM-i技术的秦、宋、唐、汉等车型实现了爆款销量

实际上,插混车型的价格高出同款燃油车3万元以内,就已经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了。而其他的自主车企,也已经实现或将要实现插混技术的燃油车“平价”,再叠加插混车型的电动化、智能化体验,像长城的摩卡PHEV、奇瑞瑞虎8鲲鹏e+等车型已经上市,所以,2022年“插混车加速燃油车替代”的局面正在扑面而来。

这次的差异还在于,在市场早期,由于插混车型普遍50公里纯电续航给车企和消费者都造成了误导,以为只要50公里就够了,但使用过程中需要更多次的充电,造成消费者的“充电强迫症”。

而这次,像按照奇瑞研发鲲鹏DHT过程中的消费者调研,超过100公里续航能满足92%的用户需求。所以,这次各车企上市的插混2.0车型基本上纯电续航里程都超过了100公里。

而且,就像业内专家朱玉龙所说,加大电池从成本来看,20kWh的差异大概在1.5万元左右的成本,但是能够带来很大的使用差异。综合下来,就有了巨大的对抗合资混动车型的竞争优势。

比如,比亚迪秦PLUS DM-i的起售价为10.58万元,比亚迪自己也凡尔赛了一把,“曾经有友商把DM-i车型拿回去研究,结果证明它们倒也能搞出来,但至少需要三年,而且成本就得16W+。”换句话说,就是单车成本至少要比比亚迪高5万元。

从动力方面来看,丰田卡罗拉双擎E+,其电机最大功率只有53kW,最大扭矩207N·m(比亚迪秦PLUS DM-i的55Km版本为132kW、316N·m),它的电机功率只有秦PLUS DM-i一半不到,但售价接近两倍。消费者日益成熟的情况下,如何选择显而易见。

而之所以从去年年底开始出现“比亚迪现象”,我们分析一下丰田THS所代表的日系HEV强混,和比亚迪DM-i为代表的双电机DHT插混技术,就能明白,这也是燃油和纯电、机械传动和电传动两个模式和两个时代的本质差别。

具体而言,THS是以发动机为主、电机为辅的混动技术,本质上是一辆燃油车。而比亚迪DM-i是以电机为主、发动机为辅的混动技术,本质上接近一辆纯电车。加上,中国汽车行业加速进入电动化、智能化时代,这两种模式的代差造就了市场差异。

换句话说,诞生于1997年的丰田THS系统最核心的部分,是功率分流的“行星齿轮组”,这套系统仍属于机械传动为主,电传动为辅。而爆发于2021年的“双电机DHT系统”的核心是三电系统,更多依赖的是电传动。

再从成本来说,一套THS系统8万元左右的高额成本,相比自主车企的供应链难言优势,就算日系PHEV技术的硬件和软件都没问题,最大的难题仍旧是量产如何做到成本“平替”可控。

此外,如果电子元器件降价,双电机DHT系统可以跟着降成本,而THS系统的成本却降不了多少,毕竟机械精加工的成本是死的,降价幅度不可能追上半导体器件的降价幅度。而且最关键的是,电子元器件在降价的同时,功率、可靠性、体积缩小等迭代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而以行星齿轮组、太阳轮架构、更多依赖于机械传动的THS系统,已经接近于最优化设计,没多少升级空间了。

这种代差,正是自主品牌技术进步的成果。所以,这场HEV和双电机DHT系统的对决,市场已经给出了增速完全不同的结果。这就像丰田、本田和日产在纯电动领域的保守和摇摆一样,中国自主品牌以“快鱼吃慢鱼”的速度,终于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并且在这条路上飞奔。

       原文标题 : 混动“燎原”丨“混”战

<上一页  1  2  3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