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更难的2022,等苦尽甘来

2022-04-11 10:46
汽车公社
关注

被遏制住的系统

“抢菜”是这段时间以来上海人民的主旋律。

之前有人吐槽,上海是GDP最高、发展最前沿的城市,拥有众多优秀的企业、人才,现在他们被关在家里,一轮又一轮的核酸,每天关心的是能不能买到菜,这就很有问题了。

为什么会这么难?局面何以至此?作为全国最大、最先进的城市,上海不停经受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阶层人民的拷问甚至是谩骂——开了数次会说保供,为什么就是全面保供不了?

其实骂了也没用,单靠政府、街道、居委和志愿者们,来保障一座拥有2500万人口基本生活的运转,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儿。因为社会形态运转,早已形成了一套不可替代的体系,构建起了一套完备的系统,现在这套系统因为疫情因素,被遏制住了。

就拿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最基本的物资来看,从基地生产——物流运输——仓储——中转站——个体,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备的循环,这个循环最根本的就是人。而现在的情况是,几乎每个环节,都在疫情封控之下,变得不再确定。

物流运输会因为交通的管控到不了,仓储、中转站、商店会因为身处封控区而无法进出,而链接中转站到每个个体之间的快递、外卖以及个人,包括每个环节所需要的最根本的人,因为足不出户导致整个链条面临断裂,局面可想而知。

根据2017年的数据,上海每天收发快递约900万件,外卖量高达250万单,有上百万人力参与这套系统的正常运行。2022年的今天,这个数据只会比2017年的更为庞大,这套庞大的体系和系统是极为市场化的,任何的个体和组织都无法替代。要知道,从大的集运物流、市内的短驳、再到快递和外卖组成起来的物流链条,就像遍布人身上的血管一样,没有他们的运转,身体各个部位就无法发挥正常的功能。

如今在疫情封控之下,政策实际上阻碍了物流的通行、时效无法保证,更没有大量和市场化的人力投入到各个层面的输送任务,混乱在所难免。所以生活在疫情笼罩下的个人,几乎无能为力,倒是社区团购可以解决一定需求。

最近作为电商平台,京东也加入了保供大战,仿佛给大家带去了一丝希望。其新任CEO徐雷直言,政府一定要知道什么是保民生,地方和部委可能对“供应链”的理解不到位,供应链条上的关键点,一旦断掉,啥都没有,商品在库房、蔬菜在地里。

现实的情况是,供应链条上这些关键的点,似乎都存在诸多困难。

最近,不少地方相继发布公告,因疫情防控需要,临时关闭当地部分高速公路收费站,不少地方也出台了强化货车司机疫情防控管理的通告,这确实给整个物流体系带去了压力。很多货车司机因运送物资被困上海,有的被堵在高速公路上,有的则因为刚从中高风险地方回到当地,被隔离在家。他们只是构筑物流经济中的一环,也正因为他们的被限制,庞大的物流链条正在接受史无前例的重大考验。

物流链条作为整个经济社会顺利运转中的一环,影响着人们生活、生产、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基本的保民生,到上文谈到的汽车行业,均是因为人和物的无法流动,面临停摆和重创。

一方面是抗疫“动态清零”的大方针政策,背后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安危,是长远效应上经济社会安稳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整个社会体系各个器官功能的暂时停摆,抗疫紧绷的神经和身心俱疲,甚至是“清零”和“共存”之间的争斗。

当下,最要紧的是在抗疫和保证这套系统运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如何让决策到基层执行不再一刀切,防控政策是不是可以更精细化,流程的推演和预案是不是可以更前置?

这一系列的难点已经不仅仅是上海或疫情发生地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是从中央到地方,从意识到行为,从决策到执行,每一层、每一环都考验着国家、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更将成为抗疫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