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2035年禁售燃油车:欧企的焦虑,中企的机遇
02 变革之下,难免伤筋动骨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面对全面电动化这一目标,欧洲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局限与挑战。
失业是人们最关切的痛点。不少右翼人士普遍反对该法案,他们认为,禁燃将严重影响欧洲能源安全及加重成本提高,从商业角度上将欧洲汽车工业优势完全让位给中国,同时造成大批产业链的失业问题。
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去年年底对近100家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如果2035禁燃落实,将有50万人面临失业风险。在这50.1万个岗位中,超过三分之二将在未来五年内消失,这将使大规模失业造成的“社会和经济影响”难以缓解。
不过普华永道的调查还发现,电子零部件制造业将创造22.6万个新工作岗位,未来几十年净失业人数将降至约27.5万个。不过这对于4.47亿人口的欧盟国家也绝非一个小数目。
其次是有限的基建。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和欧洲能源工业协会的今年2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预计到2035年,欧洲的电动汽车将从目前的约500万辆增至1.3亿辆,需要增设大约6500万个充电站来提供支持,其中900万个是公共充电站,而目前欧洲只有37.4万个。
除数量不足外,欧洲的充电设施也存在分布不均衡的问题。37.4万个公共充电站中,三分之二集中在五个国家——荷兰、法国、意大利、德国和英国,其余不少欧洲国家还达不到每100公里一个充电桩。
安永估计,未来十几年的基础设施扩建将耗费约620亿美元,另外还需要720亿美元来安装5600万个家用充电桩。
此外,上述报告还指出,未来十几年,欧洲电力需求预计将每年增加30%。通过对电动汽车使用和充电频率的分析,报告预计,电网的最大负载需要提高21%至90%,欧洲的电网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总的来说,2035禁燃政策的落实,将颠覆整个欧洲的产业格局、就业环境,同时对于政府的基建能力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03 欧企的焦虑,中企的机遇
对于欧洲企业可能是重重难关,但是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可就是白花花的银子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欧盟这一计划如果能得到通过,那么对中国新能源车企来说是个机会。企业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走进欧盟汽车市场,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也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主机厂方面,目前包括蔚来、小鹏、比亚迪、上汽名爵等近10家中国车企向欧洲出口新能源车型,就在几天前,岚图也正式进军挪威。
欧洲数据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2021年,由于产能激增,中国电动车全球出口量增加一倍以上,超过55万辆,其中大约40%被欧洲吸收,中国电动车已经占到欧洲电动车总销量的10%。欧洲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电动车的主要目的地。
比起整车销售,欧洲相对薄弱的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和充电基建产业更是中国企业的突破口。
国际能源署5月公布的《2022年全球电动车展望》指出,按电池安装量统计,2021年全球电动车动力电池安装量75%来自中国企业。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均为亚洲企业,总体市占率在九成以上。与此同时,西方也正在筹划许多大型电池工厂,但在必要的材料加工方面,任何国家都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
此外,瑞士主流媒体Blick则指出,“在欧盟电动车战略中,欧盟对中国汽车行业的依赖将加强。”欧洲和中国在快速发展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引领潮流。但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中国领先一步。
如前文所言,未来十年,欧洲将迎来巨大的充电桩缺口。目前已经有不少中国厂家开始针对欧洲市场推出欧标版超充桩。在成本方面,以50千瓦充电桩为例,中国企业报价不到2000欧元,而欧洲供应商的报价是其5倍之高。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相关专利超3万件,占全球相关专利总量的70%。在产业规模、专利技术和成本优势的多重加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出口欧洲必将大有可为。
变局之下,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眼下欧洲禁燃已然是不可扭转的洪流,与其负隅顽抗,不如顺应潮流抓住新的产业机遇,才是那些老牌车企们的出路,否则,在禁燃的浪潮下,说不定又要诞生多少个被洪流卷走的“诺基亚”。
原文标题 : 欧洲2035年禁售燃油车,谁在心慌又是谁乐开花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直播中立即观看>>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