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碳中和下的多项选择题

2022-09-05 15:09
市值观察
关注

【从学生到老师】

多年前,有一本叫《汽车疯子李书福》的书,从咬牙造出“吉利豪情”,到夜以继日自主研发CVVT发动机,书里记录了许多关于吉利造车的艰辛故事。

最著名的一幕,发生在2001年,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到吉利集团视察,李书福说了一句话:

“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如果失败,也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

事实证明,在造车这件事上,李书福既有“请求失败”的执着,也有“前沿探索”的勇气。在这次请求四年后,吉利就开启了对甲醇汽车的技术研究。

从低温冷启动,到专用添加剂,从耐甲醇材料,到专用润滑油,从排放控制,到甲醇电喷控制系统、甲醇发动机……吉利在每一项关键技术上的突破,都代表着整个汽车工业的追赶又近了一步。

在燃油车时代,中国因为后发劣势,一直在补人才、经验和技术的课。但无论是“合资换技术”,还是“价格换市场”,这些策略换来了庞大的供应链,一大批优秀的工程师,一套完整的汽车研发体系,却没能实现真正的逆袭。

如果没有一场能源革命,后发选手想要原地超车,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而在甲醇路线上,当甲醇发动机、低温启动技术开始应用时,国外巨头的技术壁垒不再高筑,所有选手都回到了一条起跑线上。

吉利对甲醇技术的开发与积累,使得它在十几年里,一跃而至甲醇汽车整车制造领域的全球领先水平。

2022年6月30日,吉利拿出了自己的最新产品:吉利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

碳中和下的多项选择题

对于吉利而言,帝豪,是一个承载着光荣历史的经典品牌。2009年,新上市的帝豪凭借出色的安全性能,时尚的外观设计和较低的油耗,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上市不久,单月销量就突破了5000台,截至目前,累计销量超过345万台。

正是凭借着帝豪的成功,吉利一举超越一众国产品牌,赢得了紧凑车型这一重要市场。

如今,帝豪的光荣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通过搭载1.8L醇电混动专用发动机+DHT混动电驱变速器+高性能三元锂电池的豪华组合,帝豪醇电混动的百公里醇耗低至9.2L,相当于同排量汽油车百公里油耗不到3L,用户每公里的出行成本不到3毛钱。

碳中和下的多项选择题

这种在甲醇路线上的成功,既体现为单款产品国际领先的技术成熟度,也体现为产品投放的规模。吉利连续成功开发甲醇乘用车商用车共20余款。近3万辆吉利制造的甲醇汽车在全国各地,总运行里程接近100亿公里。

在吉利牵头下,国内的甲醇汽车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在这条链上,潍柴动力、南岳电控、华菱星马、山东新蓝环保与达菲特,都在各自的环节上各司其职。在甲醇汽车的领域,中国用了十七年的时间,终于从学生变成了老师。

更重要的是,和燃油车相比,无论是驱动力、电子电气架构还是配套的基础设施,甲醇汽车领域的技术路线和游戏规则都迥然不同。在这条全新赛道上,吉利的领先一步,更像是整个汽车行业又一次翻身的机会。

之所以说是机会,是因为吉利在甲醇汽车技术上的突破,还不足以让中国汽车行业完成梦寐以求的逆袭,在甲醇路线上,技术一旦解决,“基建决定推广”就成了新的难题。

虽然新能源汽车已经深入人心,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更熟悉的是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两条技术路线,甲醇汽车则相对陌生。除此之外,决定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更重要因素,是配套的基础设施。

纯电动汽车一样,甲醇汽车需要铺设大量基础配套,从甲醇的输、配、送、储,甚至维修,都需要一个体系作为呵护。

但现实的情况是,自2012年国家工信部出台推动甲醇汽车试点文件,在山西、上海、山西、甘肃、贵州五省开展试点工作。十年已过,甲醇汽车仍未能在其他省份实现批量推广应用,即使在标杆省份贵州,全省投入运营和在建的甲醇燃料加注站也仅有100座左右,年消耗甲醇不到30万吨。

碳中和下的多项选择题

这形成了一个反差十足的现实:消费者一边要面对甲醇汽车“节能减排、成本低廉”的优点,一边也要正视“基建滞后,补能困难”的缺点。

在这个大前提下,中国的甲醇汽车想要彻底占领行业制高点,还需要更多的队友,才能组成一个强大的甲醇联盟。更需要国家政策顶层设计的支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