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造车新势力“种树”,传统车企“乘凉”?

2022-12-05 16:23
BusinessCars
关注

如今新能源市场迈过了从零到一的阶段,主流的传统汽车巨头已经开始来收割红利了。

“我猜测,传统汽车企业两家,新造车公司可能一家,科技公司一两家。”在一个小型饭局上,国内某芯片公司老总在进行未来汽车行业格局时认为,十年后,全球十大车企有一半将是中国车企,而对这些车企的分布他也做了上述预测。

让我有些意外的是,在他眼中,对于率先扛起这一轮汽车产业变革旗帜的新造车公司,似乎普遍不太看好。

全球汽车已经不容置疑的进入新能源大爆发时代,但在这条荆棘满布的路上,先发者未必先至,总有人演绎踩着别人的尸骨往上爬的故事。

从最开始脱颖而出一起坐上第一梯队的蔚小理,到哪吒零跑强行突围,小鹏被“开除”出三小只,再到现在问界、极氪的快速崛起,新造车城头变幻大王旗。

如此快速的洗牌,让人不禁感慨,这条赛道必将通往更凶残的斗兽场。你栽下的树,可能有一天是为了被别人乘凉。

某传统汽车集团旗下新能源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向我调侃道,“我们虽然也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最大的优势就是不缺钱,不像蔚小理这些公司,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是考虑怎么活下去。”

而同一个意思的表述,在威马创始人沈晖的口中,说的要更狠一点,他直言:“现在的销量排行榜就是亏损排行榜,资本市场也是不认可这种打法的。依靠亏损打造销量壁垒的模式已不再具备竞争力。”

威马汽车今年月销量一直徘徊在三四千辆,沈晖的表达听起来多少有点酸葡萄心理,但说的却也没毛病。毕竟到目前为止,国内主流的造车新势力尚没有一家实现盈利,单车利润亏损额超出我们的想象。

有媒体统计过,蔚小理三家每卖出一台车,亏损分别是11.07万元、8.04 万元、1.1万元,亏得更厉害的是北汽蓝谷和岚图,分别是11.32万元和13万元。

这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竞争的内卷在不断加剧,却没有多少玩家看到了盈利的希望,为2022年这个难耐的寒冬更添了一丝寒意。

三年前,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果断叫停了酝酿了3年的造车项目,他曾袒露,作为一个新造车玩家,产业链供应商消耗的零件成本就会比别人高出25%,高成本导致高售价,高售价更难降低成本。

戴森可能并不差钱,但终究选择了向现实低头,老爷子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虽然我们在整个研发过程中竭尽全力,但是我们依然没有找到一个将其商业化的方法。”

但努力的本土新造车公司绝不会轻易低头,其实他们故事的版本基本有些雷同,第一是讲好品牌故事把车卖出去,第二是敲开资本的大门。

作为先行者,蔚小理已经相继完成上市。今年在销量上冲得最猛烈的零跑和哪吒,也磕磕绊绊走在上市的道路上,9月底,零跑前脚刚在港交所敲钟上市,10月交付量就近乎腰斩。另一家已经IPO箭在弦上的哪吒汽车,10月和11月销量都处于领跑的位置,充斥着浓浓的鸡血味,但另一边,却是销量注水的各种质疑声。

不惜以巨亏来换取销量,再用漂亮的成绩单来冲刺IPO,这可能就是今年以来每个月的前几天,在热闹之下掩藏不住的尴尬。

事实上,早在新造车一拥而上之前,大多数传统汽车制造商在卖车方面的利润已经接近于零,多数利润来源于售后。

而最近一两年,受到芯片供应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即便是吸金能力强如丰田,也不得不靠节衣缩食来应对“寒冬”。在丰田今年公布的财报中显示,由于原材料和物流成本空前增长,预计当前财年(2022.4-2023.3)的材料成本价将增加逾一倍至1.45万亿日元,这将导致营业利润可能会下滑超两成至2.4万亿日元。为此,丰田还透露将会通过减少用量、改用低成本材料(有划痕或者瑕疵的零部件)来应对材料成本的上升,并避免产品全面涨价。

一边是芯片、电池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另一边则是“国补”退出已经进入倒计时,传统车企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和成熟的上下游供应链资源优势,尚且可以借助旗下燃油车的规模优势输血新能源板块,进行一些有效的成本控制。

这些,都是新造车公司所不具备的。而他们费钱堆积的高科技,推高了造车成本,但远没有成为推动消费者买单的决定性因素。

还记得此前某新造车企业创始人说过:“我们造车新势力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市场,教育用户,进而做大市场,让智能电动汽车尽快普及。”这家新造车企业的故事在去年黯然落幕了,但他说的这句话,造车新势力目前只做到了前一半,他们在教育市场和教育方面,不惜以巨亏为代价地进行投入。

如今新能源市场迈过了从零到一的阶段,主流的传统汽车巨头已经开始来收割红利了。

数据显示,在今年10月,销量排名前5名的新能源车企分别为比亚迪、五菱、长安、埃安、吉利,前10强中只有蔚来一家造车新势力。进入11月,比亚迪再次以23.04万辆销量刷新着自己的历史。当然,在比亚迪身后,埃安、吉利等新能源的销量也都在最近展现出了汹涌的上升势头。

马云曾在一次演讲中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跑得太慢会被淘汰,跑得太快也可能因为掉血太快而成为先驱。在快与慢之间,如何把握对的节奏熬过寒夜走向光明,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END-

       原文标题 : 洪观 | 新造车公司“种树”,传统车企“乘凉”?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