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贵为全球第二,体量超级庞大的均胜电子,为何市值却只有200亿?

这是新能源大爆炸的第506篇原创文章。文章仅记录《新能源大爆炸》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随着A股这几年实质性的注册制持续推进,机构投资者掌控了市场的话语权之后,市场就变得越来越卷了,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今天就讲一个可能有超额收益机会的公司。

01  超额收益越来越困难

为什么注册制之下超额收益机会越来越少呢?

原因很简单,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的参与主体后,卷就成了必然,一个公司上市之前就被机构给研究的透透的,一上市就一波顶到头,几乎不给二级市场留什么肉,甚至很多资质差一些的公司,上市第一天的高点就是它的历史高点。

题材炒作的时候也是如此,风口都是机构吹起来的,等二级市场有比较好的介入机会的时候,基本风口也就差不多了,往往都是接盘的时候了。

这就决定了,在A股,如果不能很好的择时的话,获得超额收益是越来越难的。

这也不是A股特色,成熟的资本市场就是这样的,想要获得超出市场平均收益是非常困难的,基本上想要取得超额收益,除了押注到优秀的成长企业,只能选择周期性或者是困境反转公司。

周期的公司的投资难度在于判断周期拐点,困境反转的公司类似,在于判断企业经营的拐点,今天要讲的公司有很大的机会会迎来它的拐点,它就是均胜电子。

关注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尤其是汽车零配件行业的朋友,应该多多少少都关注过它。

02  体量巨大市值却不到200亿

这是一个行业名气不小,现在营收体量也是非常大,超过400亿,事实上,汽车零部件板块中,它的营收体量可以排前三,员工数量也非常庞大,超过4万人,2019年高峰的时候,逼近6万人,业务遍布五湖四海。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均胜电子都可以算是一个汽车零配件领域里的庞然大物了,但是一看它的市值,竟然只有200亿出头,巅峰的时候也就400亿出头,在现在A股千亿越来越多,万亿也很常见的情况下,实在不起眼,跟同行巨头近千亿的市值差距也非常大。甚至200亿出头,才堪堪够着一些大的公募和私募基金的研究门槛。

为什么均胜电子这么惨呢,如此大的体量,市值却如此不堪?

答案是并购。

均胜现在几百亿的营收体量,几万的员工数量,都是来自于资产并购,而同样的,它低迷的市值表现,也是因为并购带来的不良后果。

03  并购狂均胜电子

均胜电子最开始只是一家做进气管和洗涤器等低端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但管理层具有雄心壮志,变身并购狂,在2010-2018年间,进行了9次并购,合计支付的对价超过200亿元。

并购这个行为并没有对错,事实上,并购本来就是快速做大企业规模的一种方式,均胜电子之所以能在十几年里,从一个不入流的低端零配件企业,崛起现在的全球汽车安全龙二,已经汽车电子巨头,完全得益于并购。

之所以市场对它不青睐,是因为它的并购习惯比较特殊,基本上属于专挑陷入经营危机的资产,导致很多并购的资产没能没能很快贡献收益,反而让公司背上了沉重的财务负担,糟糕的财务状况,让机构投资者敬而远之。

尤其是对日本高田公司和美国KSS百利得的收购。

2017年由于隐匿安全气囊存在的致命隐患缺陷,导致多名驾驶员失望,引发了大众、通用等车企的大规模召回,全球第二大安全气囊生产商日本高田,面对巨额诉讼赔偿,股价更是从高位暴跌99%后,宣布破产。

但高田并没有因此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均胜电子接盘了。

这里插一句,相信很多人,尤其是70后、80后都曾经迷信过所谓的日本工匠精神之类的神话,但过去几年日本爆出的越来越多的大企业造假丑闻,无情的扯下了日本制造业的遮羞布。

所谓的工匠精神,其实只是因为日本发展比中国早,具备领先优势而已,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进步,日本制造业竞争劣势越来越明显,工匠精神的神话再也演不下去了。

均胜电子花了15.88亿美元收购高田除PSAN业务(隐瞒安全隐患的业务)以外的所有资产包。

别以为均胜是个大怨种,事实上,这次的收购还是非常漂亮的,均胜剔除了高田资产包中的债权与债务,成功隔离高田原有的诉讼和债务风险,算是国内并购史中非常经典的案例。

但不管怎么样,超过100亿的并购,对于均胜电子来说,压力非常大,尤其是此前它并购美国的KSS百利得已经背上了沉重的财务负担了。

2016年,世界第四大汽车安全系统生产商KSS百利得,在被私募基金几经易手的背景下谋求出售,出于对KSS的背景和资产的看好,均胜在当年迅速抛出82亿的定增大单,并结合并购贷款和自有资金,最终以9.2亿美元的价格将资产负债率超90%的KSS收入麾下。

通过对KSS的收购,均胜电子顺利切入汽车安全系统领域,开始生产安全气囊、安全带等产品,同时也获得了KSS刚研制不久的与无人驾驶辅助系统(ADAS)相关的专利。

虽然收购这两个公司导致均胜的财务压力巨大,但只要能整合起来,均胜立马可以成为全球汽车安全系统的全球第二,甚至赶一赶超越全球龙头奥托立夫都不是没可能,但2020年疫情突袭而来,对全球经济,尤其对汽车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拖慢了均胜的整合节奏。

结果就是均胜在2020年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度下滑,到了2021年更是确认了巨额的商誉减值,导致2021年巨亏37.87亿。

为了应对巨额借款和巨额亏损带来的财务压力,以及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冲击,均胜可谓是各种腾挪转移。

不但卖出了赖以起家的内饰等汽车零部件业务(子公司均胜群英)51%的股权出售给香山股份(也是A股上市公司),获得了18亿元的投资收益。

更是多次引入战投以缓解资金压力,而且控股股东均胜集团还将其持有占总股本超20%的股权进行了质押,给均胜电子的借款提供担保。

虽然均胜电子的管理层非常努力的维持着局面,但沉重的财务压力,以及随时可能丢失的控制权,关键是持续低迷的汽车行业,对于均胜电子合适能走出困境的担忧,结果就是市场始终对它不放心。

贵为全球汽车安全业务第二,营收高达几百亿,但市值就是只有200亿出头。

04  均胜电子有望困境反转

那么为什么说站均胜电子有望是一个赔率不错的困境反转公司呢?

首先,疫情逐渐进入常态化后,全世界也逐步躺平,各种经济活动也逐步恢复正常,全球汽车业务有望从低迷的态势中逐步恢复,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爆发,有望带来一定的增量。

其次,虽然公司过去几年的困境是由疯狂的并购导致的,但从战略上来说,也只能说管理层过于激进了,并不算错,如果没有这些并购,公司也很难从一个不入流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成长为当前全球汽配巨头。

而且从这几年公司的腾挪转移,可以看出来管理层的态度和能力都是不错的,管理层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最关键的是,在今年全球汽车行业整体依然比较低迷的情况下,公司的中报和三季报却显示公司的经营有逐步转好的迹象,公司有望迎来经营拐点!具体明天再讲讲它的中报和三季报。

可以说,假如今年真的迎来了经营拐点,均胜电子完全值得更高的市值待遇。

       原文标题 : 贵为全球第二,体量超级庞大,市值却只有200亿,是个大机会?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