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重构新版图,合资车企决战电动化

2023-01-04 14:42
帮宁工作室
关注

02.

电动化成新赛点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面对市场挑战以及增长困境,合资车企普遍的行动是:不再盲目追求量的线性增长,而是积极突围,搭建自研智能技术体系,加大新品投放力度,在电动化、智能化上破局并提挡加速。

去年12月30日,延期许久的广州国际车展在疫情中顽强开幕,主流合资车企悉数到场,南北大众、南北丰田、上汽通用、东风日产、广汽本田、东风本田、长安福特等集中亮相,高规格展出新品车型。

这些新品车型主要集中于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来得比此前任何一次车展都猛烈而坚定。

在能源模式方面,目前,广汽丰田在混动市场上出类拔萃,一汽-大众在纯电市场上暂时领先。他们分别是这两大市场上的合资新头部。

在混动市场,一直在跃升的广汽丰田乘胜追击。去年12月30日,广汽丰田在广州车展上发布第五代双擎混动技术,宣布智能电混双擎品牌焕新。同时带来T-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T-SMART智能座舱和T-LINK智能互联等3大智能化技术。

“智能电混双擎是广汽丰田深入推进电动化、科技化发展战略的最新举措。”广汽丰田副总经理彭宝林表示,2023年,广汽丰田将发布并升级12款双擎产品,实现TNGA车型全系智能电混化。

帮宁工作室认为,对于广汽丰田,甚至东风日产、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北京现代等合资车企而言,混动技术加持,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助于产品销量增长。

一方面,混动是车企电气化转型的路径之一。2022年是混动市场的狂欢之年,成为车市新蓝海。

另一方面,无论是中国品牌还是合资车企,均在这一方面纷纷发力,混动已成为以技术决胜的竞争核心。换言之,谁拥有绝对领先的混动技术,谁就拥有未来5年乃至10年中国混动汽车市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如此看来,南北大众在2022年增长乏力,根源也许就在于仅有纯电(EV)和插电混动车型(PHEV),而无混合动力车型(HEV)。而南北丰田特别是广汽丰田,引进丰田最新的第五代混动技术,从其强劲的增长之势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来看,年销量超越老三上汽通用是指日可持,甚至能在二三年后超越老二上汽大众。

南北大众在新能源方面的优势是纯电动。目前,在纯电动汽车市场,合资车企的身影尚寥寥无几,大众成为唯一的入围者。探其原因,相比其他车企,南北大众发力较早,在2021年抢先度过了自己的电动化元年。

去年11月,一汽-大众官宣,旗下纯电动家族ID.系列车型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仅用不到2年,一汽-大众电动化转型迎来了新的里程碑。10万辆销量,对于燃油车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之于电动汽车品牌,意味着其真正成熟。

扩大至南北大众整个ID家族来看,根据2022年第三季度国内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上险数,大众ID以4.8万辆的成绩,成为这类销量榜上的探花,与12.1万辆的特斯拉和8.3万辆的比亚迪并称“三鼎甲”。

事实上,大众是领衔,整个传统合资车企都在转型新能源,在这个领域不断发力。

2022年堪称主流合资车企电动化元年。这一年,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分别带来了e:NP1和e:NS1。丰田全新电动子品牌bZ系列旗下首款纯电动车——bZ4X,分别在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旗下上市。东风日产纯电动车型Ariya上市销售……只不过,这些产品仍处于市场初期,均未翻起大的浪花。

但这并不阻碍大象转身。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盘,同时又背靠强大的双方股东。他们于2022年开始发力后,竞争优势已经开始显现,不排除后来者居上的可能。

四时有节,冬为春序。

当日历翻到了2023年,元年已成昔年。面向未来,各合资车企早已摩拳擦掌。

以2022广州车展为起点,广汽本田加速前进,亮相了Honda e:N品牌第二款产品。通用也在电动化领域发力,展示了全新雪佛兰FNR-XE纯电概念车,计划2025年底前在中国市场推出超过15款基于奥特能平台打造的电动车型,全面覆盖旗下各大全球品牌。

东风日产启辰则宣布向新能源领域全面转型,不再研发纯燃油新车,未来每年推出不少于两款全新新能源车型,具备年销30万辆的体系能力,逐步挑战年销50万辆的目标。

北京现代表示,将引入全新纯电车型,加快引入全球畅销的纯电动车品牌,2023年开始推出专属EV车型,未来3年内,投放4-5款纯电车型产品,力争电动车产品年销达到20万辆的规模,2025年将全面实现燃油车混动化……

合资车企的战火,已从燃油车市场,烧到了电动车市场。在那里,他们与同板块、与中国品牌、与造车新势力,展开新的决战。

新的决战,将重构新的版图,判定各家合资车企是日益月滋,还是日渐式微。

       原文标题 : 重构新版图,合资车企决战电动化|寻找新头部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