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日系销量集中“哑火”,破局2023还得靠新车攻势

2023-01-10 10:49
汽扯扒谈
关注

在充满艰辛的的2022年,受到诸多外界不利因素影响,中国车市并未取得新的突破。作为长期以来车市中当仁不让的销量“大户”,日系品牌的表现尤为不能令人满意。

从数据上看,在2022年丰田、本田和日产三大品牌的市场表现,均呈现出不同程度地下滑。其中,日产的全年累计销量被定格在104.5万辆,同比下降22.1%。本田两家合资公司的全年累计销量为1373122辆,同比下滑12.1%。

相比于上述两大品牌,丰田在2022年的表现略好。其中一汽丰田2022年共达成78.2万辆的销量数据,同比增长4%。而广汽丰田在2022年的累计销量率先达到百万级别,1005000辆的业绩也实现了21.4%的同比增长。

不过对于新能源产品渗透率加速提升,以及对于产品多样化需求的大背景下,中国用户面对日系品牌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销量不振,电动化“背锅”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销量集体“哑火”,但在传统的燃油车市场中,日系品牌依然占据着主流。尤其在各个细分市场中,日系车型的地位短时间内恐怕还难以被撼动。

不过随着中国车市中新能源产品渗透率的逐步增加,取代燃油车的趋势已不可逆。并且,除了特斯拉、大众等欧美品牌持续发力外,自主品牌更是凭借着产品力方面的突出优势,占据了新能源市场的先机。

对于日系品牌来说,2022年在电动化方面也进行了布局,但相比其他品牌,动作依然偏慢。例如本田在去年4月推出了e:N系列以来,月均下来就一直维持在千余台的水平。而日产艾睿雅在上市三个月中的累计销量也才刚刚迈过四位数的门槛。就更不用说丰田的bZ4X系列,在“跳票”半年终于上市后,也未能给丰田带来亮眼的数据表现。

同时,对于电动化车型中新技术的覆盖,日系品牌同样处于“拖后腿”的角色。例如类似激光雷达这样的高端配置,目前在日系车型就难觅踪影。而且,纯电车型的“标配”之一8155芯片同样也还没有出现在配置单中,就更不用提FOAT这样的固件远程升级功能了。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纯电领域日系品牌表现欠佳,但现阶段,以丰田双擎、本田i-MMD、日产e-POWER为代表的的混动车型则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了大多数市场份额,但随着比亚迪、长安、吉利等自主品牌在这一领域的发力,日系产品的优势也大不如前。

守住市场,新车型值得期待

虽然2022年的中国车市依旧“黑天鹅”肆虐,但对于日系品牌来说,面对着2023年,依然要拿出十足的信心来迎接新挑战。只要加速排兵布阵,用更多新产品去抢占存量市场份额,才是挺过难关的正解。从目前已知的消息中,丰田、本田和日产都计划在2023年推出多款重磅新产品,来满足日益挑剔的中国用户。

首先在丰田品牌中,基于e-TNGA平台打造,采用比亚迪的电机和电池的bZ3将成为发力重点。根据规划,一汽丰田将率先推出这款纯电中级轿车,新车将在明年1月开启预售,2月28日正式上市。

据了解,一汽丰田bZ3首先在设计方面就摆脱了丰田传统燃油车的风格,利用大胆前卫的元素突出其纯电动的“身份”。作为新车的最大亮点,一汽丰田bZ3将搭载由比亚迪弗迪电池提供的电机和磷酸铁锂电池,最大续航里程将达到600km级别。

此外,全新皇冠SC也将在明年2月以进口车的身份引入一汽丰田。作为海外皇冠车型的Crossover版本。全新皇冠SC的外观采用了丰田家族最新的设计理念,内饰也更加富有科技感。动力方面,新车或将提供2.5L及2.4T两款混动系统。

本田方面,雅阁早已成为大多数用户在选购中级车时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一款车型。目前,在售的第10代车型也保持着稳定的市场表现。不久前,第11代雅阁现身工信部申报图,这款全新车型也将在2023年正式上市。

从外观上看,第11代雅阁采用了更加年轻运动的设计手法,车身长度相比现款车型也有所增加。动力方面,新车预计还将搭载1.5T燃油与2.0L混动两种动力系统,但混动车型在双电机模块上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动力与燃油经济性的双提升。

近两年来,日产在新车型投放方面表现并不积极。在2023年,除了轩逸将迎来改款外,早已在海外发布多时的全新逍客有望落户东风日产,以增加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全新逍客基于 CMF-C 平台打造,在车身长度与轴距方面均比现款车略有增加,设计方面也更加向奇骏靠拢。动力部分,海外版逍客搭载了由日产雷诺合作开发的1.3T发动机,引入国产后这款动力或将得到保留。同时,e-POWER版本也有望加入。

总结:

如今,日系品牌仍然面临着芯片及零部件短缺、供应链受阻和因疫情导致的不利因素,但要将颓势完全归结于电动化方面的“踌躇不前”也难免有些牵强。面对环境持续恶劣的2023年,唯有拿出敢于破局的勇气,在新产品攻势的带动下实现“逆跌”,才是日系品牌的最佳出路。

       原文标题 : 日系销量集中“哑火”,破局2023还得靠新车攻势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