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比亚迪降价连锁反应,揭开中国车市老伤疤

2023-02-22 11:24
路咖汽车
关注

当前,前提是,2023年你得先留在牌桌上

你我这般消费者,都逃不过喜新厌旧这个深层规律,手机、电脑、住房、穿着、打车出行,就最近10年里,单独从这几个领域里随便拎出几个案例,就能长篇累牍的完成验证。

汽车,也一样。而且1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里,即便大家都是燃油形式,一家家车企的衰落与崛起中,主线也一样是喜新厌旧。更先进高效的,替代相对落后和传统的,从来不会因为人的情怀而停留。正如,手动挡被自动挡替代,大排量自然吸气被涡轮增压所替代,还有眼前的慢慢被新能源和智能化所替代。

跨国巨头们的转型需要时间和决心,这2点缺一不可。前者,以德国车企们为代表,转型的节奏杀伐果断,想明白之后的发力也是迅速,但消费者重新认知需要时间,合资模式对这种转型的匹配也同样需要时间。后者,以日系车企们为代表,它们掌握着燃油车利润和体系的生杀大权,纠结于转型的形式,也是正常,正如最近的丰田章男那样。

但总之,以往停留在我们脑子里的认知规律,已经被撼动和验证无效。即,那些在市场里叱咤风云多年的巨头,当它们要做一件全新事物时,原有的品牌声誉并没有特别高的价值。

比如,对于大众的ID.系列,当前的市场表现不错,不过还没能像之前推一款燃油新车就很容易单车型月销破万那样。再比如,奔驰的EQ、宝马的i系列。它们得继续发力下去,让消费者完成重新认知。而奥迪的经销商在店头挂出“奥迪也有新能源”这种条幅,则显出了更多无奈。

诺基亚死在智能手机时代,三星失去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汽车巨头们也一样知道,自己得被重新认知,而且在中国,得比全世界其他市场做的更快。否则,风口很容易就错过。自己,就从领先者,变成追赶者。

5年时间,一代人会形成新的认知。这是近几年,社会调研机构、消费类公司,它们所掌握的一条新规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2015-2020年出生的孩子们,在他们的生长过程中,汽车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和电动,待到20岁左右拥有消费能力时,你去和他们谈及V8、V12、手动挡等等话题,这之中的玩笑开的就会比较大。

另外,从人口结构来看,虽然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变,但基数之巨大,依然会推动汽车市场越来越卷。参考全球数据来看,美国在2020-2022年间新生儿数量在360万人左右。欧洲的主要发达大国中,德国在75万人/年左右,法国在72万人/年左右。中国近几年的相应数字,仍在950-1000万人/年左右。

理解这一组数据,除了多与少之外,还显示着关于认知的分层。联合国在对2025年全球人口的的预测报告中写的很明确,相对发达和富裕国家的人口,将不断下降和趋于老龄化。翻译一下,社会的认知、创造力会因新生血液的不足而放缓。那眼见得,同时结合消费能力和人口数字,中国的带动力相较全球还是相对高位,汽车领域的变化,大概率会随之卷下去。

2022年年底,到眼前的事例,都在说明,头部车企都想明白且同时在做一件事“留在牌桌上”。

特斯拉打起价格战,华为赋能的问界、小鹏汽车迅速跟进,以及引发了奔驰、宝马、大众们的新思考;

比亚迪开出2023年第一枪,吉利、丰田、日产也开始有了新对应,以及起亚高管所表现出的,合资车会因为和中国国产车的正面竞争而发声,这在过往的十余年间属于第一次发生。

总之,已经发生的事例告诉我们,当下的时代里,针对新能源智能汽车这个朝阳市场,除了特斯拉、比亚迪能销量+利润双收之外,其他参与者想留在牌桌上就必须得做出取舍。而且,即便是两位巨头,也一样要在多变中做出取舍。

特斯拉的全球销量为131万辆,净利润为126亿美元;

比亚迪乘用车销量为186万辆,净利润预计为160-170亿元人民币,按现在的汇率算下来是23.3亿-24.7亿美元。

掺杂着双方的资金在做其他方面的投资,但对内行人来说,这之中还蕴含了其他信息。

写在最后

原本的市场规则不在,随之而来的是汽车价格体系的颠覆,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这将是2023年想留在中国车市牌桌上的主要玩法。新车销售小亏一笔,这并非不可接受,不可接受的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无感。

简言之,不论对于跨国车企,还是中国车企,局面都一样。谁能保持足够的盈利,足够的转型速度,足够的企业创新速度,谁就能占得时代的先机。

从最新一期的全球主流车企财报里,我们能看到两极分化正在越来越大。既有着奔驰这种全球营收增长至1116亿欧元,息税前利润增长至163亿欧元,且愿意投入新能源怀抱的车企;也存在着福特这种,净亏损超21亿美元,且刚刚想明白要发力新能源的车企。

谁愿意做取舍,2022年利润82.79亿的长城、半年营收超500亿的吉利、2022净利润预计超70亿元的长安,从规划和动作上看,当前的它们是基本想清楚了。而接下来,这种话题,将留给更多的跨国车企合资公司,来慢慢想清楚,并做对应。

作者丨黄强

       原文标题 : 比亚迪降价连锁反应,揭开中国车市老伤疤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