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造不造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又相信了余承东
作者 | 龚宸芫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余承东,再次显现大嘴特性。
4月1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出席并发表演讲,不仅分享了华为在汽车业务上的布局与思考,还回应了最近热度较高的“华为不造车”禁令事件。
余承东表示,华为坚持不造车,但智选模式下有多家合作车企,包括赛力斯、奇瑞、江淮等,如果每家都做不同的品牌,分开零售营销会很麻烦。所以,华为要推行问界生态联盟,尝试推出“HUAWEI问界”这一生态品牌。
然而,3月31日,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在内部发文,重申“华为不造车”。文件还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了严格要求,规定不能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使用“HUAWEI/华为”字样。
谈及公司下达的文件,余承东在百人会上不自觉地提高了音量:“结果这两天,我们公司又说要把‘HUAWEI’去掉,在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我们公司有些领导有不同的意见。”
发表演讲的21小时前,在华为心声社区里,余承东对3年前华为首次官宣不造车的帖子进行了新回复,语气充满不甘:“这个时代变了,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
在近20分钟的演讲中,余承东虽然语气轻松,但夹杂了些许无奈和委屈,也折射出华为目前面临困境。
“这两年因为制裁,我们退出了很多合作。以前,奔驰、大众包括特斯拉都选了我们,因为制裁,(大家)慢慢退出来了。”
“新势力车企中,今天李想和李斌都在这里,我相信他们都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传统车企中,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我们。”
演讲最后,余承东语气有点沉重,重申此前多次提及的愿望:“希望我们自己也能够实现商业闭环,能够生存和发展。”
01.难成另一个博世
华为一直看好汽车赛道,2022年于这方面的研发投入,甚至超过部分车企。
在2022年财报中,关于汽车业务的投入,华为表示,自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以来,累计投入约206亿元,研发人员多达7000人。2022年,华为与汽车业务相关的研发支出超103亿元,业务间接涉及人员超万人。
从财报来看,高投入、低收入是其汽车业务的主要特点。2022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收20.77亿元,在华为6423亿元的总营收中,占比仅为0.3%。
为此,余承东在今年百人会论坛上感叹:“我们想成为汽车领域另一个博世或大陆这样的供应商,但在今天这个时代,这个条件好像不太成立。”
在他看来,像博世和大陆制造的刹车、转向等自动标准化部件,华为没有涉及,其做的是软件、算法、云、芯片等智能化增量。这些产品,很难像标准化的部件一样进行大规模售卖,需要与车厂深度卷入,不断做OTA版本升级、迭代。
华为也尝试过和车企深度卷入,还做出Huawei Inside(HI)解决方案模式,供车企选择,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余承东自嘲道:“采用HI模式,有3个厂商跟我们合作,但现在基本上只剩长安的阿维塔了。”
受美国制裁影响,华为近两年退出了和多家企业的合作,也失去了不少在汽车领域发展壮大的机会,尤其在智能网联方面。过去,华为在通信方面做得风生水起,主流大厂都寻求与之合作,主要体现在T-BOX、车联网的动力模块等方面。
余承东还一一列举出来:“奔驰、大众包括特斯拉和美国的一些企业,都选择我们。在智能网联领域,过去我们是最大、最强的。”他丝毫不忌讳用极限词。
如今,时代发生巨变。在制裁影响下,欧美日的企业很难再选择华为作为主力的智能化供应商,所以华为只能把目光瞄向国内。
但国内车企的态度似乎都不太好。余承东沿袭一贯大嘴风格,直接喊话台下参会的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 李斌和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新势力车企中,今天李想和李斌两位都在这里,我相信他们都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追求。他们为了市值、控制点等各方面,都不会选择我们。”
余承东转而又列举传统车企,表示结局仍不妙:“谁会选我们?传统的车企?传统车企中,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我们,这(让我们)面临很大的挑战。”
这是华为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商业闭环。余承东坦言:“投入这么巨大,如果不能让搭载华为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汽车进行大量销售,(华为)就无法实现商业闭环。”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参编单位征集中立即参编>>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2025年3月抢先报名>> OFweek 2025(第九届)动力电池产业年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