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已卷不动?车展后,AI是唯一选择?
中国汽车品牌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已经开始真切影响到了整个汽车市场的格局,特别是中国车企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中所做出的成绩,使得很多海外品牌不得不被动地“接招和招架”,但是我们其实也能感受到,这轮智能化的革命,因为法律法规方面的限制,目前在缓慢期。
在2023上海车展上,传统品牌和新势力们都带了不少新车,但是绝大多数的新车,可能已经没法给大家带来足够的新鲜感,特别是在新势力品牌这边,它们带来的绝大多数新车,在很多方面都差不多,在一套智能化和电气化架构下,再加上一套统一的家族设计语言。
以前大家都会对搭载激光雷达,对搭载高算力芯片的车型会特别感兴趣,但是现在激光雷达车型已经不逐渐烂大街了,越来越多的传统品牌开始装配激光雷达,逐渐缩小了与新势力的差距。
智能驾驶,难有新东西?
从这次车展各家发布的新车和辅助驾驶技术来看,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大家的智能驾驶能力依旧是在辅助驾驶这个层次,受客观条件影响,再向高处迈一步的动力并不太足,但是也都在储备力量。
小鹏和问界都公布了自己的BEV感知技术,也就是视觉感知范畴内的上帝视角,问界背后的华为还在BEV的技术基础上,增加了GOD网络技术,也就是增加识别白名单之外的多种物体的能力。对于视觉感知方面,卷到BEV技术,基本上也就是到头了,接下俩能做的也就是在AI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加强训练。
而蔚来这一次展示了基于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打造的感知系统,以及占用网络技术,它能够实现对周边障碍物的检测并预测汽车周围所有物体的体积占用率,然后做出自主行驶的决策,之前这项技术只出现在了特斯拉的新一代感知架构上,也就是把BEV技术下的鸟瞰图,通过视觉算法的加持,进行2D变3D,可以让车辆系统没必要非要认清物体是什么,仅需知道哪里有物体,需要避让就可以。
而不同于特斯拉,蔚来的占用网络技术中还增加了激光雷达以及其他雷达传感器的感知数据,冗余度会变得更高,因为激光雷达本身就有3D感知能力,做起来可能比为了节省成本的特斯拉要更容易一些,其实占用网络技术也是BEV技术的一个延伸,但占用网络技术也是一个在迈向自动驾驶之前,非常重要的储备。
但在此时,无论是BEV技术,还是基于视觉+雷达构建的占用网络技术,反映在辅助驾驶方面能力上的效果,都比较类似,没有太多质的飞跃,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行业确实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故事不太好讲了。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4月1日立即下载>> 【村田汽车】汽车E/E架构革新中,新智能座舱挑战的解决方案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