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汽车芯片应用将迎来爆点,6类产品开始冲刺

当今的汽车,与20年前相比,已经出现了很多变化,特别是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和普及,传统汽车的两大件(发动机和变速箱)越来越多地被新两大件(电机和电控系统)所取代。而且,智能化的提升,使传统汽车内没有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ADAS)越来越重要,在此基础上,安全保障系统功能在新型汽车中不断增加、升级。再有,传统汽车的信息娱乐系统功能较为单一和分散,而新型汽车中的智能座舱系统将车内的声、光、影音、触控操作等功能逐渐集成在一起,实现了更加智能化的管理和操作。

虽然变化很多,但传统汽车积累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底盘系统调校技术则不会过时,它也是新型汽车不断学习的目标。

下面,我们就综合传统燃油车和新型电动化、智能化汽车的各个功能块,看看各种芯片元器件是如何在汽车当中发挥作用的。

整个汽车可以被分为6大系统,分别是:动力系统,车身,座舱,控制和通信系统,底盘和安全,ADAS,如下图所示。 

一辆汽车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芯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6大类:计算&控制,通信,功率,模拟(电源,驱动等),传感器,以及存储芯片。

计算&控制类芯片以各种处理器为主,包括MCU、CPU、GPU、FPGA,以及相应的SoC。其中,CPU、GPU等高性能计算SoC主要用于ADAS、信息娱乐系统、智能座舱,而MCU几乎遍布全车的各个功能部分,特别是传统燃油车。

功率器件主要用在动力系统和底盘,模拟芯片也是遍布全车各个部分,存储芯片主要用于ADAS和座舱,传感器包括压力、流量、惯性、湿度、红外线、CIS图像传感器,以及各种类型的雷达,不同的传感器遍布全车。

下面,分别看一下以上提到的6大类芯片元器件在汽车上的应用情况。

计算&控制芯片

在电动化、智能化普及之前,汽车的各个功能块由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控制,MCU则是ECU的核心,它监控着各种汽车运行数据(速度、换挡、刹车、航向等),以及汽车运行的各种状态(油耗、加速、前车距离等),并根据预先设计的程序逻辑计算各种传感器送来的信息,处理后把各个参数发送给相关的执行模块,执行各种预定的控制功能。这种架构一般称为分布式。

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型的电动和智能化汽车,MCU用量都很大,车身控制、仪表盘、影音娱乐、电机驱动控制、高级安全系统、雨刮、车窗、电动座椅等,都需要MCU进行控制。目前,一辆汽车上的MCU用量可达50~100个。

传统燃油车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和变速箱,这两个部件各有一个主控MCU,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包括整车控制模块,电机控制器模块,电池管理模块三个部分,动力域控制器集中控制上述三个部分,这个系统需要更多的MCU,估计每辆车会比传统燃油车多用至少5个。

车身控制系统所用的MCU数量相对稳定,变化不大,原因在于车身域技术较为成熟且使用生命周期长,实现这些功能对芯片算力的要求较低,所用的MCU价格也较低。

传统MCU大厂,如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瑞萨电子和德州仪器等,一直把持着汽车MCU市场的主导权。近些年,中国本土相关企业也在努力追赶,涌现出了多家比较有特色的企业,复旦微电子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的车规级MCU FM33LG0xxA系列可用于雨刮器、车窗、座椅、照明控制等。目前,复旦微电子正在进行新一代车规级MCU的开发。

随着智能化、网联化、电气化在汽车应用的深入和普及,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逐渐从分布式走向集中,以减少车辆线束,提高内部信息流转效率,此时,算力也趋向于集中,仅依靠MCU已难以满足计算需求。目前,ADAS和智能座舱芯片以CPU、GPU和NPU为主,并集成在域控制器中。域是将传统ECU控制进一步集中,形成几大功能块,可概括为整车控制域(VDC),智能驾驶域(ADC),智能座舱域(CDC)。未来,在基于域的集中式架构基础上,还将向域融合(中央集成)架构方向发展,它进一步简化了架构,功能更加集中。在分布式ECU逐渐向域集中的过程当中,由DCU(域控制器)集成多类ECU实现控制功能的集中。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汽车中的MCU有减少之势,特别是座舱越来越智能化,要实现的功能繁多,包括信息娱乐、人机交互等,为了实现这些先进功能,需要更高性能的芯片,使得MCU地位呈下降趋势。以仪表盘为例,该部分性能提升使MCU的主控地位被高算力处理器取代。

总体来看,MCU在传统功能的控制应用上仍有一席之地,而在座舱和ADAS的用量会明显减少。不过,在可预见的未来,汽车用MCU的市场总量依然很大。

随着自动驾驶级别逐步提升,应用功能越来越丰富,汽车对芯片算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安全性和实时性方面,ADAS的要求很高,需要系统具备更高的认知与推理能力。

目前,以Mobileye、英伟达、特斯拉为代表的厂商在ADAS计算芯片方面走在了市场前列,相关产品已在中高端和新势力车型中广泛应用。

Mobileye是L2及以下级别辅助驾驶的龙头,也是汽车ADAS技术的奠基者和引领者,在英伟达、高通和特斯拉崛起之前,Mobileye一直是ADAS行业的龙头。不过,由于短板明显(采用不向主机厂开放数据权限的“黑盒”模式,以及软硬件必须捆绑销售),从2020年开始,Mobileye的拳头产品EyeQ芯片出货量增速明显下滑,特别是在智能化水平很高的电动车领域,Mobileye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近些年,英伟达在自动驾驶领域崛起,成为了当今的行业老大。英伟达的初代自动驾驶处理器是Drive系列,随着车载系统需求的发展,Drive系统也在不断升级,例如,Drive PX Xavier配备了一块Xavier芯片,适用于L2级辅助驾驶,对于更高级别应用,可以采用两个Xavier加上两个图灵架构的GPU。后来,英伟达推出了具备更高性能的Orin芯片,不久前,该公司新推出了算力达到2000 TOPS的Thor。强大算力的芯片组合,使得客户可以根据不同使用场景选择适合的芯片,帮助英伟达较为迅速地打开了市场局面。

除了算力,英伟达还在软件工具开发上花费了大量资金,先后推出了DRIVE OS、DRIVEWORKS、DRIVE AV、DRIVE IX。英伟达软件的凸出特点是开放性高,应用灵活,适配性好。这些对用户都是很友好的,很受欢迎。

近几年,特斯拉也在自研自动驾驶处理器,名为FSD,放弃了原来用的EyeQ3和Drive平台。FSD从算法需求出发,采用了全新的芯片架构设计,其核心是两个NPU组成的NNA(Neural Network Accelerator,神经网络加速单元)。从算法出发设计芯片架构,使其能耗比更优;可以更激进地尝试新方案,不需要通过第三方车规级认证等复杂流程。另外,软硬件都通过自研完成,可以加快整车研发迭代速度,效率高于外购芯片模式。

目前,中国相关厂商也在加大ADAS处理器研发投入,代表企业是地平线和华为。地平线的拳头产品是征程系列,已经迭代到征程6,并拥有超过 20 个合作车企。华为的MDC810平台也将软硬件整合在了一起,已经用在北汽极狐αS Hi版和阿维塔11上。

除了ADAS,智能座舱对芯片算力的要求也在提升,而高通是目前该领域的领导者,中国本土企业也在发力,通过合作和自研等多种方式,紧跟座舱芯片发展。以广通远驰为例,该公司基于高通QCM6125平台,研发出了AL656S座舱SoC模组,支持高分辨率中控大屏,提供AI语音操控、在线实时导航、360环视、快速倒车影像等功能,已经应用在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等多款量产车上。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