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新能源车企:内卷不是目的,灭掉燃油车才是

2024-01-08 18:21
躺平指数
关注

图文|躺姐

价格战可以是破坏性的,也可以是建设性的。

在一个同质化程度高的竞争市场中,任何一家企业选择悍然发动价格战,其结果大概率就是大家都没钱赚;但一旦有一家企业掌握了更先进的技术,带来了更大的成本优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物美价廉的产品,那么消费者会立刻转向这个能够提供更大价值的公司。

而在整个中国的新能源行业,无论是汽车还是光伏等产业链,那些矢志通过技术进步带来更优产品的企业数不胜数。和低碳相关的一切,原本是西方发达国家首倡的大行业,却已经成为了中国技术和制造能力领先全球的阶梯。

带着这样的视角来看2024年中国的汽车市场,那句“再不努力,以后就要开BBA”的调侃就不像是玩笑了。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新能源车也会成为继手机之后,新的软件、硬件和制造技术大爆发的演武场,科技含量也已成为新能源车企品牌价值的首要驱动力。

另外,目前市场竞争的主旋律,仍然在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之间,在新旧汽车胜负未分的情况下,新能源车企之间的内卷更像是一场面向传统车企的“集体冲锋”:只要开始跑,就还有赢的机会。

因此,无论是作为投资者,还是消费者,我们都非常乐于见到这种状况。一方面,激烈的竞争会让消费者享受更好的汽车;另一方面,那些竞争力减弱的企业很容易就会被市场表现“抓出来”,在整个港股市场以保守为核心的投资阶段,差的公司还是尽量不碰为好。

毕竟,谁也不愿意向输家押注。

01理想汽车:需要摆脱的“内耗”

最近一段时间,理想汽车的股价表现比较跌宕。没能在去年12月推出的MEGA,让理想失去了今年一季度的最大利器;多个区域的大幅降价,也让市场对理想近一段时间的收入存在疑虑。

根据《晚点Auto》的报道,在理想汽车内部,很多员工存在这样的共识“2024年是理想跟华为的主战场”。原本定于2023年末上市的理想纯电汽车MEGA最后推迟,就是因为问界M9的上市。

理想MEGA 资料来源:理想官网

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理想打算修改MEGA的座椅配置,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想要看看M9的定价策略,让自己具备“后发优势”。但在我们看来,在理想考虑与华为之间的竞争时,更需要避免自身的内耗:

当理想推出纯电车之后,自己的L7、L8和L9该如何自处?

2023全年,对于理想所在的新能源细分赛道——增程式新能源车来说,和前几年相比有着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电池越来越大。2022年末至2023年,问界、理想发布的增程式SUV新车型,无论起售价是多少,电池基本都在40度以上,与前几年相比有着巨大的跨越。

这其实也是消费者的选择。2023年中,相信很多人都能看到这样的段子:在高速充电桩的使用高峰期,不少纯电车主都在社交媒体发文吐槽理想汽车充电,既然在选车的时候买了加油也能开的车型,为什么还要在高峰期占用本就不富裕的充电资源呢?

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代表了汽车行业的消费变化。在过去几年油价大幅上涨的背景下,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去选择价格更高的汽油用的。况且,电池的充电速度在近几年已经进步飞快,城市中的日常使用已经没有问题,就算在高速上,也不会耽误太长时间。

因此,从长期视角来看,增程式车型面对纯电车型,在续航上的竞争优势已经逐步缩减,当理想也推出了自己的纯电车型,首先受到冲击的并不是问界,而是自己的增程车型。那些考虑购买理想汽车、但更倾向于购买纯电车的消费者,会很容易产生观望情绪,进而影响增程车型的销量

最近,在部分区域,理想汽车开启了规模三到四万元不等的降价促销活动。虽说年末冲一冲销量,打个折什么的挺正常;但是,MEGA发布前降价,理想在未来的产品定价体系又该做什么调整呢?

毫无疑问,如果让我们说2023年最成功的造车新势力,那无疑是理想。但面对未来越来越重要的纯电市场,让理想汽车过去获得成功的那套市场细分逻辑和产品定位方法不会失效,关键还是要看怎么调整。

02问界:走向更大的成功?

问界的调整能力,是真挺强的。

在2023年问界M7上市之前,市场并不看好问界这个品牌,别说和理想同台竞技,就连问界这个品牌也曾一度面临被“华为”彻底替换的危急。到去年12月底,问界前一款车M5的累积销量也就12万辆左右,M7刚上市三个来月,大订就破了10万。

不得不说,M7的成功是一次漂亮的翻身仗,在其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定价的下降,让M7的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最近发布的M9,却定下明显偏高的价格,这让市场有些担忧它未来的表现。

问界M7 资料来源:问界官网

据公开信息,M9定位为D级新能源SUV,长宽高尺寸为5230*1999*1800mm,轴距达到3110mm,算得上是华为操刀的第一款豪华车型。售价方面,从47万起步,顶配车款的售价则达到了57万元。

资本市场看似也投了反对票。M9发布当天,直接竞对理想的股价就节节攀升,已经连续两个交易日获得5%以上的增幅;给华为代工的赛力斯(601127.SH),表现不佳,在发布第二天就暴跌8.2%。

问界M9 资料来源:问界官网

M9所在的D级SUV,放到整个中国年销量2000万辆的乘用车市场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但是,这也是毛利率最高、创造营收最多、车企必争的一块市场。目前来说,国内新能源车企中能够在这个级别立棍的只有理想,华为想要吃这一块市场,难度可以说是非常大的。

不过,我们倒觉得还好,M9把价格定高点没什么毛病。一方面在于对能消费得起D级SUV的车主来说,多那几万块钱不是啥大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后续可能上市的M8让出足够的价格空间,在保住M9利润的同时,让M8追求更高的销量。

更重要的是,自从M7这个产品出现,华为算是明白汽车行业是怎么个事了。作为目前唯一一个能够成功冲击高端的中国手机厂商,把科技赋能品牌价值这个成功套路移植到了问界里。品牌向上探索是华为在手机上走过的路,也是在汽车上必走的路,华为在技术上一向有着深厚的积累,而这些积累只有在高附加值的产品上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M9就是现阶段华为所有造车技术的集大成者,只有M9获得市场上的成功,华为汽车的目标才有可能会实现。在余承东眼里,2025年是汽车智能化的分水岭,所有不具备智能化的巨头都会倒在这一年,而在这一年来临之前,华为要做的就是证明自己。

03小米:还能继续担当“年轻人的第一X”吗?

在聊小米之前,有必要先说一下就在小米汽车前一天发布的极氪007。同样是一款新能源纯电轿车产品,极氪007凭借其极致的价格,赢得了广泛的认同。12月27日发布后,吉利汽车的股价也开始上涨,并且在港股大市如此不利的情况下,最近连续三个交易日收涨。

和问界M7的成功类似,性价比永远是大众市场最优先的选择。

极氪007的发布会宣传预热差不多持续了整个十二月,各种文案都显示出他们的高调。在针对电池安全性、充电速度、补能网络、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方面的连环反问都是句句不提友商但又句句不离友商,在提升了极氪007传播热度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极氪007 资料来源:极氪官网

不过,争议归争议,这辆B级新能源轿车可算是把性价比给拉到极致了。5米车长、3米轴距、3.8s的零百加速、最长超700km的续航、200kW快充、空气悬架等等,能上的全部都上了。价格方面,21万的起步价真的相当实惠了,最高配价格也不过30万,还能以2万的价格选装让续航超过800km的电池。

如此极致的性价比,给整个新能源B级轿车树立了一个标杆了。反观小米这边,由于没有对价格进行披露,市场对其是不信任的。从小米汽车SU7发布至今,这家公司的股价从16.4港元跌至14.9港元,特别是12月29号发布第二天,其股价收跌4.2%,创下12月单月跌幅最大的记录。

整个小米汽车发布会时长三个小时,几乎把这辆车的全部都说了,就是没说价格。一款计划要明年上市的车,提前把这么多配置信息和数据都讲出来了,到时候上市再开发布会说什么呢?

小米SU7图片 资料来源:小米官网

更何况,发布会上包括发布会后,小米方面接连否认几个市场猜测的“9.9万”、“14.9万”的定价信息,雷军更是在发布会上直接表示,“小米SU7的定价有点贵,将包括两个版本”,到底卖多少钱,到现在谁都不清楚。

不过,可以对比同样是纯电轿车的极氪007,其全系标配800V高压充电平台,最低配的后驱版起售价为20.99万。那么,最低配仅搭配400V充电平台的小米SU7低配版,售价不会偏离20.99万太多;想要继续捍卫小米性价比的标签,很可能售价在19.99万起。

当然,关于售价的一切也都只是猜测。我们非常认可小米这次发的新车,无论从外观、配置还是智能化的技术上,确实展现出了这家公司的实力;但是,因为售价并没有公布,特别是我们不清楚它与市面上相近的纯电轿车之间谁的性价比更高,也确实不好判断这款车未来的市场前景。

04结语

科技进步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这几年蓬勃进步的第一动力,相信很多人经历了2023年之后,会和我们一样有这种感受。而整个新能源造车题材股,会受益于这一趋势,在传统燃油车逐渐式微的当下,中国车企的潜在价值远比目前呈现出的要高很多。

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优秀的车企会不断成长,产业链上的明星企业也会接连涌现。技术进步就像是一个具有引力的恒星一样,人才、资金都会向这里聚集,一旦竞争优势开始形成,新能源汽车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整个经济结构中在全球范围里影响力最大的支柱行业。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很在意它对消费的拉动作用。那些在体制内、人到中年攒了一些钱的人,买车不买BBA,怕高调,支持国产车就没有这种心理负担。可以说,在整个中国的人口结构中,他们甚至可以说是消费能力最强的一波人,当他们能够充分释放自己的消费潜力,相信对整个经济都有巨大的拉动作用。

继续投资这样一个行业,相信它带来希望的概率是大于失落的。

声明:本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原文标题 : 新能源车企:内卷不是目的,灭掉燃油车才是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