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小米汽车,焊死新造车大潮的铁门

2024-02-01 15:23
vehicle公众号
关注

三、雷军对汽车产业的终局思考

另一个近期在国内新媒体上比较热的讨论话题就是雷军对汽车产业的终局思考,包括一些知名的公众号从资本市场视角分析小米汽车的现状和未来,更是引申到了投资最终看的就是企业家精神。从三年多前雷军决定造车成为其人生最后一个创业,到去年底小米汽车发布会三小时的现场内容中多次出现的“长期主义”,再到近期央视采访雷军,他再一次重提了小米汽车的目标(如下图),从而引发了大家对雷军这一表态背后是思考。

图片

从移动互联网在中美两国的崛起,加上电动化春雨滋润,汽车这个过去一度和“机械、石油”这类词汇挂钩的产业,一下子又贴上了“移动智能终端、第三空间、能源节点”这类朝气又性感的名词,那么大家很自然地会去联想,是否汽车会和手机一样,最后的行业巨头也就剩下那么几个?

最近几年,很多朋友来咨询购车事宜,往往笔者都会提醒他们一个“保有量”的问题,毕竟汽车还不是一个能让普通人都可以没有决策和资金压力的快消品,那么对于新造车势力而言,消费者除了关注产品本身之外,潜意识内最重要的往往是我买了车之后,会不会掉进坑里,车企能不能存续下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消费者。因此,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何像那么多新造车势力的创始人(比如理想的李想)会不遗余力地用各种方式地让大家去记住品牌。因为就好比之前几年有个动画片《寻梦环游记》中提到,一个人死亡有两次,一个是生理的,另一个则是现世上再也没有人记得你!从这个角度,就很能理解了为何雷军在央视财经中会既提到价格不会低,又会强调他们要干15-20年,有这样的雄心去达到。理性的受众会关注小米的财报,而感性的大众则会联系到小米的韧劲和历史成绩,从而将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信任交付出来。

这里,结合之前两个“细节”也就可以推出本文的中心思想了:小米造车既然押上了雷军的“名声和余生”,那么他们对于国内外产业形势必然是清楚的,且必然是有准备的。SU7的价格既是一个眼前的迷,也可能只是小米造车投石问路的马前卒,为后续的SUV等项目趟掉雷,埋好认知的伏笔。小米品牌向上的任务,和小米造车要跻身世界前五同样难办,但就像是小米手机诞生后,从此革了山寨机市场一样,小米汽车进入市场后也很大概率终将焊死这波新造车大潮的铁门!

四、企业战略,就是设局与破局

笔者从事过研发战略规划工作有段时间,曾经对于“战略”这一词如何更好地定义和行业友人们有过几次有趣的探讨,最终笔者被一句精炼的话折服到现在:战略,就是设局与破局。无论个体还是组织,我们都存在于各种动态的局势之中,如同下围棋一般,顶尖高手往往也都是在动态中“棋胜一子”。躬身入局或抽身出局,也就是战略全过程中设局与破局的矛盾统一。在国内语境中,笔者就试着从企业战略的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最后浅谈一下小米造车的“局”。

1.天时:后发优势

很多行业内朋友都说小米造车太晚了(雷军也谦虚地说他们是迟到了),相比蔚小理,失去了绝佳的时机。笔者倒不这么认为,一方面,蔚小理创业早期,小米正在稳固手机赛道并在IoT领域布局米家生态,没有更多资源和精力投身进入造车领域(但也通过投资的方式抛出了触角);另一方面,在新造车势力起起伏伏的探索并显山露水之后,小米造车也有了更多的前车之鉴,更成熟的新能源产业链并在智能化战略方向直接遇上了以大模型AI为核心的重大突破。

小米造车的后发优势会逐步体现,天时无法完美,小米在这方面的主要不利因素在于最近两年疫情和国际局势的冲击,但这对于各玩家也都是公平的,不确定性更强的变局期,有雄厚资本实力和软硬件产业经验的小米更有机会。

2.地利:内外平衡

地利方面,大家只要记住两个点既可:小米产品在全球的渠道能力、小米造车在北方的背后靠山。

在目前“逆全球化”大趋势下,过去的一两年,中国的各行业都会热衷于谈论“出海”一词,但大众往往并不一定清楚小米现在已然是一个全球品牌,尤其是小米手机,目前已经在全球仅次于苹果和三星的市场份额(如下图,源自雷军的微博)。未来小米汽车的出海,地利因素(尤其是跨地区文化和商业规则的理解)也不会输于国内任何一家新老势力,而小米手机/小米之家先行出海的渠道建设也能够让小米汽车享受到自己栽树自己乘凉的好处。

图片

1月21日下午Vehicle又举办了一次V-Talk线下活动(主题和CES/出海相关),其中Vehicle共创伙伴提出的一个观点笔者也非常有共鸣:汽车作为一个高投资长周期的产业,同时也拉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发动机能力仅次于之前的房地产)和广大的就业。因此,各地方政府对于汽车产业的扶持是不遗余力的,也就造就了各方有着鲜明特色的“霸主”。回头看小米造车尤其是生产资质的获得,离不开北京的支持,同时雷军(尤其是顺为资本)在过去些年也在新能源智能网联车赛道投资了诸多供应链企业,既充分考虑了产业变化的机遇,更是结合了国产替代的“助攻”。所以,从地利而言,小米可谓是先行者,也是长袖善舞尽可能地做好了内外平衡。

3.人和:企业文化和管理基因

笔者曾经在去年3月份写过一篇关于理想汽车的文章,最后也是提到了康威定律:什么样的组织产生什么样的产品(产品必然是其组织沟通结构的缩影)。一个企业的文化,其核心往往是创始人精神的注入。知乎上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如下图):为什么很多人觉得雷军的形象亲民?其中有一个回答没有太多的文字,就用了一张照片(是曾经雷军的英文梗),就获得了近2万的高赞。我们纵观国内各企业,能找出类似的企业家几乎没有。也有人说过雷军很假很虚伪,但一想到他从大学到当下,这个人设依然立着,真的是难能可贵了。一锅小米粥开始创业,直男的形象赢得了诸多工程师的认可,当然也有这有那不喜欢他的人,但接地气的能力,足以使小米这个企业走得足够远。笔者联想起应该是六七年前,曾经小米也遇到了产品和市场上的危机,并在资本市场上快速“被”反应到,但也就是没到两年时间,小米就又一次脱胎换骨。后来笔者和小米的朋友们交流,大家都归因为小米之前发展太快,组织的管理能力没有跟上,但这时候,企业文化便如同人的免疫系统,发生了作用。

图片

都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小米目前拥有大把的现金储备,也将过往在软硬件创业和小米生态链领域(笔者对发布会非常感兴趣的一点也是和小米汽车的接口有关,想象空间很大)的经验复制到了造车上(如下图笔者截图了小米的一个广告),并将“人车家”战略与澎湃系统高度绑定(写到这里,笔者突然很好奇,之前一直牢牢把握“家”的话语权的理想,如何审视小米这个同城对手?)。人和的关键,在于用户体验,而企业要做好用户体验,首先是员工体验!笔者接触过不少小米各BU的人,可以比较负责地讲,小米的员工体验还是非常不错的。也就是说小米的“人和”从内部视角是OK的,而外部视角看,小米以及雷军的人缘也是非常可以,无论是叫雷布斯,还是雷布施,多少都体现了小米的外部“人和”同样可以称道。

图片

企业战略,设局与破局。雷军在武大求学以及去年回馈母校,他在金山的事迹,以及创办小米的这十多年,已然经历了无数个设局与破局,无论他是装的还是自然的,到这个段位,最有效率最长期主义的就是“本真”!小米虽小,但历来格局不小,雷军虽然成功,但Ego不大,小米造车也已然吸收了产业内众多精英,成功的概率必然是高的,我们唯一的“担心”,其实也是对小米的期望,希望小米造车能够真正帮助小米品牌走向高端,帮助中国汽车产业守住并夯实底线(另一个角度也就是焊死了新造车大潮的铁门)并走向世界!

最后,欢迎小米来到造车《新世界》。

GOOD LUCK!

话说,大家觉得小米SU7杀入市场,价格区间会是多少?欢迎留言:)

       原文标题 : 小米汽车,焊死新造车大潮的铁门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