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创新高,利润却创近五年新低,钱去哪了?

2024-02-06 11:47
车盟EV
关注

2023年,中国车市产销突破300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延续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地位,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

与此同时,中国车市走在全球新能源市场前沿,智电技术卷,产品迭代速度卷,新车价格卷,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中国车市规模空前、技术领跑的盛况下,利润水平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收入突破10万亿,但利润仅5086.3亿元,汽车行业利润率为5.0%,低于整个工业企业利润率(5.8%)。

仅看这组数据或许不够直观,我们再纵向对比近几年中国汽车行业营收与利润数额(下图),可以发现一个惊人事实: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利润总额接近于2019年,甚至比疫情三年时期还要低!(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2531.1万辆)

为何销量、营收增长会与利润形成如此大的反差?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的解释是,新能源市场增长迅速,但亏损严重,燃油车市场保持一定程度的盈利水准,但基本盘越来越小,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利润来源主要依靠海外出口与豪华车型拉动。

我们一个一个来拆解:

首先关于新能源汽车当前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现象,我们在之前《新能源销量创历史新高的背后:血色一片,没人笑得出来!》一文中已经有做深度分析,这里稍微再总结一下原因——各大车企为了抢占新能源市场,不外乎使用三种手段,一是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技术革新,二是使劲堆料,强化产品性价比,三是通过各种方式使价格下探。

这三记重拳下去,的确能引发消费者购买兴趣,促进销量增长,但却使车企成本骤增,而目前大部分新能源车企销量规模都不大,无法摊销成本,最终导致“越卖越亏”的阶段现象。

再来看燃油车,由于这一市场发展已久,无论是技术、生产平台还是供应链都非常成熟,新车投产成本被控制在一个很稳定的区间。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日产轩逸所搭载的发动机,已经用了快20年,其所做的升级改变,无非是随着车系更新迭代进行小修小补而已,新增研发投入并不像电动车三电技术那么庞大。

大众的MQB平台,也很有代表性,它实现了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让诸多零部件可以应用在不同品牌、不同级别的车型上,大大降低新车开发费用、周期以及生产环节的制造成本,是业内公认的“降本增效”利器。

而新能源汽车作为“新物种”,它们的生产平台全部是巨额投入、全新开发而成(油改电除外),且很容易遭遇某一平台还未回本,但因技术过时只能被弃用的风险,比如蔚来NT1平台所生产的车型销量在未能摊销成本时,更先进的NT2平台已经问世,前者便只能“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除了生产成本可控以外,主流品牌的主力燃油车维持着相对不错的销量基本盘,能够发挥规模效应,进一步扩大盈利空间。

然而,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攻势猛烈,燃油车市场持续萎缩,而且为了保量,维持大厂体面,很多燃油车都以价换量,上至一线豪华BBA,下至平民小车,不外乎如此。据悉,广汽丰田为达成2023年目标,为经销商提供了17.3亿元补贴,宝马中国在去年6月初就给了经销商50亿元补贴,等等。

至于贡献利润的两大主体——豪华车型与海外出口,先说前者,以BBA为例,去年三家销量普涨,虽然均参与价格战,但它们都有高利润产品,且主力车型即使优惠力度不小,但还远没达到产品盈亏平衡线,“亏损”只是假象,充其量是赚得没有以前多了。

而海外出口,这是国产品牌除了智电赛道以外,最热忱的领域,过去一年,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上汽、蔚小理等新老车企,相继加快出海步伐,美名其曰“让中国车遍布世界”、“提高中国车在全球市场的地位”等等。

而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则很直白地戳破真相:做到世界前十活得下去,在国内做到数一数二,也不一定活得下去。

说白了,就是为了卖更多的车,赚更多的钱,更好地活下去。

中国市场再怎么大,也大不过除它以外的海外市场,而且海外并没有那么卷,不同国家或地区因为经济条件、地理环境不同,对于汽车存在不同的需求,这就为国内车企提供很多机会。

比如说,高科技、低成本的智电汽车在国内遍地都是,但在不少国家可是稀罕物,车企便可以在那里开疆辟土,率先抢占心智;与此同时,在国内越来越难卖的燃油车,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依旧有不小的发展空间,像上汽乘用车、奇瑞等以燃油车为主的车企,海外销量能够做到总销量的一半;还有利润,因为卷的程度更低,在价格战与技术战的投入就可以更少,盈利空间更大,还是以奇瑞为例,星途星纪元国内卖19.88-33.98万元,但尹同跃说了,它在海外可是要卖百万的。

“出海将成为未来十年中国汽车产业的下一个爆发点。”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如此预测。

针对目前中国市场高度内卷、严重亏损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环境,国内车企与外国车企似乎存在不同的看法。

前者认为:为了拿到入场券,必须卷,否则便淘汰出局。

而后者则费解:既然赚不到钱,为何要继续内卷?这种自我毁灭式的局面,又能维持多久?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态度,诸多外资车企才会在电气化转型之路上犹豫不决,进程缓慢。

当然,它们当中也有人抱着“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的想法。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就曾代替韩系车企发言:“我今年(指2023年)一季度全球挣了21亿美金,贴得起中国市场,你本土企业有这些资金实力玩?先把你烧死了,我后面再等着进来抢市场也可以。”

“想赚钱的车企”与“想活下来,赚更多钱的车企”,都是现实主义者,但后者更贴近中国市场现实。

杨洪海嘴再硬,起亚在华车型的价格不也一降再降?不也根据中国人喜好,推出更低价格、更长续航、更高配置的电动车?不也为了更好地活下去,利用闲置产能,加快出口步伐,将盐城工厂打造成起亚全球出口基地?

事关“生死”,没人敢停下来。

       原文标题 : 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创新高,利润却创近五年新低,钱去哪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