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一汽大众还能转型突围吗?

2024-06-17 20:51
牛刀财经
关注

图片

作者丨李登军 出品丨牛刀商业评论

随着新能源汽车日渐成为行业新趋势,传统汽车厂商都受到了严重冲击,不少老牌知名车厂销量都处于下滑状态。

据乘联会最新公布5月份数据显示,零售销量前十的车企中,比亚迪在5月零售销量为26.8万辆,市场占比高达15.7%,再次稳坐销量冠军的宝座。一汽-大众则以12.4万辆排名第二,市场份额却跌至7.3%。

事实上,在今年前五个月中,一汽-大众销量已经连续四个月出现下滑。具体来看,2月、3月、4月、5月,一汽-大众的零售销量分别下滑了16.2%、4.2%、15.6%和17.5%。尽管一汽-大众销量仍位居第二,但其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谁能想到,作为曾经汽车界的佼佼者,现如今的一汽-大众竟会陷入如此困境。

据界面报道称,大众内部其实也很焦虑,并发送了一则名为“突围行动”的内部推送,“一汽-大众正处于最后的,也是唯一的转型窗口期,除了背水一战已经无路可走,唯有万众一心向死而生”。

尽管一汽-大众官方否认了该消息,但其对现状的危机感显而易见。

那么,一汽-大众为何会陷入如此境地?一汽-大众的未来又应该何去何从?

一、销量持续下滑,多地4S店关门跑路

在汽车界,除了丰田外,销量排名第二的车企集团便是大众汽车集团。

但与丰田不同,大众汽车更依赖于中国市场。譬如2023年,大众集团在全球终端累计销量为924万辆,其中,中国市场交付量为324万辆,占比超过35%。在全国所有跨国车企中,大众集团的占比位列第一。而丰田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比却不到20%。因此,倘若失去中国市场,大众汽车可能也将难以维系如今全球销量第二的地位。

更令一汽-大众焦虑的是,最近几个月,多地4S店倒闭的消息屡屡传出。

据大皖新闻报道称,5月9日,多名车主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位于河南鹤壁的一汽-大众4S店突然关门,车主们缴纳还款保证金都没有退还。

车主李先生称,2022年时,他家在一汽-大众4S店购买了大众品牌车辆,同时缴纳了4000元还款保证金,并承诺等还款结束就会退还。然而现如今,该大众4S店突然关门退网,负责人也联系不上,不知道保证金应该如何解决。

一汽-大众客服回复称,其4S店已于5月6日退网,但此前并未对外公布退网信息。早在今年3月,鹤壁一汽-大众4S店就已传出数十台车无法获取合格证的消息。当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也证实,他们之前已接到其中一家4S店未缴纳购置税的投诉,这足以窥见当时店内经营已经出现困境的端倪。

无独有偶,此前也有不少媒体报道称,在江苏宿迁、邳州、新沂等多地出现多家一汽-大众4S店卷款跑路的情况。因此不少车辆的绿本抵押在银行而无法赎回,导致多名车主新车始终无法上牌,车主们成为直接受害者。

事实上,最近几年,受市场大环境影响,4S门店突然关停跑路的新闻早已屡见不鲜。

表面上,是大多数4S门店的日子很不好过;但实际上,却从侧面反映出,家大业大的车企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毕竟,4S门店接连出现问题,除了自身内部经营不善外,更多是由于车企外部压力造成的。通常情况下,厂家下压的任务非常重,以至于车多卖不完,导致车辆积压严重,资金回流慢,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崩盘也是迟早的事情。

当4S店接连出现问题,销量不断下滑,一汽-大众想要保住老二的位置似乎也越来越难。

二、一汽-大众深陷转型难

作为早期进入中国的汽车合资品牌一汽-大众,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与一汽集团的合作无疑是双赢的典范。

30多年来,一汽-大众汽车靠着过硬的产品力与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在燃油车时代曾多次蝉联中国市场产销量冠军,建立了无人能撼动的强势地位。

然而,最近几年,合资品牌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4月,主流合资品牌销量约为45万辆,同比下降26%。而5月份,汽车零售市场依旧呈现出国产品牌崛起,合资品牌销量下滑的趋势。而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中国汽车市场每卖出两辆车,便有一辆车是合资品牌的产品。

这也意味着如今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颠覆变化。国产品牌由于通过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加强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正在成为汽车市场的消费主流。但整个合资车市场却整体表现较为惨淡。

其实,一汽-大众属于跨国汽车巨头中较早进行电气化、智能化转型的车企,没想到,其却迟迟难以取得显著的技术及市场成果。

在燃油时代,一汽-大众既有物美价廉的桑塔纳,也有中高端典范奥迪傲视群雄。但到了新能源时代,一汽-大众却迟迟没有爆款车型出现,即便是引入了大众ID家族车型,也难以与国产新能源车相提并论。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一汽-大众ID.系列车型中表现最佳的ID.4 CROZZ,但在前4月累计销量仅为11976辆。二去年年底上市的ID.7 VIZZION连续3个月的月销量为300多辆。销量实在上不了台面。

虽然一汽-大众想要通过自主研发新能源车型突破重围,但面对的阻力其实并不小。

界面新闻报道指出,一方面是由于合资公司控股双方都只是将中国市场视为存量市场,合资公司本身员工及高层都并不掌握真正的决策权,成本是也可能更高。

科尔尼咨询董事桂灵峰表示:“合资公司引入的新车型在成本竞争力上弱于本土品牌车型。车型定点的供应商也都是集团常年合作伙伴。其在采购层面即使寻找到成本与效率更佳的替代者,也难以更换优化。”

另一方面,由于一汽-大众地处东北,受气候影响,当地消费者对替换新能源意愿并不强烈,与南方城市相比,绿牌车绝对少得可怜。

公安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743万辆,但东三省总和不到30万辆,占比仅为4%。

内忧外患下,一汽-大众想要转型其实并不容易。

三、质量问题频发,多年积攒口碑难保

更令一汽-大众糟心的是,一直引以为傲的德系品质也正被悄然瓦解。

曾几何时,因为一汽-大众有着“纯正”的德系血统,深受万千家庭的青睐。但现如今,一汽-大众旗下数款热销车型却频频因出现质量问题被投诉。

据第三方投诉平台黑猫投诉显示,目前在“汽车黑榜”上,一汽-大众位居第三。其主要被投诉的内容基本与质量有关,包括存在变速箱故障、车门密封条脱落、发动机重要元件断裂等问题。

由于一汽-大众汽车频繁出现质量问题,不少车主争相维权的消息也不少。

3月,界面新闻报道称,吉林长春当地一位大众揽巡车主在车展中维权,表示自己的车在多家4S店维修将近半年却仍未解决故障问题。据车主展示与4S店及厂家客服的通话记录显示,车辆出现示宽灯报故障、车距监测等多个问题。而将故障车辆送至法院认可的鉴定机构检测,权威检测报告也证明该车存在质量问题。

其实购买大众揽巡新车出现故障引发关注并非首次。早在去年11月,就有一位珠海网友发帖表示,自己购买的大众揽巡提车两周后变出现发动机故障,行驶里程不足300公里。

更令消费者揪心的是,一汽-大众的售后态度也很一般,出了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此外,因为质量问题严重,一汽-大众也曾多次召回旗下问题车辆。

6月14日,财联社报道称,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计划自2024年6月15日起,召回2022年7月26日至2023年6月28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奥迪e-tron GT及RS e-tron GT电动汽车,共计251辆。之所以会召回部分车辆,是由于该批次车辆的高压动力电池模组内部可能发生短路,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池模组热失控,存在起火风险。

质量问题频繁,一汽-大众售后态度一般,如此种种,自然而然劝退消费者,销量下滑也成必然。

一汽-大众如今困境,不过是整个汽车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缩影。其面对的不光是销量下滑,还需要在新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新增长点。

为此,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曾多次明确表示,会对一汽、东风和长安三家汽车央企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实施单独考核,希望通过鼓励央企摆脱传统利润考核束缚,真正实现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上的转型。

往日辉煌已经留不住,一汽-大众要想重复巅峰,或许只有破釜沉舟、大胆改革,保持自己品质初心的同时,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不过一汽也在不断加大对电气化的投入。

2019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一汽-大众拟共同成立了补能公司开迈斯。截至2023年6月,开迈斯已建立1250座公共充电站,上线10950个充电终端,覆盖超过180座城市。

【天眼查】数据显示,开迈斯由江淮汽车、大众汽车投资、中国一汽、万帮新能源共同成立,并且今年1月新增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为股东,同时注册资本由8.12亿人民币增至约16.16亿人民币,增幅约98.96%。

       原文标题 : 连续四个月零售销量下滑,一汽大众还能转型突围吗?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