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AI替代的“冰与火”:汽车行业的存在性失业和百万人才缺口

2025-04-10 13:47
车市睿见
关注

当人工智能以“新物种”姿态重塑全球产业链时,汽车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人才迭代革命”。一方面,AI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替代传统制造环节的人力,工业机器人、智能算法工程师成为工厂的“新主人”。

然而与这一技术革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汽车产业尤其是售后服务领域的“人才荒”现象——据央视新闻报道,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人才缺口已超百万,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AI可能替代部分传统岗位,但新兴领域对人的需求依然迫切。

▍制造端“减人”与售后端“增需”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的“人工智能:创新引领,智赢未来”分论坛上,百度首席技术官沈抖指出,AI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它正全方位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如今,AI已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在汽车行业,AI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汽车制造领域,AI的渗透已从辅助工具演变为“生产力主体”。在目前的汽车工厂中,AGV机器人以数十台的规模就能够实现日均五千条任务量,工业机械臂以5分钟左右下线一辆汽车,AI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制造端完成了对传统人工的降维打击,并且工业4.0时代“无人化生产”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2025年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速33.4%,位居行业第一,人工智能工程师则以69.6%的求职增速位居职业榜首。

AI甚至已渗透至汽车制造的全流程:从自动驾驶算法的优化到生产线的智能质检,再到用户需求的精准预测。然而替代浪潮在服务领域则遭遇瓶颈。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数据,仅2023年,智能客服解决方案整体市场规模达到了30.8亿元,较2022年增长了近36.9%,与此同时“答非所问”等话题又频上热搜,暴露出AI在非标准化服务中的局限性。

这种矛盾在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领域更为突出:其核心“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故障诊断,既需高压电路安全操作能力,又涉及智能软件解析与实体维修的交叉应用,还要处理车机系统OTA升级带来的软件适配问题。

特斯拉远程诊断虽能在90%的情况下,通过远程方式诊断故障,确定需要维修的部件,但电池热管理、电机扭矩输出等硬件问题,仍依赖技师现场检测。途虎养车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65%的故障为电子类问题,远超燃油车的机械故障,这些问题的解决高度依赖人类技师的综合判断能力。AI在标准化流程中的高效,反而凸显了非标问题处理对人类技能的依赖。

▍月薪两万难揽合格技师

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人才需求呈现“三高”特征:高知识密度(需掌握电路原理、编程基础)、高安全门槛(高压电操作资质)、高服务黏性(用户体验依赖情感交互)。然而,现有的人才供给体系难以匹配这一需求。

深圳某维修厂负责人坦言,即便月薪高达2万元,仍难招到合格技师,部分企业甚至被迫从家电维修领域“挖角”。这种供需失衡直接导致用户体验下降:车主维修等待时间长、成本高,且非官方维修点因技术限制难以提供可靠服务。

工信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将达103万,其中售后服务人才缺口占比高达80%。

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人才短缺,背后有着多重原因。首先,技术门槛大幅提高。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在技术原理上有着本质区别,其涉及到电池管理系统、高压电安全操作、智能网联系统等一系列复杂技术。例如,维修人员需要掌握动力电池的充放电原理、电池管理系统的故障诊断与修复,以及高压电路的安全防护等专业知识。

其次,培训体系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新能源汽车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相应的培训内容和方式未能及时跟上。虽然一些高校和职业院校已经开设了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但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企业内部的培训也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深度,无法让员工全面掌握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核心技术。

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的调研发现,校企双方在合作目标和需求上差异较大,企业更关注短期效益和明确的投入产出回报,学校则倾向稳定、长期且可持续的人才培养目标。

此外,新能源汽车品牌众多,各品牌之间技术差异较大,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不同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电池技术、电控系统等方面往往采用不同的方案,这使得维修人员需要针对不同品牌的车型进行专门的学习和培训,增加了学习成本和难度,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碎片化,加剧了人才短缺的问题。

为应对人才缺口,广州、深圳等地职业院校已开设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相关专业,课程涵盖编程、电池热管理模拟等前沿内容,首年招生即爆满。与此同时,车企开始自建售后培训中心,通过“厂校合作”定向输送人才。不过,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通常学校培养人才是有一定周期的,不管是大学还是职校中专,一般都是4年,他判断人才缺口问题可能还需要5年到10年才能解决。

在上海市技师协会会长、曾于上汽大众维修岗位上任职43年的徐小平看来,真正的危机不是机器换人,而是思维固化,“技能必被替代,但技艺永生。” 他认为,要让考核回归真实生产场景中的个性化解决方案,技能是流水线上重复执行的标准化规范动作,是可以被机器模仿和替代的;而技艺则是创造性劳动,是在操作中不断改变既有范式、实现无中生有的突破和创新。

编辑丨杨 果

排版丨杨 朔图片来源:摄图网

       原文标题 : AI替代的“冰与火”:汽车行业的存在性失业和百万人才缺口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