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价格战狂欢的背后,究竟是谁的血和泪?
“恶性降价、地方保护,让部分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涨、利润大跌,一些项目资金链断裂,让车主陷入维保难。”
对于近期的车圈价格战,人民日报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临近618大促,车企们蠢蠢欲动,新一轮价格战已经爆发。5月23日,比亚迪再度发动的价格战引发市场震动,但这一次价格战的硝烟,好像来的更加浓烈些。
01
自主品牌“被动”开启价格战
其实早在今年三月底,比亚迪旗下就有10款非智驾车型官宣限时一口价,降幅大概在1万元左右。
到了5月23日,比亚迪又推出限时“一口价”补贴活动,涉及22款智驾车型。其中价格降幅最大的当属海豹07DM-i智驾版(1.5L 125km精英型),限时一口价10.28万元,相比指导价降低了5.3万元。
比亚迪之后,不少车企也紧随其后,掀起了自主品牌“一口价浪潮”。
5月20日,一汽红旗官方公布了2025款红旗H9限时一口价为23.58万元起,截止日期为5月31日。这个价格,相比官方指导价降幅高达9.4万元。
5月25日,零跑汽车宣布,零跑C16增程200智享版车型和零跑C11增程200智享版车型推出限时一口价政策,优惠后价格分别为11.18万元和10.38万元。对比之前的价格,两款车型分别优惠了4.4万元和4.5万元。
5月26日,吉利银河旗下7款车型也推出了限时补贴活动,其中星愿限时补贴价 5.98万起,星舰7限时补贴价7.98万起。
看到这,如果你认为怎么又是卷王比亚迪开启了这次的价格战,那你就错了。
此前,广汽丰田铂智3X以10.98万的起售价上市,上市一小时订单就突破1万,4月份更是以6727辆的成绩登顶合资新能源零售销量排行榜第一。而4月27日,日产N7以11.99万元起的价格正式上市,仅18天就收获了超1万的大定。
而同为自主品牌的吉利汽车旗下的星愿,自从上市以来,直接给比亚迪海豚和海鸥上强度,抢占了不少销量。
对于比亚迪而言,这是一个左右为难的局面。一边是以强劲的产品力以及超低的定价方式抢占份额的合资品牌,另一边又是实力强劲的同级竞品。留给比亚迪也就只剩一条路了,那就是干!
所以说白了,比亚迪是被迫应战,或许其它自主品牌也是如此,但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反击呢?
02
“血泪”价格战
受价格战的影响,今天港股汽车股全面下跌,吉利汽车跌9.46%,比亚迪股份跌8.60%,零跑汽车跌8.45%,长城汽车跌5.52%……
虽然说,市场需要竞争,优胜劣汰在所难免,但这样的价格战,真的是我们想看到的吗?
无论是降价五万,还是降价十万,表面上看或许只是变化了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而已。但说白了,价格战本质上就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存在。对车企,亦或是消费者都是如此。
对车企来说,价格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下车圈竞争的残酷性。在当下的汽车市场中,已经有好几家造车新势力接连退出战场了,如极越、高合、恒驰汽车等。就连今年缺席上海车展的哪吒汽车,也已经是岌岌可危。
毕竟头部车企的份额越来越大,中小型车企生存空间被过度挤压,如果不选择降价跟进,只会更快被市场淘汰,更何况越头部的车企也越卷。
所以降价不是为了赢,而是不要让自己死得太快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表面上看是最大赢家,但打了这么久的价格战,消费者其实受的伤害也不小。
一个是“韭菜风险”,这两年不是没有出现过车企背刺消费者的情况,消费者维权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但成功的案例却屈指可数。新车推出的速度越来越快,汽车也越来越趋向于电子产品化,大家似乎都默认了,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的道理。
另一个就是“安全风险”,事实上,价格的极致压缩,也是对成本的极致压缩。成本的压缩,势必会在汽车零部件上动手脚。前段时间,长城汽车CEO魏建军在采访中提到,什么样的工业产品能降10万还能得到质量保证。
试问,一降降10万的车,你们敢买吗?
所谓的汽车价格战,不是一场简单的价格竞争,本质上它却在透支我们整个汽车产业的未来。车企降得爽、消费者买得爽,但后果呢?
或许短时间内,价格战还会持续,不过它终有一天会平息,但也许是用无数车企,汽车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血和泪换来的局面。
- END -罗琳×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原文标题 : 车圈价格战狂欢的背后,究竟是谁的血和泪?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6月13日立即参评>> 【评选启动】维科杯·OFweek(第四届)2025汽车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6.18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英飞凌OBC解决方案——解锁未来的钥匙
-
6月19日立即报名>> 【在线研讨会】安世汽车车身照明方案
-
即日-6.30免费下载>>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电池新国标合规方案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