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美关税引发汽车业“地震”,全球产业链或迎来“大迁徙”

2025-04-07 14:57
车市睿见
关注

当地时间4月2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两项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同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数十个其他国家和地区在10%基础上加征更高关税。其中,美国对中国征收的“对等关税”税率为34%,对中国商品征收的总税率达到54%。这场关税风暴的冲击波迅速蔓延,德国三大车企股价随即集体跳水,韩国现代汽车紧急宣布追加在美投资,而中国车企则加速向东南亚和欧洲转移产能。

关税政策的实施或将对美国本土汽车产业产生深远影响,而日韩德等汽车制造强国也未能“独善其身”,墨西哥、加拿大等深度绑定美国供应链的国家经济同样面临衰退风险。但更深层的危机在于,当前美国政府的政策逻辑已从单纯的经济博弈转向对全球贸易体系的系统性颠覆。当特斯拉CEO马斯克坦言“本土化也无法完全抵消成本冲击”时,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叙事已然出现裂痕。

当全球化红利被地缘政治切割,合作与对抗的天平将倾向何方?

▍日韩德车企腰斩或催生就业危机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直接瞄准全球汽车出口大国。德国作为欧洲汽车工业核心,德国车企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极高。2024年,欧盟对美汽车出口额达384.63亿欧元,其中德国三大车企(大众、宝马、奔驰)占据73%。关税政策落地后,德国车企股价集体暴跌:大众和宝马在政策宣布当日股价分别下跌3.1%和3.7%,戴姆勒卡车股价跌幅达5.8%。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警告称,若关税长期化,德国汽车产业将面临“毁灭性打击”,仅大众一家就可能裁员1.5万人。更严峻的是,德国车企的供应链深度嵌入北美市场——宝马X3、大众途观等热销车型均在墨西哥工厂生产,这些产品进入美国时将面临25%的关税。

日本也极度依赖对美汽车出口,占其总出口额的28.3%,涉及就业人数超500万。野村证券预测,关税可能导致丰田营业利润下降30%,马自达陷入亏损。而日产的困境尤为典型:其墨西哥工厂对美出口量占日本车企在墨总出口量的40%,QX50和QX55两款车型因关税被迫暂停接收美国订单。为应对危机,本田已决定停止从日本进口混合动力汽车电池,转而采购丰田在美国生产的电池,涉及40万辆汽车的供应链调整。

同时,韩国车企出口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对美汽车出口额达到347亿美元,占整体汽车出口的49.1%。为此,现代汽车采取“以投资换市场”策略,宣布在佐治亚州新建电动车超级工厂,并追加20亿美元投资。这一举措被外界解读为对美政府的“示好”,但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仍计划向WTO提出磋商请求,试图通过多边机制化解危机。

日本首相石破茂直言,“所有反制选项都在桌面上”,而韩国现代汽车虽宣布未来4年在美投资210亿美元以规避关税,但其本土工厂的出口量预计将大幅下滑。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预测,关税可能导致汽车行业“大规模裁员”,而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日韩德车企和供应商将首当其冲。

就业连锁反应已初现端倪,加拿大总理卡尼设立20亿加元“战略应对基金”以挽救本国汽车业,凸显北美供应链断裂的危机。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教授伊格纳西奥·马丁内斯指出,美国车企在墨工厂生产的汽车若因关税涨价,最终将由美国消费者买单,但短期内工厂关停与工人失业难以避免。

▍中国车企试图“曲线突围”

为应对关税壁垒,全球车企加速调整生产布局。韩国现代汽车的投资计划最具代表性:其在美新建电动汽车工厂、扩建钢铁产能,目标是将本土化率提升至70%以上。这种“近岸外包”模式正成为主流,特朗普亦借此宣称“关税政策成功推动制造业回流”。

中国车企则面临更复杂的挑战。尽管对美直接出口有限,但通过墨西哥中转的间接出口渠道可能被关税政策截断。例如,2024年中国车企在墨组装后对美出口的18万辆汽车,若被加征25%关税,成本将陡增。为此,比亚迪、长城等企业加快在东南亚、欧洲建厂,试图绕过关税壁垒。同时,中国零部件企业正探索通过符合《美墨加协定》(USMCA)标准的方式,利用“美国成分”比例减免关税。

上汽集团转而在欧洲布局,计划为名爵品牌在西班牙建厂;比亚迪则规划在欧洲建成首家乘用车组装厂,以规避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税。与此同时,中国车企通过技术合作突破壁垒:零跑汽车借助Stellantis的海外工厂快速导入生产,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出海从“贸易出口”转向“本地化生产”的新阶段。

然而,供应链重构并非易事,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指出,北美一体化供应链历经数十年形成,强行割裂将导致生产成本永久性上升。例如,福特、通用等美企虽支持本土化,但其墨西哥工厂的零部件供应若中断,整车组装效率将大幅降低。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预测,关税将导致美国新车均价上涨3500-10000美元,中低收入群体购车需求可能下降25%。这一冲击在低价车型市场尤为明显:售价低于3万美元的新车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关税实施后,通用、福特等车企可能彻底放弃生产此类车型,进一步挤压工薪阶层的购车选择,车价上涨将使美国汽车销量可能下降约300万辆,占去年总销量的近五分之一。

美政府的汽车关税政策如同一把双刃剑:其以“国家安全”为名试图重振美国制造业,却以消费者负担加重和盟友关系恶化为代价。同时全球供应链被迫重构可能催生新的产业格局,但过程中将波及数百万就业岗位与全球经济稳定。

新关税政策下,从日韩德车企的销量下滑与就业风险,到产业链迁移与中国车企的策略调整,再到美国车价上涨与贸易摩擦风险,这一政策的影响范围广泛且复杂。有业内专家表示,短期内,车企将面临成本上升、销量下滑、市场信心受挫等问题;从长期看,全球供应链的碎片化、技术标准的分化、消费者成本的攀升,新关税政策不会达成“制造业回流”的繁荣,反而会削弱美国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编辑丨杨 果

排版丨杨 朔图片来源:摄图网

       原文标题 : 美关税引发汽车业“地震”,全球产业链或迎来“大迁徙”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