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跨界”造车 说干就能干?

  通过了解,有很多企业抱着这样的想法:手上有着足够的资金周转,同时还可以借助自身企业在本地的名号,得到比别人更多的贷款和地方保护,何不来过来一次“瘾”!但是“外行”造车仅有信心与金钱就够了吗?不是的,它更需要具有创新特点以及与众不同的制造意识,更需要具有引领性的汽车科技。

  以格力造车为例,这以制造空调而闻名的企业,如果造车,首先要摸到汽车的发展与制造脉络,像拥有汽车车用空调的巨大市场份额、制造汽车空调的经验与企业人脉等等,这都是格力能够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的基础。但必须要正视的现实是,格力虽然制造空调量大得惊人,不过其所造的空调与汽车的关联度几乎为零,连排名前几位都难以入围,这就明显地看到了格力造车的先天能力不足!

  如今国内的汽车制造已经历了多个年头,将中国上升为汽车制造强国的梦想也不是提出一天两天的事了。如果要想顺利地使国内汽车制造再上台阶,就应该将标准与门槛制定得更高,这才是对汽车制造最为有益的新尝试。如若认为仅仅有钱就能够买到一些不入流的企业,从而带来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那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这只是一个概念和炒作而已。”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坚持认为,汽车属于传统制造行业,互联网并不具备颠覆它的条件,“互联网连自己的硬件设备都改变不了,怎么改变汽车的设备?至于互联网怎么把车造出来,那都是玩笑。”“他们既不像传统车企的作风,也不像互联网企业的作风,事实上,他们并不了解汽车行业的事,连基本的汽车行业知识都不明白。”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我非常怀疑他们开发布会就是为了骗融资钱。”

  市场前景虽好 安全可靠更重要

  造车浪潮已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干上了劲,传统的百年老店及宝沃、汉腾等新晋企业在造车,乐视、智车优行、小鹏汽车等顶着互联网光环的企业也在造车,万向、前途、多氟多等传统零部件企业也打算加入造车大军,十年后格力等家电企业也开始了二次造车。在内燃机汽车已经走过一百多年的路程上,面对未来,汽车将在燃料动力、技术产销甚至商业共享模式上进行变革。在风口渐起之时,谁都不乏机会。但遗憾的是,就在这些“外来人”打算大干一场的时候,却不断引发了业内的争论与质疑。

  在汽车业内人士看来,汽车行业早已形成白热化的竞争态势,无论从经销商促销力度还是从车企一波接一波的官降上看,汽车行业的整体生态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买方市场的格局早已建立,“造出车来就能卖”的“蓝海”时代已经不复存在。如此背景下,汽车行业为何还是成了“外行”眼中的“香饽饽”?

  对此,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汽车作为现代人的重要生活工具,在很多人心中都埋下了一颗“种子”,有“造车梦”的人不在少数。

  “原本想造车但又对传统汽车技术望而却步的‘外行’们,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这轮大潮中发现了机会”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表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逐步放开后,尤其是在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今天,“外行”与“内行”之间的差距实际上被缩小了,制造新能源汽车更偏重于企业的整合能力,这无疑将“内外行”拉回到更接近的起跑线上。

  但不能忽略的另一个原因是,资本进入后的利润回报也是促使“外行”造车热情高涨的因素之一。

  由于汽车制造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日之时便可实现,其关系到汽车制造中涉及的安全质量问题,牵连着驾驶者与乘客的生命安全。所以汽车制造虽然人人可以有份,但这正好反应出“跨界”更需要有明确的标准门槛,不能让“外人”有趁虚而入的机会,否则,将会使汽车市场混乱不堪。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