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充电桩行业痛点 如何对症下药?
互联互通问题有望实现:在《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标准》中,包含总则、公共信息交换规范、业务信息交换规范、数据传输及安全四大方面。按照计划,8月底完成标准的全部试点验证工作,计划9月出台。该标准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互联互通的问题。
建桩有“依靠”:近期发布的《关于加快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中,给出了管理、申请安装充电设施的示范文本,也有了标准的个人使用电动汽车自用充电桩安装承诺书,如此一来无论是物业进行充电设施安全管理,还是消费者申请安装自用充电桩都有了规范的办理流程和责任主体,减少出现车主被“踢皮球”的情况。
看市场空间:产业链盈利三大环节 黄金时代将来临
在OFweek2016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电子技术研讨会(深圳站)上,OFweek行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冯辉表示,预计到2020年,国内充电站可达12000座,充电桩可达480万个。就分散式充电桩和集中式充电站的建设规划来看,未来产业的规模有望达到1771-2054.5亿。
从产业链上来讲,充电设备产业链分为设计环节、制造环节和运营环节,其中制造环节成本占产业链的50%以上,赢利确定性高。而运营环节最具盈利潜力,早已备受资本青睐。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充电桩产业业绩理想,11家公司业绩预喜:预增的有4家,续盈的1家,略增的5家,扭亏的1家。另有1家续亏,1家不确定。其中,净利润增幅超过50%的公司有6家。
此外,据相关研报显示,国家顶层设计,地方政策利好、“最短木板”,空间巨大、物联网蓝海+车联网入口三大逻辑将使充电桩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时代。
看未来窘境之路:桩站先行 适度超前
目前,充电桩行业主要面临着“车多桩少”的局面。那么,要让充电桩的供给赶上需求,必须科学规划,做到桩站先行、适度超前。按照各地区的地形和整体建设格局进行设计和规划,当充电需求量比较大时,需要配套足够的充电装置,而且要从长远考虑,超前规划和设置桩站,以满足未来车辆充电的需要。
打破电网建设电力部门单枪匹马的局面,采取政府、企业一起上的模式。做好运营商的备案管理与运营效率考核,规范充电桩的选址、技术、维护与服务,使之标准化,实现通用开放。
完善标识。各地应梳理、规范、完善电动汽车的充电标识,给出一些清晰的道路指引,如借鉴地铁标志的模式,让车主容易辨认,便捷充电。
电动汽车作为新生事物,需要给予充分的发展空间,而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继续滞后,因此,运营商在加紧建设充电桩的同时,还需将其建设得适得其所,使之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完善。
总结
充电桩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但未来虽美好,现实还需时间的整合与完善。因此,充电桩运营商应在抢占市场先机的同时,调整充电设施的布局、提高技术水平、解决盈利难题;在国家层面,应加紧完善相关行业标准、防止补贴政策漏洞。总而言之,充电设施行业的发展,需要国家、行业上下游的共同促进,一起探索更有效的商业模式。
OFweek行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冯辉也表示:“在经过需求‘厚积’、克服发展‘痛点’后,充电设施市场将迎来属于自己的‘薄发’”。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10 关税漩涡中的汽车供应商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