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桩企业之思:心怀理想 放眼未来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工业都是通过“跟随”西方发展起来的。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陆续超越传统七大工业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即便如此,中国工业的“跟随”精神早已深入骨髓,但凡要新开拓一个产业,都会先到西方社会找技术、找设备、找经验,然后再结合中国国情,研发、布局。然而到了电动汽车行业,特别是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动汽车行业,从智能化的电动汽车研发,到充电设施的布局,再到智慧能源的设计等等,我们突然发现,我们和周围的发达国家竟然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
作者:浙江万马奔腾新能源产业有限公司总裁 施泽忠
不仅如此,眼下电动汽车行业的繁荣,并不是依照经济、技术的发展规律演变而成,而是出于对环境和国家战略等的考虑,政策推动下的产物。不管是企业、协会,还是研发机构、政府,其实都尚在探索中。由于行业自律的缺失,事实上行业的失范问题层出不穷,电动汽车行业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当中,还没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经济环保、低碳出行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根据产业发展,不断完善调整产业布局和顶层设计。
即便如此,我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仍然举世瞩目,2016年实现产销量、保有量、充电桩建成数量全球第一。近期,供给侧改革、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等“十九大”释放出的关键词,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和“双积分”政策的出台等,都预示着电动汽车产业将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重要机遇。
作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的一份子,我们充电桩企业是不是也应该从国际视角出发,重新审视自己的这盘生意:一方面,或许我们有机会成为引领全球的充电桩企业或者企业群,另一方面心怀理想,创新和大胆尝试才能让我们真正跑在前面。
充电桩之困:野蛮生长后的行业乱象
自2014年国家电网向民间资本开放充电桩市场后,这个行业前赴后继涌入了海量的玩家,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各路资本的进入,使之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野蛮生长后的行业乱象,跑马圈地的“习惯性套路”凸显,乱象丛生下的充电桩企业将如何自律?
1、供不应求与使用率低怪圈
“圈地运动”后,坏桩、“僵尸”桩现象凸显。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调查显示,截至去年9月,我国公共充电桩实际使用率只有10%,据浙江省能源局透露,今年的使用率也只有不到15%,虽然今年情况有所好转,但存量上的充电基础设施还是呈现出了供不应求与使用率不高的矛盾局面。
分析原因,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各运营商大多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布局充电网络,有一定的投机心理,未充分考虑城市建设、交通规划、电网改造、用户需求等因素,缺乏科学的规范作为指导,与市场脱节。试想一些交流慢充桩布局在远郊,又有多少车主会去使用。加上这些充电桩分散在大大小小的众多运营商手中,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充电桩利用率低,迫使运营商因为盈利困难而置之不理,资源闲置严重,加剧丢失充电用户的局面,成为恶性循环。
2、充电设施亟需加强互联互通性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永东表示,充电桩互联互通首先就是要解决充电过程的互联互通,相当于充电的兼容性问题,也就是说车主找到桩之后是否都能充上电。除了充电过程的互联互通,还有通信、交易平台的互联互通。
目前正值充电新老标准交替时期,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存在接入性问题时有发生,很多充电桩建设时间较久、新旧国标改造尚不到位,众多企业的升级改造过程缓慢。由于接口兼容性问题,有些电动汽车在充电途中会“迷之断电”。
另外,由于盲目铺摊子的问题,大多运营商平台还是各自为政,合作不畅,所使用的充电卡和APP互不相同,服务信息和支付方式不兼容为用户带来诸多困扰,跨运营商之间的支付和信息共享也还存在着壁垒。
目前,国内的大型充电桩运营商和制造商都开始开放各自的平台,接入其他友商的充电桩,提供运营服务,但是不同运营商、不同APP之间的互联互通依然任重道远。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