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特斯拉的历史 中国车企的前“车”之鉴

中国建厂 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5月10日,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正式获得营业执照,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中国市场占特斯拉全球销量的两成,马斯克曾表示,在华建厂是特斯拉布局的关键一环。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网显示,特斯拉本次建厂并不涉及开发、制造和销售汽车,只是涉及研究和试验发展。早在去年2月,有媒体报道表示,特斯拉将与中方合资在上海临港建设年产50万辆的生产基地,不过随后特斯拉和上海临港都发布公告澄清此传言并不属实。

虽然马斯克频繁的表达出在华设立超级工厂的意愿,但实质性的进展却寥寥无几。不过市场上对于特斯拉的后续发展,有着种种猜测。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李颜伟表示,特斯拉显露出的超级工程想法与本次建厂应该有一定的联系。他认为:“电动汽车的零部件企业大都聚集在长三角地区,这一区域物流配送效率高,适合建厂生产。除了上海就是南京周边,当然上海的可能性最大。”

沪上一家券商的汽车分析师也表示,“在上海成立的这家特斯拉从注册性质上看不是生产性质,但我认为未来在华生产对特斯拉来讲还是具有很大吸引力,可以带动销量的上升和成本的下降。”

高钴价转战新技术 前途坎坷仍未知

SMM发布的某文中表示,5月7日彭博消息,马斯克在上周四在与分析师进行有关收入的话题探讨时表示,特斯拉汽车将减少对钴资源的依赖 。该公司已经削减了电池中钴的占比,毕竟钴是一种非常昂贵的金属。马斯克表示:“我们认为钴资源的获取依然很难。”

作为两年内增幅近三倍的钴价,一路高歌的爆炸式增长,这对于下游的用钴大户——汽车行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据SMM翻译自的彭博新闻:虽然特斯拉一直在使用含有更少钴型号的电池,但是目前特斯拉生产的每辆汽车仍然要消耗约4.5公斤钴,其他行业也在朝着降低钴使用量的电池发展,该咨询公司的董事总经理Simon Moores表示,行业需要更多的钴资源,全球对刚果的依赖还将会增加,所以钴供应难题并未被解决掉。不仅如此,该公司还预计在未来10年之内,含钴电池被其他技术完全替代的可能性很小。

据悉,特斯拉近日发布“减钴用镍”战略,同时大力投入对于高镍三元的开发和使用,为特斯拉提供锂离子电池的是日本的松下公司,是全球掌握高镍三元量产技术的数家公司之一,采用的是镍钴铝酸锂(NCA),比例为8:1.5:0.5。但是市场对于含钴电池技术的替代仍然处于保留意见,面对高昂的材料成本和难以一蹴而就的技术变革,对于“钢铁侠”来说,可能又是一件烦心事。

特斯拉的历史 中国车企的前“车”之鉴

自从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之后,似乎对于国内车企而言,不单单是发现谁在裸泳那么简单,退潮过后,不少车企直接搁浅在沙滩上,似乎连继续游泳的机会都没有,也有不少车企成功进入巨大井喷的市场大海,却没有躲过海中隐藏的暗礁。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呈现出“战国”时代,传统车企或与新能源汽车厂商合并,或是自己转型做电动领域,同时被巨大市场所吸引,不少新出现的电动厂商也开始崭露头角,更有甚者,国外的造车势力虎视眈眈,尤其是遍布各大头条的特斯拉。

特斯拉在上海建厂的消息,对于国内车企而言,似乎并不如消费者来的那么欢喜,是“鲶鱼”——刺激国内汽车竞争,给未来国内汽车厂商培养新时代电动车人才;还是“入侵生物”——彻底摧毁国内本就艰难而行的产商造车之路?这个结果可能只能由时间来证明了。

在外国车企不断渗入国内市场的同时,国内的汽车商家也在不停的洗牌收购,甚至是一些汽车行业外的企业也纷纷挤入这个大风口中。

2018年5月15日,长园集团披露《关于收到格力集团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的提示性公告》。根据公告,格力集团拟通过部分要约方式取得其20%的股份,要约价格19.8元/股,相比于长园集团停牌前价格溢价14.06%,以要约价格计算,收购所需资金总额约52.46亿元。

这是继一年多以前格力收购珠海银隆受阻之后,对新能源汽车领域发起的又一次冲锋。资料显示,此次格力集团拟收购的长园集团于1986年由中科院创建,由于长园集团的主营业务包括与电动汽车相关材料及其他功能材料,所以这次收购再次引起了业界关于“格力造车”的猜测。

对于董明珠的新能源汽车布局,市场上有着种种猜疑,尤其是结合格力电器的突然不分红,或有市场人士认为其两者可能有一定的联系。

相比于“董小姐”的布局造车之路,近日,京威股份收购江苏卡威的议案却没有那么好运,据悉,收购失败的原因是“在业绩承诺方面,经反复沟通与磋商,交易双方未达成一致”。

京威股份近年来对于跨界造车的雄心壮志非常明显,据相中国汽车报显示,2017年,京威股份先是拟投资超过80亿元在德国建设新能源汽车厂;后来又拟投资5.4亿元,与其他公司合资组建“宁波京威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生产钛酸锂电池,接着又发布公告称,将与其他公司合作,在宁波市奉化区投资建设年产30万辆的清洁能源整车生产基地,规划总投资约人民币170亿元。在德国和宁波的项目均未有大进展的情况下,京威股份在今年3月又公告,准备在秦皇岛投资建设一个年产30万辆高端新能源整车的生产基地,该项目规划总投资约160亿元。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迟迟没有回报,最终股东对其新能源汽车的战略产生了分歧。

据相关资料显示:据了解,2015年京威股份就开始对外发债,仅2017年新增借款金额就有11.87亿元,包括公司债券5亿元,银行贷款3.37亿元,其他借款3.5亿元。2018年1月京威股份又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规模不超过20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银行借款和偿还公司债券。而公司资产负债率已由2012年上市之初的7.7%,上升到2017年的52.16%。 如果以盈利性来判断是否成功的话,京威股份到目前为止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拓展皆为失败。

如果以盈利性来判断是否成功的话,京威股份到目前为止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拓展皆为失败。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犹如一个围城,城外的企业挤破头想进去,城内的企业的状况也只有自己知道,或许,所谓的“风口”不单单能把所有前方的物品吹起,同时也是伴随着“浪尖”的存在。一哄而上的投资者们,谁将成为下一个特斯拉呢?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