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车和家增程式解“里程忧虑”之路的理想与现实

2018-11-15 14:34
汽车外参
关注

车和家增程式解“里程忧虑”之路的理想与现实

今年9月,京港澳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件追尾性交通意外事件,事故造成一死一伤。而酿成此次惨剧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被追尾新能源车辆的电量不足!虽然经过警方有效处理后事故逐渐平息,但关于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的争议却炸开了锅。

而就在市场里程焦虑热议不减的当头,车和家于10月18日发布了一辆据称“没有里程焦虑”的智能电动车ONE,续航最高有望超过1000KM,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近几年来,随着政策的推动,新能源的里程赛点不断更新,250KM、300KM、400KM、500KM层出不穷且增长势头不减。那么,新能源汽车里程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新能源汽车市场节点风暴来袭,里程是不变的制胜高地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一辆普通的中型燃油汽车大约可加55~70升油,一升油可开10-15公里,纯加油时间只需几秒。而新能源汽车里程多还在300公里左右徘徊,纯充电时间少则半个小时多则一个小时以上。在现今讲求高效率的时代,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技术和充电设备明显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消费者存有焦虑在所难免。

近几年,在新能源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行业的大力推进下,充电、停车等设施环境都有进一步的改善,消费者的里程焦虑有所缓解,但对于企业而言这仅是新能源战争的开始。如今,行业造车技术难有突破,市场环境尚未成熟,里程焦虑的天平已渐渐从消费者一端倾向车企。而汽车企业迎来了市场的节点风暴……

政策节点:今年1月财政部部长公开表示,2020年以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完全退出市场。紧接着,2月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续航低于150公里的车型将不再享有补贴,续航150-300公里的车型,补贴分别下调20%-50%不等,续航里程300-400公里及400公里以上的车型,补贴分别上调2%—14%不等。从中可知,市场留给车企的补贴空间已所剩无几,而里程明显是目前获取补贴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在有限的补贴空间内谁攻下的里程难关越多,其能抢到的补贴也就越多。

竞争节点:力帆全面转型新能源汽车、海马将转型新能源提上日程,北汽提出2020年率先在北京停止产销自主燃油车,越来越多传统车企将转型新能源提上日程,而且几乎都计划在2020-2025年左右完成转型。另外,游侠、绿驰、等造车新势力也都在2020年左右的时间区段完成量产上路,届时企业们的竞争压力可见一斑,而只看实力说话的汽车行业,里程成了各大车企最关键的制胜线。

消费节点:目前,不仅是中国,荷兰、德国和法国等多个国家都已经公布了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其中最早的执行时间在2025年。这意味着留给车企们修炼的时间已经不多,解决新能源汽车的里程问题已越发迫切。而且,随着传统汽车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能源汽车的上路体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重视,消费预期正逐渐从新颖、独特转向实际体验层面转移,里程问题正是用户最关注的消费点。

解决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从近的说是为了抢占补贴份额加深市场渗透率,从远的看是为了增强企业后续战力,可无论是为了眼前还是未来,新能源车企解决里程问题已迫在眉睫。吉利清空库存提升产品整体里程,腾势与ABB共同建设全球最大快速充电网络,更甚者还有车和家的增程式里程无忧。

车和家增程式“解忧”受质疑

在经历了SEV大项夭折后,车和家的SUV成了企业的重注点,更成了企业最响的进军头炮。据车和家今年发布的信息可知,旗下理想智造ONE的NEDC综合续航超过700km,市区工况续航则超过1000Km。这里程可以说是目前绝大多数车企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让他人难望项背。但说归说,这次车和家“大而强”的ONE似乎不太被看好,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增程式造车界定模糊,市场实战性有待考究

增程式电动大体上虽和混合动力相似都涉及到燃烧燃料,但两者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前者是由发动机发电推动电动机驱动车辆,辅助性发动机不参与汽车驱动,只充当“充电宝”作用;后者由发动机和电机分别或同时驱动车辆。由此,增程式电动既和混动一样烧油,又和纯电动一样只靠电力驱动,大有多此一举的嫌疑,理想智造ONE身处的段位很是尴尬。

首先是产品定位和政策补贴的尴尬。按国家的规定划分,增程式电动汽车属于纯电动车投资项目范围,但在补贴标准上却和插电式混动同在一个范围,且其补贴水平还大幅低于纯电动车。另外,北京地方政策明确规定,当地的新能源指标仅能购买纯电动汽车。由此可见,目前增程式电动汽车没有可观的政策补贴,也没有北京这一大市场的热度,车和家理想智造ONE在新能源市场中没占多少“福利”。

其次是企业战略和市场经验的尴尬。李想曾表示,车和家的目标是在10年内只推出两款产品解决里程焦虑,一款增程式电动SUV,一款快充纯电动轿车,而增程式电动ONE光从预计里程来看的确符合车和家的战略目标。可事实上,市面上有不少车企尝试过增程式电动汽车,如沃尔沃、北汽新能源、华晨等几乎都无疾而终,如宝马i3、日产note等虽然在相关研发技术有所改进,但仍面临着燃油和充电的新旧汽车过渡矛盾,并未得到普及。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